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電視臺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于我國新聞媒體調查工作,特別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調查工作發展所面臨的困境等方面越來越關注。在現代化科學技術以及傳播手段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新聞媒體調查工作仍舊面臨著相對艱苦的發展問題。因此,如何系統分析出新聞媒體調查工作困境的情形,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幫助新聞媒體調查工作走出困境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來說,新聞調查記者在組織和開展各項采訪活動時,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諸多風險或者阻礙。通過對相關領域的從業者進行調查和訪問得出,新聞媒體工作者的薪酬福利待遇較低,并且在開展長時間潛伏采訪時,由于沒有新聞或者文章的發表,只能靠基本工資維持生活。同等條件下的新聞媒體調查工作記者的工作條件更為艱苦,雖然行業整體已經基本邁進了新媒體的發展階段,但是新聞媒體調查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并沒有得到改善[1]。
新聞信息和內容的傳播都離不開媒介的支持,媒介的性質和特性方面的差異,會使新聞媒體的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效果等出現不同。在新媒體發展時期,傳統媒介的發展狀態對于新時期的新聞內容播報與傳播并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而呈現出了許多劣勢。受到傳統媒體發展環境的影響,部分新聞內容信息傳播不及時,信息傳播受到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限制,導致了新聞主題確定與新聞調查工作開展之間存在嚴重時差,難以獲取第一手信息和情報。
根據前文的分析和論述可以看出,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調查工作者需要正確對待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解決辦法,帶領新聞媒體調查工作順利地走出困境。例如,我國某地區的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充分地借助了現代化網絡科學技術以及新媒體的優勢,借助線下調查以及線上調查的方法,打造了立體化的新聞媒體調查以及信息傳播模式。當地新聞媒體調查工作人員明確地認識到,新媒體時代已經逐漸呈現出交流互動以及自主共享的新聞信息交融模式。傳統媒體工作的開展需要揚長避短,在不斷強化自身優勢的同時,還需要借助網絡科學技術和新媒體的優勢,擴大新聞媒體的影響力[2]。
新媒體對新聞媒體調查工作帶來的沖擊不僅體現在傳統新聞媒體的生存方式與發展空間等方面,更加體現在傳統媒體在生產方式轉型發展等方面。在新媒體正式出現之前,傳統媒體當中的深度報道記者與新聞事件之間缺乏密切地聯系和交流。新媒體的出現,為新聞的制造者和傳播者搭建了更為開放的交流互動平臺,通過有效地交流和互動,有利于加強對新聞媒體背后事件的交流和探索,以此提高新聞調查內容的價值。比如,在新媒體時代下,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信息傳播平臺成為了社會公眾都普遍接受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在微博和微信當中搭建信息獲取渠道,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媒體交流與互動的網絡。廣大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工作官方微博或者微信等平臺,與新聞媒體的受眾群體進行及時有效地互動和交流,便于自身了解到群眾們真正關心的話題,提高新聞信息內容的接受度。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之外,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媒體調查工作若想高效有序開展,還需要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此提升公眾對于品牌新聞媒體調查訪問以及新聞播報的接受程度。以國內的《新聞調查》欄目為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該節目注重打造高品質的節目內容,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也積累了大批受眾,為進一步推廣和發展提供了相對可靠的支持。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調查》節目還積極主動地對新型科學技術以及調查方式等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以此實現了節目組織形式與播報內容的豐富和發展。該節目始終將新聞內容質量作為核心發展要素,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節目品牌的質量,擴大了口碑效應。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調查工作中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全面系統地分析出新聞媒體調查工作面臨的困境,探究各項問題存在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更為合理的發展路徑,帶領新聞媒體工作者順利走出困境。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地借助網絡平臺的優勢,構建立體調查傳播模式。大力推動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樹立有利于大眾接受的品牌形象,推動新聞媒體調查工作持續發展。
[1]黃建省.新媒體環境下廣播輿論監督報道策略——以浙江新聞名專欄《溫廣新聞調查》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05):33-35.
[2]向俊.新媒體背景下調查式電視深度報道的堅守與創新——以《新聞調查》為例[J].新聞知識,2013(04):2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