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縣廣播電視臺,湖南 桃源 415700)
現如今,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與此同時,因為中國社會轉型速度加快,尤其是伴隨著改革發展步入到轉折期,社會層次更加復雜,各種社會矛盾不斷凸顯,社會大眾的觀點還有行動越發多元化,互聯網等全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媒體人的輿論引導遭遇到了重大的影響,新聞輿論引導性工作也面臨著更加高難度的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眲摻ㄔ谶@種基本認知的條件下,媒體人在社會變化的重要階段需要將重點放在指導正確的輿論方向上面,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觀念真正落到輿論指導的能力方面,開展好輿論指導工作,全方位地推進社會主要思想向著和諧、穩定的方向轉變。對媒體人來說,提高輿論指導能力的渠道包含以下幾方面,下面本文就如何發揮媒體人作用做出如下闡述。
媒體人要堅決遵守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與規定,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準確性以及客觀性。否則,不僅不可以實現正確的引導性作用,反過來會造成公眾思想的不清楚性。如果作為現代社會環境中的媒體人只給人們說好的地方,會造成不良的宣傳效果。在百姓心中,主流的媒體人所代表的是黨和人民群眾。雖然新媒體是全新的輿論傳播陣地,但是媒體人要始終堅持黨的規定與要求,堅持新聞人的基本準則與道德操守。面對外界的言論、態度還有公眾的情緒等情況以及輿論發展態勢,現代媒體人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需要深入地調查研究,杜絕失實性報道。
現在,新媒體發展越發完善,互聯網變成了輿論的主要生成器。目前在自媒體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每一個人都能夠隨時隨地運用自己的手機、電腦等通過互聯網發表信息,造成互聯網信息的不斷產生,社會大眾很難分辨信息的真假,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或者是消極的影響,更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借助網絡,擾亂社會公眾的內心變化,隨意地發布謠言信息,污蔑黨和政府的領導,隨意歪曲重要事情的真相等,繼而實現不良的目的。因此,各級別的主流媒體的媒體人始終不能忘記自身的使命,要運用多種媒體資源,發表相關的言論,科學引導輿論發展方向,維護和宣傳真理,幫助公眾辨別是非真理,指導社會風向,推動社會的變革,真正地做到創造和諧穩定的輿論空間。
作為媒體人,我們的新聞報道做得好,能夠對國家政策以及社會輿論等起到有效的傳播與引導性意義,對社會公眾起到了準確的引導和激勵性作用,對先進事物起到了高效的引導與推崇作用,對錯誤的事項起到了及時有效的制止和糾正性意義,還可以對科學知識起到全面推廣與普及性意義。如果媒體人做得并不是十分好,尤其是在政治事件中的報道存在錯誤,就會如古人說的那樣,不正確的思想十分容易把人的思想搞亂,有的甚至會給國內整個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發展的新時期,各種社會問題顯現出來,許多社會熱點問題常常出現,媒體人在分析與報道相關新聞事件的過程中要掌握好分寸,注意步驟,積極主動地引導公眾對事件與問題做出準確的認識,從而起到解決社會矛盾沖突的目的,增進輿論引導的效果。
新聞報道的內容要看重輿論的整體論調與方向,看重新聞傳播的整體質量。目前,社會的整體傳播環境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步入到了一個網絡傳播的新時期,大部分人面對網絡中大量的信息僅僅是熱衷于對信息進行快速地傳播,并不去辨認其中的真與假。此外仍然存在一些媒體人為了獲取更高的點擊量,傳播一些吸引眼球的假新聞,甚至是出現一些侵權行為,行業自律的規定基本停留在無效的狀態之中。一些相關機構雖然出臺了一些法律規章制度,但是主要針對的是網絡服務的行業機構,缺少對媒體人的管理與行為的約束。
新聞傳播行業要想徹底地轉變這種現象,就需要在法律法規的管理與規定下,自覺地進行模式以及內容的改革,將輿論指導與內容傳播質量融為一體。新媒體要時刻加強對網絡技術應用的管控,強化對互聯網上不良信息的治理強度,積極主動地指導廣大群眾一同監管,一同建立積極健康的網絡輿論交流氛圍。針對主流媒體的媒體人,要具有優良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世界觀,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提升新聞媒體人的職業素養與道德操守,自覺地實踐與遵守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與道德規范,從而真正地實現新聞行業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以來,伴隨著國際環境的日益改變,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的大眾媒體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尤其是網絡產生以后傳媒環境可謂是變化巨大。過去傳統的大眾傳播環境,具體信息的傳播方式就是點到面的傳播,受眾是被動的接收者??墒窃诰W絡形成以后,這種限制性的局面被全面地打破,光輝不再。首先,在分離受眾之間建立了眾多低廉、高效率的交流途徑,形成了一個十分大的信息溝通還有交互的平臺,過去單獨的受眾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對輿論的形成還有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性作用;其次,互聯網的推廣直接轉變了普通的大眾與社會精英的溝通交流方式,普通受眾可以說是在一夜之間具備了自己可以發言的平臺,社會優秀人士以及普通的大眾的交流迅速地從單一的傳播方式轉變為交互性的傳播方式;最后,由于互聯網具有跨國的特點,讓互聯網輿論具備了全球化的基本條件。輿論的產生還有傳播需要在全球化的環境下不斷形成與壯大。
當前我國的輿論傳播環境在不斷改變,社會公眾的心理情況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最直接的變化為“受眾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變成了信息的主動尋求者和自動解讀者”。傳播的大體環境出現了多樣化的改變,思想環境的開放化還有社會的接受度也有了明顯的提升,讓受眾對新鮮事物更加容易接受,一者不會再把媒體人當成是單一的信息提供者,二者會對多樣化的信息結合自身的情況以及具體的需要做出自由的分析與理解。
總而言之,對于新聞媒體人來講,其準確的引導可以對黨與國家的方針政策起到比較好的宣傳推廣作用,針對社會中的優秀事件或者是科學技術等發揮宣傳推動作用,對推動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性作用。
相反,假如媒體人的宣傳引導取向存在偏差,就必然會起到消極不良的影響,嚴重的話還會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再加上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其宣傳的走向以及引導工作的重要價值也更加地凸顯出來,要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積極主動地發揮信息傳播的紐帶性作用,堅持遵守行業基本準則,時刻保持媒體人的新聞傳播品質,才能夠確保新聞媒體的健康持續性發展,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重要的推動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