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是用現代的文學語言和形式表達現代中國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學,而新聞傳播學是一種包含搜集、撰寫及報道新聞的學科。相比于兩種學科的定義來說存在的差異性顯而易見,但咎其根源,他們同由社會生活發展而來又皆是社會生活的現實反映。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文學與新聞學的互動愈加頻繁,關系也愈加密切。新聞傳播推動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反之文學對新聞傳播學的影響也更加深刻。由此可見,文學與新聞傳播學在文化發展的浪潮中并肩齊驅,共同進步。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新聞傳播學皆是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文學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新聞捕捉社會生活的點滴并呈現生活,二者雖表現方式存在差異,但卻擁有共同的“祖先”便是社會生活。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日常活動缺少不了文學的正確指引與新聞的有力信息提供,擁有了這兩大社會生活利器,人們的生活水平才會愈加提升,幸福感倍增。由此可見,文學與新聞學從起源就密不可分,同屬社會生活的“后代”。
從古至今,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無論人事物總是善惡并存的。社會的陰暗面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導致人們在不經意間便會觸及而受到傷害。文學與新聞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時都十分注重對社會不利方面的深刻揭露,將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展現于公眾視野。文學創作者擅長于利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不同的寫作體裁來展現社會生活,從而發掘生活的陰暗面。[1]新聞工作者通常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播途徑將他們所見所聞的社會丑聞進行追蹤報道,來向受眾呈現出社會現實生活的不利方面。文學與新聞學雖有著大相徑庭的表現形式,但其對于社會生活陰暗面的呈現都秉承絕不手軟的態度。
新聞的真實準確是其生存以至于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也就是說在呈現社會現實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需要時刻秉承著原封不動還原事實的信念,所呈現給受眾的信息都屬于有依據可查、有源頭可尋。而相對于新聞呈現社會現實的方式來說,文學作品在傳遞社會生活信息時或多或少都會增添些作者的態度、情感和思想。由此可見,在社會現實呈現方式上文學與新聞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文學更注重對現實社會生活進行明顯的藝術加工,新聞則更以報道的真實、準確作為自身發展的主旋律。
文學作品之所以有吸引力、感染性、傳播力主要歸功于其語言表達的生動活潑和所呈現語言深層意義的耐人尋味。在新聞作品中適當引鑒文學元素對增強新聞作品的可讀性和感染性功不可沒。當新聞報道中出現文學元素時,受眾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就會被帶入真實的事件中,這對于受眾更好的理解新聞報道、加深讀者對新聞的印象至關重要。新聞報道在真實準確的基礎上免不了對新聞話語生動性的要求,為了更好的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更有利于自身媒體行業的發展,適當在新聞報道中注入文學元素是新聞傳播業發展的不二選擇。
文學寫作者在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時尤其注意文本載體的體現。宏觀到整篇作品的文本結構,微觀到文本字句的構思運用,都體現出作者對于文本載體的關注。當新聞報道中涉及到比較復雜的人物、情節和事件時,都會借鑒文學作品中的倒敘、插敘、直敘等方式來撰寫新聞報道。尤其在深度報道和特稿這兩種新聞報道時,作者會引鑒文學寫作時的多重敘事方式,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滿足受眾獲取新聞真相的需求心理,從而提升新聞報道自身關注度的目的。
現代報刊現代新聞傳播的第一種載體,最早出現在歐洲,然后慢慢地推向全世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等政策的推進,我國現代報刊的發展呈現加速度發展趨勢。之所以現代報刊的發展前景愈發呈現明朗態勢,與其自身具備的大眾化、通俗化、廣泛化的優勢密切相關。現當代文學以人民大眾作為受眾,它所呈現的語言與大眾通俗語言基本一致,而現代報刊恰巧兼具了這一特點,使得現當代文學借助現代報刊將文學創作者的思想、經歷和作品傳遞給受眾成為可能。[2]現當代文學作品在表現時多采用現代白話文而非之前的文言文,這也使得現當代文學更好的傳播給大眾帶來可能。
文學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擁有大量的粉絲讀者還要歸功于文學作品擁有生動的語言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情節。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卻也是現實生活的深層體現,是文學創作者的人生經歷和社會感受的真實寫照。“五四運動”后,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如火如荼,不斷涌現出多位優秀的文學寫作者,他們將自己的故事或看到的世間悲歡離合加以筆墨的雕琢呈現在讀者眼前。而在這一傳播過程中,新聞媒介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近幾年新媒體日益盛行的情況下,文學作品依托于新媒體這樣的傳播渠道加快了其自身的傳播速度,也使得大眾獲取文學知識的渠道愈加豐富多樣。新聞媒介在文學創作者和受眾之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樞紐作用,同時也加強了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對文學作品的發展至關重要。
[1]周大勇,王秀艷.新聞文學化:從歷史到當下傳播走向的審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1(02).
[2]徐新軍.新媒體環境下文學與新聞傳播互動新現象研究[J].傳媒閱評,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