黃建麗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谷文昌廉政文化教育中心,福建 東山 363400)
文物博物館珍藏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對于我國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雖然文物博物館的管理技術、理念有了一定的發展,且部分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已經接近于國際水平。但從行業形勢來看,大部分中小型文物博物館的管理仍不夠完善,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一是保護工作不到位。文物的日常維護、修繕需要耗費大量資金,而中小型博物館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致使出現文物丟失、損壞等問題。二是技術力量薄弱。文物保護、安全保護都需要技術支撐。但大部分博物館的防盜體系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三是經費不足,地域差異較大。可以說博物館的主要經費投入是來自于政府,但政府投入力度的大小則取決于當地的經濟的發展程度,這也就造成了不同區域資金投入差異的現象。如經濟發達地區的博物館硬件設施完善、管理制度先進,但經濟欠發達地區博物館基礎建設較落后,管理工作模式陳舊。四是民眾保護意識不足。文物博物館工作需要民眾的支持。但參觀者不文明行為的問題已經成為大多數博物館管理工作的難點。如亂摸、亂碰、亂拍照等行為屢禁不止。五是過度開發。我國法律明文規定文物博物館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在經營管理中也要合理管控,避免文物保護工作受到影響。但有些文物博物館的管控工作不到位,過度開發嚴重,致使文物保護工作受到影響。綜上可知,管理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的創新,而若要結合時代特點、行業形勢,實現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創新,就需要以實際為基礎,采用合理的方法。
文物博物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服務性。從更深層次上來說,文物博物館是推廣我國歷史文化、文物文化的主要場所。從文化效益、經濟效益兩個方面入手創新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不僅能提高文物博物館對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精神需求的適應能力,也能進一步促進文物博物館的發展。對于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就目前而言,對于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的創新尚沒有明確的管理標準、方法。因而政府應先完善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法規,并出臺配套的法規,明確文物博物館的管理職責和責任制,促進文物博物館快速、健康的發展,同時文物博物館還應依據現有法律政策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管理辦法和條例。
首先,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博物館數量不足,滿足不了我國歷史文化工作的需求,尤其是民營博物館缺乏足夠的法律支持。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應加大立法保護,拓寬民營博物館的投資渠道。如最近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意見》指出各地要明確非國有博物館比照國有博物館享受公益性事業單位土地、稅收、規費等方面的優惠待遇,同時要完善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扶持政策。其次,還應從法律角度出發,明確民間收藏的合法地位,同時進一步規范藏品的等級、流通方式,從而為民間收藏合法交易提供法律支持。再者,文物博物館在國家法律的基礎上應制定具體的實施政策,保證文物博物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如《文物保管管理辦法》《文物陳列展出辦法》《文物保管人員工作職責》。最后,各地方政府應依據國家法規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文物博物館管理條例,從而營造出一個法制健全的發展環境,促進文物博物館的管理體制創新。
文物博物館應抓住這一時機,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統籌協調,推動文物博物館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完善免費開放機制,并推進文物博物館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當然,文物博物館應推陳出新,創建符合管理實際的管理制度。
首先,應從完善工作條例、規程方面入手,創建管理制度,從而使每個員工都能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如規定館長主持博物館的全面工作,副館長協助館長完成各項職責,對主管工作負直接責任,部門主管要負責各部門的工作管理,并明確每個員工的工作內容,從上到下建立起完善的文物博物館管理責任制。這樣一旦出現管理問題就能落實到個人。其次,應結合具體的文物博物館管理工作內容,創建管理制度,如文物接受、等級劃分、文物入庫、文物分類、檔案管理、庫房管理等。同時,文物博物館還應建立資產管理制度,避免文物倒賣現象的出現,給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失。需要注意的是落實制度時,必須細化每項管理內容。比如對于庫房管理工作,要求進出庫房的人員一律不許帶包,嚴禁在庫房內吸煙;保證全天24小時有人值班;建立《庫房工作日記》,由專人記錄進出人員、時間、工作內容等情況等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文物博物館管理質量。再者,文物博物館應完善文物捐贈制度。比如可以借鑒國外捐贈制度,給予捐贈人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雖然文物捐贈屬于自愿行為,但也可考慮與捐贈人簽訂相關條約,適當地滿足捐贈人的一些要求。最后,文物博物館還應積極借助各種先進科學技術,完善安全保衛制度,確保文物的安全。尤其是對于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更應當專庫專人管理,真正做好保護工作。如應用密碼技術、定位技術、監控技術等等提升文物博物館的安全水平。總之,在新時期應做好制度的創新。
體制創新以管理創新為根本。尤其是在新時期,行業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只有從文物博物館內部管理入手,優化組織結構,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才能提高文物博物館的管理質量。
首先,從體制概念來說,文物博物館還應創新組織形式。畢竟文物博物館屬于公益性機構,其內部組織結構的穩定性比較強。即便如此,在新時期也應提升博物館機構設置的動態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形勢。比如對于文物保護來說,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因而在管理中可以以保護為主、修繕為輔、合理利用的原則,對人員、機構進行功能調整。同時在對外開放的工作中制定出綜合性的工作方案,并設置應急組織、投訴機構,不斷提高文物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出文物博物館的文化價值。另外,還要完善人員培訓、考核、獎勵等制度,整體提升文物博物館的管理質量。再者,還應制定合理的管理、服務方式。比如借助網絡實行參觀人員管理;當人員超出文物博物館的承受范圍內就不再接受預定;此外,還可以添加導視牌、存包柜、飲水機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參觀者提供舒適的服務體驗。
人才是決定管理質量的關鍵,也是提升文物博物館公共服務水平的根本。因而,在新形勢下,應進一步加大對工作人員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新工作形勢。首先,全面推行聘任制。結合文物博物館的崗位職責,精簡機構,并公開招聘專業人才,從而促進文物博物館的發展和轉型。其次,以激勵理念為主導,開展人才培養、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再者,應健全人才培養培訓機制。結合時代需求建立合理的培訓渠道。如脫產培訓、再教育培訓等,通過長效的培訓機制提升人才的業務水平,促進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最后,在培訓時應選擇最新的行業知識、動態、政策作為培訓內容,使其了解當前行業的發展形勢,從而促使其掌握更全面、先進的專業知識,尤其對于文物保護工作來說,越來越多的管理理念、應用技術被提出。只有完全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才能改變文物博物館的管理體系。總的來說,通過強化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才能促進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的創新。綜上所述,創新文物博物館管理體制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客觀需求。為此,可以從法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入手,重新整合文物資源,創新文物博物館組織形式,從而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最終促進文物博物館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