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新余市逸夫小學
課堂中有趣的問題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對于一些他們的熟悉場景且有具體實境的問題情景,他們會顯得比平時更加主動,都希望在這些熟悉的問題情景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問題情景是指外部的問題與個體內部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程度的沖突,引起個體對外部的問題進行有定向性思維地思考。我國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就有人主張在小學階段應用情景教育,隨著教育的改革及發展,我們逐漸認識到問題情景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其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模式。在新世紀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學生具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以有效的問題情景作為載體,將數學問題嵌入學生熟悉的情景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現實中的具體實物,讓學生更易理解和吸收。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巨大的作用,有人站在人的心理學角度看待興趣這種良好的現象,發現學習興趣是學生為了滿足自己心理上對學習的美好愿望,催發學生主動去學習新的知識,這是一種非智力性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問題情景教學,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從中體驗中數學學習的樂趣,使得學生的身心能夠健康地成長。比如“幾何圖形的辨認”數學課,上課開始階段,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梯形等幾何平面圖形逐一向學生展示,對每一個圖形進行詳細地解釋,在配備一些生活中常見圖形,最后再提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還見過什么圖形嗎?
情景是建立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問題情景的創設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在問題情景的數學教學中,能夠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的經驗,主動且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最終有效的答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對數學知識理解的過程,問題情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采用問題情景教學之前,對于創設的問題情景應該將學生生活中的素材與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相結合,創設學生熟悉的數學問題情景。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也要保護好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應該重視并給出最佳的解決答案,讓學生在問題情景的思考過程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數學活動經驗是指人在數學活動中形成的知識和意識,并從中得到感性和情緒的體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適合學生的問題情景,不斷可以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還對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有著喚醒作用,使得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例如圓的周長與半徑和直徑的關系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講解什么是圓的周長、圓的半徑和圓的直徑,之后讓學生在課堂中探索他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這些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就是他們為了解決問題而思考出來的,他們在活動探索者不但可以探索新的知識領域,還可以豐富他們的活動經驗。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有趣的課外故事,因為這可以滿足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童心,在這些有趣味的故事引導下,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才會有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幾何圖形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從網絡中找一些著名的風景和建筑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他們的印象。
新課改之后,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中的聯系愈加緊密,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加入生活中的實際場景,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問題情景教學。學生碰到生活中的熟悉場景,這可以加快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會引起他們對這場課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例舉出這樣一個實際問題,小紅家住三樓,她下樓需要五分鐘,上樓需要十分鐘,從樓下到學校需要十五分鐘,有一次小紅走到樓下,發現忘記帶數學作業本,她又從新上樓回家拿數學作業本,問這次小紅從家到學校需要多少分鐘,這種與學生上學息息相關的場景,對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其不但聯系了實際生活,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教師在教學過程,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戲。學生對于游戲并不陌生,他們在游戲更有學習的興趣,這不但可以豐富教師的數學教學手段,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概率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一個不透明的箱子,放入紅球、白球、黑球和黃球,這四種顏色的球的數量都相同,然后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輪流上去摸小球,摸出的小球由小組負責人記錄,教師給他們箱子中球的總數,最后各小組算出各種顏色球在箱子中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