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時期,信息技術在二十一世紀社會市場中得到了廣泛的推行與應用。縣區電視臺作為地方電視臺的重要代表,具有良好的信息傳遞功能,能夠及時反映當地社會動向,突出地方時事、政治、百姓民生等的時代特征。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呈現突飛猛進的趨勢,經濟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如何通過縣區電視臺,來正確引導輿論,積極抵制外來文化的沖擊,并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勢在必行。
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并結合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現狀來分析。目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受到很大的沖擊與限制。一方面,社會大眾廣泛的文化保護與傳承意識比較淡薄,缺乏良好的人文精神情懷;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中國傳統文化逐漸體現出黯然失色的不良局面。例如,在西方二月十四情人節的影響下,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活力與魅力。很多人出現崇洋媚外的心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視度不高。除此之外,還有西方圣誕節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導致中國傳統文化黯然失色。總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一代代國學大師漸漸推出文化舞臺,一個個傳統文化節日的地位逐漸被西方文化所替代。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得不到根本性的發展與進步。社會經濟發展越快速,現代化發展水平越高,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力與魅力越不如從前。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問題,在我國很多電視節目中,引起了觀眾、節目主持人等的高度重視。用媒體來正確引導輿論,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并鼓勵文化傳承與發揚,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縣區級電視臺在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優秀因子、反映文化魅力與活力、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縣區電視臺的作用顯而易見。縣區電視臺是地方的一種特殊性報道媒體,具有深入人民群眾基層、反映百姓民生的重要特征。在基層百姓中傳遞文化正能量,鼓勵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意義突出且明顯。
關于文化傳承與發揚的問題,縣區電視臺在正確引導輿論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特別是全球經濟貿易背景下,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文化碰撞背景下,也導致諸多文化矛盾的產生。例如,對于中國與韓國的同源文化節日——中秋節,曾經就在媒體當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由于當前網絡運行機制不是非常健全,一部分網絡水軍肆意滋生,在各大網絡平臺中傳播負能量文化知識,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縣區電視臺可以通過正確引導輿論的方法,積極傳遞文化正能量,在電視臺節目中鼓勵文化傳承與發揚,呼吁廣大人民群眾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抵制外來文化的沖擊,為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貢獻自身的綿薄之力。
在新時期,縣區電視臺可以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積極傳遞文化因子,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實力與活力。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到來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節目,或者邀請其他一些媒體人參與節目的途徑,圍繞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發展,提出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對策。除此之外,在重大中國傳統節日來臨之際,電視臺采編可以深入到地方基層中,對街道中的一些傳統文化慶祝方式進行圖文并茂的記錄,必要開始采訪一些人民大眾,深入了解人民群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內心的認知,為制定合理的保護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方案創設優質的條件。一言以蔽之,在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縣區電視臺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十足。如唐詩宋詞、琴棋書畫、喝酒飲茶、文化節日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代表之一。縣區電視臺在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可以通過積極反映文化優良傳統,撰寫具有深度的新聞內容,來傳播信息,引導人民大眾感知文化的魅力與活力。在現代化背景下,媒體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與地位。縣區電視臺結合本身的工作條件與優勢,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達到良好的文化發展目標。
隨著縣區電視臺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文化傳承與發揚面臨著重要的阻礙。目前,縣區電視臺在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具有正確引導輿論、突出文化活力與魅力、發揚文化優良傳統等的重要作用。
[1]謝玉峰.淺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J].北方文學:中.2015(8):205—205.
[2]彭欣.新媒體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研究[J].藝術科技.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