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師范大學
本論文著重對電影剪輯在全世界的發展進行論述,并對目前剪輯技術在電影當中的一些實際的應用進行論述,后半部分則重點介紹在剪輯環節所遇到的相應問題以及總結出來的相應經驗。
在上個世紀的早期,西方國家出現了兩位比較知名的剪輯大師,他們所開創出來的不同的剪輯手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他們對于全世界電影剪輯事業的發展和做出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上個世紀的初期,電影剪輯技術在美國出現,當時美國人鮑特在他自己制作的電影《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一個場景:從房子外面看,房子里面是著火的,消防員也站在消防梯上對著屋里進行噴水,此時的觀眾肯定是想著能夠看到屋內的場景,而在電影的下一個鏡頭切換的時候,果然有一個女的暈倒在房子里面,消防人員迅速的將這個女的背出了房間。在這個鏡頭中,我們就看到了最早期的電影剪輯的技術。
隨著電影剪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上個世紀,西方國家出現了兩位剪輯大師,他們分別是美國人格里菲斯和蘇聯人庫里肖夫,他們開創出來的剪輯手法在當今社會也是非常普遍和常用的。
例如,在格里菲斯的電影場景中,在描述士兵被人從城墻摔下來的場景中,我們看到的是全景下的士兵墜落身亡的情況,而之后小場景下的士兵已經躺在地上摔死了。這種剪切的方法,讓觀眾能夠更加直觀的去欣賞相應的劇情,也能夠更大程度的去刺激觀眾的視覺;
而另外一位剪輯大師,來自蘇聯的庫里肖夫則進行了更加大膽的嘗試,他把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相關事務拼接在一起,這種手段下,觀眾會把兩個事物進行聯系,對于更好地進入劇情有很好的幫助。
電影傳入到我國的時間是上個世紀初,而關于剪輯技術的發展也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上個世紀的90年代之前,我國電影的拍攝是用膠片為基礎的,而影片的后期剪輯也是剪輯大師在剪輯臺上用剪刀來實現和完成的。進入到新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剪輯技術也隨之出現,而其中“非線性”剪輯技術的使用則給我國的電影剪輯技術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時至今日,在我國的電影剪輯事業當中,剪輯大師們通過跳切、蒙太奇等手段給觀眾更多的實質性的改變和變化。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大量的國外特效大片涌入,讓我們看到了與國外在制作,后期剪輯方面的差距。如今國產電影中像《阿凡達》這樣的美國科幻大片是沒有的。《阿凡達》電影的出現,就令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雖然對目前來說,高呼中國電影已進入“黃金發展期”,然而中國電影從誕生至今已百年,我們還確實屬于世界電影大軍中的新生力軍,我們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如今很多中國電影人并沒有非常重視對后期制作中特效的重要性,大多都認為后期制作只是輔助剪輯電影的一方面,其實不然,整部影片的構成除了拍攝之外,其余全部都由后期剪輯完成。
國外優秀的后期剪輯特效片的涌入,也讓國內的后期剪輯行業意識到我們與國外相比的差距。這種差距也促使國內很多電影人對后期剪輯的認識改變。由此也加快了追趕國外的腳步,學習借鑒國外后期剪輯的優勢。以此促進國內后期剪輯行業的發展。在劇本方向來說,只有優秀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好劇本,才能使后期剪輯的表現手法對電影發展起到一個提升作用。如今,中國電影后期剪輯能力在進步,但我們仍有努力的方向和發展的空間。
近些年,隨著電影事業的迅速發展,電影的存在形式也更加豐富多彩,而其中,剪輯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而其中,微電影的剪輯方式也日趨成熟,整體分析,微電影的剪輯方式主要包括了靜態對話場面剪輯形式、運動結束后的剪輯、困難剪輯方法等。
我們在處理靜態場景的時候,往往會給每個人的臉部進行一個特寫,再傳遞給觀眾他們臉部微妙的表情變化之后再切換到中景和全景,更好地展示角色的站位和周邊環境;在處理運動場景的時候,如果角色在向前走,我們可以根據劇情的實際需要進行跟拍,也可以選擇搖攝或者切換場景的方式來更好地詮釋劇情的變化;而在困難的剪輯情況中,主要是指在遇到一些喜劇的極端情況時,可能是完全沒有運動或者過多的運動,如果是完全靜止的狀態,可以加一個外來因素,例如路人或者其他來切換相應的場景;如果是過多的一種運動情況,兩個角色能夠迎面走來想錯過去的時候,我們可以在他們錯過的一剎那進行場景的切換,通過機位在同一個視軸之上,全景的去展現不同的角色狀態。
微電影剪輯過程中,需要有充足的耐心,要將自己之前看過的片子一遍又一遍的進行觀看,檢查有沒有跳幀、抖動等情況的出現。在相應的設計過程中,應該不斷的進行修改,保證短片能夠得到更好地修繕和進步。另外,在后期的制作過程中,要針對顏色、字幕等問題進行更加細致的修改。在動畫剪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針對每一個作品的實際劇情發展需要來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剪輯和分析,要在保證故事情節和相應的劇情能夠更加完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1]周新霞.現代電影剪輯思維的發展——從《保鏢》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06).
[2]劉淼淼.感受電影剪輯[J].電影藝術,2008(02).
[3]李娜.電影剪輯與電影中的時空關系[J].電影評介,2007(16).
[4]趙懷勇,袁媛.數字時代前景下運動鏡頭與電影時空的重構[J].電影評介,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