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電視臺
新媒體是相對于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興媒體,其在信息傳播速度、傳播渠道等多方面都有著傳統媒體所難以企及的優勢,而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廣播電視媒體也迎來了十分嚴峻的挑戰。從目前來看,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已經對作為主流媒體的廣播電視媒體形成了不可逆轉的沖擊之勢,而廣播電視媒體要想在這一劇烈沖擊下生存下來,則必須要做出更具實效性的危機應對。
一直以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都是作為社會主流媒體出現,其對于社會民眾思想以及輿論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但隨著新媒體的逐漸興起,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獲取信息的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這使得新媒體同樣能夠對人們的思想以及社會輿論造成直接的影響,而電視廣播媒體在思想引導、輿論引導上的難度也進一步加大[1]。同時,新媒體的迅速興起使得網絡信息變得更加復雜,輿論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面對這些復雜的信息,人們很難進行正確的辨別,反而很容易被一些負面信息與錯誤思想所誤導。這些對于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都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
在網絡信息時代下,新媒體在很多方面的功能上都能夠對廣播電視媒體實現有效替代,同時新媒體還具有著很多廣播電視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如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信息發布要求低、即時性強等等。因此,人們一旦想要收看節目或是獲取新聞信息,大多會選擇通過新媒體平臺、視頻APP等網絡渠道,以年輕群體為主的很多人對于電視廣播媒體的接觸變得越來越少,有些甚至已經將電視廣播媒體從生活中剝離。這樣一來,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廣播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徹底改變,而廣播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也因此出現了大量的流失,而這也給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在傳統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媒體憑借其在信息傳播形式方面的優勢一直占據著主流行業的地位,這一階段的廣播電視媒體主要傳播功能通常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各類新聞信息,同時還要具有著很大一部分的娛樂功能。然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微博、微信等各大新媒體平臺迅速興起,并在信息傳播速度、信息量以及信息獲取的自主性等方面體現出了巨大的優勢,而這也使得傳統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功能以極快的速度被新媒體所取代。例如在提供信息的功能上,由于新媒體是借助互聯網進行信息傳播,發布信息也僅需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的移動設備上傳文字、圖片或視頻即可,因此相比于廣播電視媒體,新媒體的信息生產周期與傳播周期都是非常短的,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更快的獲取最新資訊,在想要獲取信息時自然也就會優先選擇新媒體。
在新媒體時代下,對于各類網絡信息的傳播逐漸泛濫,各類BT、P2P等各類技術的應用也已經愈加成熟,但對于網絡信息的監管卻并未隨之發展起來。這使得很多新媒體都可以在相關技術的支持下將廣播電視節目搬運到網絡供人們進行觀看與下載,而由于當前網絡信息的監管力度不足,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機制與法律體系又不夠完善,因此這一現象在目前仍很難得到限制,這對于電視廣播媒體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此外,當前廣播電視媒體并未認識到節目版權的重要性,大多缺乏版權保護意識,也并未采取相應的版權保護措施,這也使得版權問題進一步加劇。
新媒體對于廣播電視媒體的沖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但從整體上來看,廣播電視媒體相對于新媒體仍然具有著一定的優勢,而權威性與公信力恰恰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方面。相對于新媒體在信息質量上的不確定性,廣播電視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其新聞信息在真實性、客觀性方面都有著充分的保證,而如新聞工作者素質、國際新聞渠道等也都具有著較大的優勢。因此,未來廣播電視媒體應對自身優勢進行明確的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將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報道、輿論導向、熱點事件介入等作為自身發展定位確立下來,從而使自身的新聞節目更具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
面對新媒體的逐漸興起,受眾群體的分流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與結果,但要想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受眾并得到更高的關注度,為自身發展提供有利基礎,對于節目質量的提升是非常關鍵的。為此,電視廣播媒體應轉變自身的宣傳策略,放低姿態并切實深入到基層中,對住房政策、教育政策等普通民眾關注的事件、話題或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挖掘與探究,并以此為基礎制作出更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廣播電視節目[2]。此外,廣播電視媒體還可以通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節目形式等多種方式來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質量。
面對來自于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廣播電視媒體不能將自身發展方向局限于廣播、電視上,而是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充分利用網絡渠道的各方面優勢,逐漸向媒體融合的方向發展,具體如網絡電視臺、新媒體運營等。在這一方面,廣播電視媒體首先應將自身在人才、資金、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加快網絡電臺等媒體融合建設,盡快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宣傳渠道的延伸以及受眾群體的引流,從而提高自身影響力。其次,則是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傳播優勢,通過網絡電視體或新媒體平臺對熱點事件、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等進行報道,從而為大眾展開兼具時效性、互動性與真實性、客觀性的新聞信息,從而實現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媒體的優勢契合。
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媒體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而面對這一競爭壓力,電視廣播媒體則需要將其轉化為加快內部體制改革的推動力,促進自身內部資源的快速整合,并對當前的媒體產業結構進行深入調整。首先,為應對新媒體時代下的市場競爭,廣播電視需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對企業化改革進行深入貫徹,是自身能夠從事業單位轉變為集團企業,并建立獨立、統一的管理系統,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與管理效率,使自身競爭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對媒體行業新興科技與先進設備的引進與應用,從而達到提高節目質量、加快信息生產周期等效果,使受眾得到更好的收看或收聽體驗。最后,還要加快有線電視網絡與寬帶網絡的整合與并用,盡快實現不同傳播渠道下信息資源的共享。
新媒體的興起對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新聞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卻未能滿足相應的工作需求。因此,廣播電視媒體必須要強化工作隊伍建設,組織內部新聞工作者對新媒體進行學習,從而實現對新媒體的深入了解,并在對新媒體技術與平臺的應用中趨利避害、因勢利導,取得更為良好的應用效果。同時,對于新聞編輯、記者、主持人等崗位的新聞工作者來說,還要積極轉變自身的專業能力,并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及時的更新,從而盡快適應新媒體時代下的全新工作需求。例如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量更大、信息來源也十分復雜,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新聞挖掘能力與信息鑒別能力。
從總體上來看,新媒體對于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仍然是非常巨大的,而當前廣播電視行業的不景氣也充分驗證了這一事實,但必須要明確的是,這些影響只是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趨勢,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前景仍然是比較樂觀的。只要能夠在節目質量提升、媒體融合等方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做出有效應對,廣播電視媒體仍然可以將沖擊轉化為發展機遇,進而新媒體時代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薛聰.淺析廣播電視在新媒體環境影響下的沖擊與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29+34.
[2]張伊炯.廣播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的應對策略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5,1(01):97-98.
[3]蘇鵬.“破繭成蝶”的冷思考——淺析廣播電視報在新媒體沖擊下的經營策略[J].新聞采編,2014(0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