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日報社
創新意味著推陳出新,以異于傳統的獨特視角切入問題,可以給予讀者全新的體驗。在信息時代,各種媒體爭相搶占市場,平面媒體的空間遭到了極大地壓縮,面臨這樣的壓力,報紙編輯要意識到創新是發展的唯一途徑,只有通過創新,才能在現今的激烈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對此,報紙編輯要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夠不斷地進步,提升能力。
首先,報紙編輯應該具有辯證性思維。報紙的職責是向讀者呈現最新的信息,然而在現今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許多新聞由于當事人的隱瞞或是消息傳達的偏頗,會呈現出多面性。隨著一起起新聞的“反轉”,讀者漸漸對新聞媒體產生了懷疑,“再讓新聞飛一會”成了常見的態度,類似的反轉多了,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度造成了影響,對新聞媒體的發展是不利的。對此,報紙編輯在選擇傳遞信息時,應具備辯證性的思維,學會從多角度看問題,避免人云亦云的發表觀點,被有偏差的信息牽著走[1]。
其次,報紙編輯應該具有發散性思維。報紙并不是簡單的傳遞信息,而是要通過編輯的視角,對新聞進行整理編輯,有選擇的呈現給讀者。這就要求編輯具有全面的思維和全方位的觀察能力,能夠把握事物的全貌和事件發展的全過程。通過發散性思維,編輯可以具有前瞻性的關注新聞,從而更加全面的向觀眾展現出事件的全過程,使新聞具有前瞻性與全面性,更好的呈現出新聞的內容,提高新聞的吸引力,使讀者產生深刻印象。
最后,報紙編輯還應該具有互動性思維。現在已經不是報紙一家獨大的時代,報紙具有的獨家話語權也不復存在。新時代的報紙編輯應該放下傳統思想,積極探究讀者的思維和意見,增強報紙與讀者的互動性,以此來使讀者產生歸屬和認同感,增強報刊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辯證式的思考是種能力,想要培養這種能力,報紙編輯平時就要有意的鍛煉自己從事情的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待問題。許多報道由于撰寫者和敘述者的觀點等問題,會有自身的導向性,作為報紙編輯,應該注意到此類報道中的導向性,避免被其引導,對于一些導向性強烈的,還應本能的意識到其中的引導性,是否帶有某種目的[2]。2014年的醫生自拍事件,由于媒體的導向性,從字里行間暗示讀者:醫生在手術過程中不顧患者死活,集體自拍,造成了軒然大波,最后患者出面解釋是因為完成了困難的手術,在術后患者知情的情況下合影留念引發反轉。該新聞中,媒體的導向意識非常明顯,報紙編輯需要自覺從多角度思考,注意到明顯的引導性言論,才能辯證的考慮問題,避免被人誘導報道。
報紙雖然播報新聞,但并不是簡單的“傳聲筒”,需要在展示客觀事實的同時,表明自身的態度和意見。報紙編輯應該具有發散性思維,通過平時的發散思路,脫離思維定式,培養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想做到這點,就需要報紙編輯在學習專業知識、政治思想之余,自覺的開闊自身眼界。通過廣泛地閱讀,開闊眼界博采眾長,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只有具有足夠的知識存儲量,才能在不同領域擁有流暢的思維,提出自己獨到的、發散性的見解,培養自身的發散能力。與此同時,專業的思維學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新聞編輯時,要了解思維的層次性,對新聞進行分析,從多個維度向讀者呈現新聞,從而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增強報紙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現在的時代,隨著網絡的發展,是一個人人都可為媒體的“泛自媒體”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正在漸漸被分解,人們不再把媒體奉在不可取代的高臺上。面對這樣的時代,傳統紙媒應該放下顧慮,積極與讀者互動,了解讀者需要什么,這就要求編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互動性思維,努力把讀者的意見和歸屬感轉化為報紙的強大競爭力。為了培養互動思維,報紙編輯可以借鑒一些新興媒體的互動經驗,主動進行學習,選取能夠在報紙上應用的部分。例如本報,時政版面編輯在傳統優秀品牌欄目“新聞110”保持良好態勢下,順應時代發展,借助本社新媒體矩陣,延伸拓展,打造出“新余發布”APP問政平臺,形成全媒體互動態勢,獲得了廣大網民和讀者的點贊。同時,副刊編輯敏銳地意識到副刊的文化競爭力,走文化路線,通過舉辦名家講座,讀書沙龍,組建特約撰稿人隊伍等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喜好傳統文化的讀者,并依托本社各新媒體平臺加大線上線下互動力度,在身邊形成了穩定有歸屬感的讀者團體,提高了自身競爭力。
綜上所述,報紙要想在現今的媒體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報紙編輯就要積極提升自己,通過多角度思考、打破思維定式、打破傳統限制等方法,提升自己的辯證性思維、發散性思維、互動性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品質,通過獨特的思維視角和活動方式吸引讀者、凝聚讀者,從而在新的媒體競爭中展現自己的競爭力。
[1]胡金波.媒介融合背景下報紙編輯思維的創新視角[J].傳媒評論,2017(09):75-76.
[2]于文博.報紙編輯的創新思維品質及培養探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0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