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慕娟 蘇州市吳江區廣播電視臺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媒體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小。因此,要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此對編輯記者所提出的要求更高,即不單單具備扎實的語言表達素養,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可見,新聞媒體不單單要求記者編輯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還須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從而強化內在的軟實力,從而能夠更好地與新時代的社會相適應,從而有效地起到推動傳媒事業迅速發展的作用。
在時代日益發展和社會前進的背景下,記者編輯應認識到外界不斷呈現出的變化格局,應樹立起前進與科學的理念。由于改革流程中暴露出不少的問題,編輯記者更應確立起應有的職業道德及其專業素養。另外,當前社會信息海量,記者編輯應詳細地掌握其來源,從而確定其真實性,再把第一手獲取的信息進行采訪、搜集與整理,最終以新聞報道的方式展示出來。出于有效性傳播新聞的目標,同時也應注意新聞所應該具有的吸引力,即應使得宣傳達到讓大眾印象深刻的效果。因此,記者編輯在搜集和整理信息時,凸顯出創新性的特征,從而盡量地提高所報道的信息的質量,包括立意、內容以及文字的編輯與處理等方面。
毫無疑問,在改革轉型期,第一重要的條件即為培養編輯記者的思政素質。雖然記者編輯重視理論專業方面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卻忽略了自身思政素養的學習和強化,從而造成擔任黨與政府喉舌角色的記者編輯有效地掌握黨與政府的方針政策,從而難以準確地指引輿論的方向。因而,編輯記者應強化黨與政府頒布政策與方針方面的學習及其掌握,從而讓自己發揮好黨與政府喉舌的作用,積極而又準確地傳播黨與政府部門的政策方針;同時能夠積極地揭露出社會各類丑惡腐敗問題與錯誤觀念。在媒體的作用下,黨與政府所頒行的政策方針能夠得到傳達,從而加強黨、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
創新性思維可以說在培養編輯記者的創新意識中是最為直接的體現,能夠切實地提高記者編輯的創新能力。經由記者編輯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培養出創新思維的媒體人才。同時,還顧及到全新式的新聞點,就新聞事件展開個性化的創新創造過程。在這樣持續性學習的實踐過程中,融入自我的創新觀點,逐漸地把新聞消息變成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工具。例如,最近央視所播出的《等著我》與《開講啦》等節目即是采用創新思維的成功案例,打破了傳統的習慣性思維,而將視角轉向于社會的若干現象的基礎上,發掘到了新的思維亮點,研發出新型的節目,從而備受觀眾的喜歡,也收獲了較高的收視率。又如,《兩個男人逛超市》采取了顛覆式的性別視角來界定消費主體的心理定位,借助于廣播的方式來挖掘出超市生活中的細節,突破了以往節目的慣例模式,基于創新的視角開設欄目,從而讓受眾主體有耳目一新的心理。
記者編輯應借助于多種學科理論知識來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從而讓自己變得博學多才,且基于強化自我的創新理念,使自己與變化了的新格局所需相吻合。另外,記者編輯還應確立起求異思維,通過自我的聯想力和想象力發揮出自身的創新潛質。借助于發散性思維,針對新聞信息展開抽象式的探究,挖掘出他人并未料想到之處,解讀出新聞內在的意義,從而才能不落窠臼。當然,記者編輯在培養求異性思維之際,也應注意規避出現刻意出新而“出新”的現象,從而忽略了新聞消息的本體性目的及其宗旨。譬如,《職場三國》與《職場大穿越之紅樓系列》等,即是需要有《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相關文學知識,即在這些經典名著中相關情節的基礎上來評論目前的職場生活樣態,從而凸顯出新穎性,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又如,“贏在創意”的金獎節目《00圓桌會》便采用了兒童的角度來審度熱點事件,聯系專家的連線方式,便是求異的新聞評論的視角及其模式。
在新時期環境下培養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即必須在目前紛繁復雜的信息量中,探尋出新的突破點,沖出以往較為呆板的框架。在搜集新聞信息時,顧及到時代現實的發展狀態,且依照實際生活的面貌,在創新式思維理念的影響下,挖掘出新聞消息背后更為深層的價值。另外,在培養該群體創新能力時,更應挑選出具有創新色彩的新聞素材,全方位地提升自我的編輯能力,盡量地呈現出新聞消息的美學價值,即不單單保證新聞消息自身的創新性與趣味性,也應凸顯出一定的審美特點。
在當前社會經濟高速運轉的背景下,新聞媒體的發展更是對于記者編輯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全方位地加強媒體工作者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因此,編輯記者應始終懷有學習的態度,有意識地加強記者編輯自身的文化素養,在錘煉文字之際,還應培養一定的創新觀念,科學合理地探究與處置新聞消息,從而充分地凸顯出新聞消息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從而讓報道出的新聞消息有個性化的特點,最終推動媒體業的前進與發展。
[1]焦昕.記者編輯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芻議[J].科技傳播,2014(24):194+182.
[2]安軼敏.記者編輯創新能力的培養思路[J].中國傳媒科技,2014(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