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印刷技術》雜志社有限公司
計算機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信息技術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人類生產以及生活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傳統出版業在發展中受到信息化沖擊,正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發展時期,而作為深度數字化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出版業發展形成了新一輪的沖擊和影響。下文將通過對大數據思維模式及類型分析,結合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出版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大數據思維在出版業發展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促進其在大數據時代下的創新發展。
大數據思維模式主要包含動態性與智能化思維模式、相關性與預測性思維模式以及整體性和不確定性思維模式三種不同類型。其中,動態性與智能化的思維模式中,動態性思維模式主要是從大數據思維的動態性特征出發,結合大數據環境下數據隨著時間變化不斷發生實時性改變的情況,通過將及時更新的數據作為依據進行事物調整,以實現思維方向以及程序的改變,從而達到思維目標優化的目的。而智能化思維模式中,是大數據時代下云計算以及社會計算、可視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突破發展,利用大數據系統實現與人腦相似的思維活動,通過自動對有關事物信息的搜集,在對數據進行邏輯分析與判斷基礎上,實現一種具有和人腦思維能力相類似的思維活動的模式。其中,數據是驅動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動態性作為大數據的直接特征,表現出了數據的變化形態,而正是大數據動態性推動了其智能化發展。
其次,大數據的相關性與預測性思維模式中,相關性思維模式是通過對兩個變量之間的聯系進行思考實現的一種思維模式,相關性所涉及的范疇較為廣泛,在不同領域的概念界定存在較大的區別,相關性關系中呈相對變化特征。大數據的預測性思維模式是最具有價值能力的一項思維模式,也是大數據思維的核心,大數據預測性思維模式是通過將一切物體數據通過傳感器在網絡中記錄保存,形成大量的數據并進入相應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在對物理環境計算以及社會領域計算下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根據整理出的數據結果進行下一步發展預測。大數據預測性思維模式在各領域應用中能夠為其創新和收益帶來較大的價值影響。
最后,大數據思維的整體性與不確定性思維模式中,整體性思維模式是在數據挖掘與分析過程中,需要從全部數據角度出發進行問題分析,重視全體數據在數據分析中的作用,并且在問題解決上注重從整體性上對分析對象進行把握,以達到相應的分析結果。而不確定性思維模式則是指在數據處理中從多個角度進行問題分析,對各類數據價值進行正確看待,從而形成一種非確定的、模糊性、立體型的靈活思維方式。大數據時代,數據數量的不斷增加,其中包含的錯誤數據量也不斷增加,但是,錯誤數據在數據分析及價值中不具備相應作用和意義。
傳統出版業生產方式以選題策劃、內容生產、排版制作為主,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傳統出版業生產方式已經逐漸不能適應人們不斷變化的閱讀需求,導致其生產銷售量下降,出版圖書庫存增加等,對傳統出版業生產發展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創新。傳統出版業生產中,選題策劃作為其生產方式的首先環節和重要戰略性階段,由于選題策劃過程中選題信息采集過程相對復雜,包括初步信息收集以及市場調查、目標讀者明確、申報主題與審查批準、出版管理、與作者溝通等多項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及成本較高,并且多數出版行業的選題策劃是由編輯完成,對編輯所提供的信息搜集以及信息敏感度等依賴較大,缺少相對科學的信息采集與分析體系,對多元化的客戶需求以及多變的市場環境的掌握和了解不夠,因而非常容易造成出版業生產中選題重復以及跟風現象頻現等情況發生,對其生產銷售以及出版發展的本質意義產生較大不利影響。此外,在出版生產的排版制作環節中,傳統排版制作的人工錄入以及排版制作方式不僅工作效率較低,并且排版制作中對擺放位置相關性聯系不強、存在重復性排版等問題,對出版業生產發展十分不利。
傳統出版業經營模式以紙質產品盈利為主,通過將圖書內容獲得收益在出版紙質圖書的單次消費中體現,銷售得越多,其出版收益也就越大,這種經營模式存在單一化與功利化特征。而這種單一經營模式由于出版生產的成本較大,并且缺乏對讀者需求的準確把握和了解,需要經過多種渠道、消耗較長的時間才能夠將圖書產品送到讀者手中,導致其價值降低,時效性也受到影響,同時增加產品的附加成本,經營收益降低,對出版行業長期發展十分不利。
傳統出版業發展中,出版思維以思想態度和思維方式為主,再加上其對新生事物的反映不夠迅速,導致在大數據時代下,多數出版業編輯缺乏對大數據時代及影響的認識,造成出版編輯對大數據概念以及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時代下的整體運營環境等認識不足,處于長期數據挖掘與整合工作狀態,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出版業發展相對滯后。
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思維模式在信息采集以及信息采集效率提升、信息采集渠道創新等方面都具有極為突出的優勢,大數據動態性與智能化思維模式能夠促進 傳統出版業選題策劃環節信息采集工作效率以及渠道模式的創新,同時其智能化思維在圖書出版的排版制作上具有極大的作用優勢。
首先,大多數動態性思維在促進傳統出版業圖書出版的選題策劃以及內容生產模式創新應用中,由于傳統出版業選題策劃環節,選題數據庫的系統功能較為落后,并且數據處于靜止狀態,在選題內容應用中局限性突出,并且不能夠結合市場動態變化進行選題內容調整,導致出版生產的圖書產品與市場脫節,出現圖書產品滯銷等情況,對出版業發展十分不利。而大數據的動態性思維特征在解決傳統出版業選題內容滯后等有關問題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動態性思維模式進行圖書出版的選題信息采集,并且在數據采集過程中,不是進行單純的收集數據,而是根據數據本身進行觀點表達,利用數據挖掘與處理技術,進行分析整理后,進行有價值的信息篩選并向讀者傳遞,以提高圖書出版選題內容的時效性和價值性特征。比如,通過移動應用程序進行選題信息采集,或者是基于CNONIX國家標準的市場信息采集、通過“用戶畫像”進行用戶信息采集等方式,都是利用大數據動態性思維進行傳統出版的圖書出版選題與內容生產創新模式。以“用戶畫像”實現的用戶信息采集為例,在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關系變化最明顯的表現為企業對消費者行為具有“可視化”轉變,而這種“可視化”是建立在大數據技術開發運用基礎上,通過在營銷過程中為消費者提供精準營銷,以實現企業對潛在商業價值的深度開發。而“用戶畫像”的圖書出版用戶信息采集方式,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運用,對用戶信息進行全面展示與分析基礎上,對用戶消費以及行為習慣等數據進行即時、準確的定位,為“用戶畫像”以及信息采集提供數據基礎。
此外,大數據智能化思維模式在圖書出版的排版制作中運用,根據傳統出版的排版制作內容,在大數據環境下,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對其排版制作及圖書出版的全部生產環節進行監測,以實現精準控制和改善,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比如,傳統出版業在出版生產中,運用大數據思維模式,在協同編纂平臺與互聯網環境下開始使用數字化生產加工平臺,實現多人異地協同在線交流與工作模式,針對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以及文稿修改記錄等數據進行記錄保存,并為數據追溯以及提取提供支持。
總之,進行大數據思維對傳統出版業影響及應用研究,有利于在對傳統出版業大數據環境下的影響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促進大數據思維在傳統出版業的有效運用,進而推動傳統出版業在大數據時代的創新發展。
[1]鄧佳佳.大數據時代出版業的演進與變革[J].中國出版,2014(23):52-55.
[2]陳小平,高建.論“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的傳統教材出版業變革[J].科技與出版,2015(07):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