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學院
校園環境是衡量一個大學優劣的重要依據之一,而植物景觀設計是高校環境設計的核心要素,是大學精神文化傳遞的重要媒介,大學植物景觀的質量,對校園文化和聲譽有著直接的影響。植物景觀不僅能夠滿足師生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也是師生精神文化依托的重要載體。
“植物景觀主要指通過灌木、喬木、地被等植物構成元素進行合理的配置,在滿足人們的功能需求的同時滿足其精神需求。讓人產生美的感受和聯想。”[1]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空間影響行為,環境塑造人格”。植物景觀是四川文理學院校園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主要服務對象為在校師生,不僅能夠改善校園生態環境,還能夠美化校園空間。是四川文理學院校園文化景觀的一種呈現。對師生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觀是維持校園生態平衡重要因素之一,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新鮮的氧氣,凈化校園空氣質量,為在校師生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是校園景觀的生命象征,在體現文化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四川文理學院師生對植物景觀設計的需求,不僅僅是停留在視覺效應層面,從植物景觀中的感官到情感的升華更能滿足其精神需求。校園文化植入高校植物景觀設計中,潛移默化的融入師生生活中,對其文化素養及審美能力承載著重要的影響。
校園環境是整個城市大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植物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與周邊大環境和諧統一,同時根據地域特色、自然環境、氣候等特征,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科學有效的搭配,使校園植物景觀設計所帶來的生態效益最大化。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節所呈現的景象美是不一樣的。不同季節的植物所顯現的屬性也不一樣。高校植物景觀設計中應抓住其季相變化特點,發現植物的花、果、枝、葉的變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植物的色彩和形態隨著季相的變化而變化,帶給人最直接的視覺感受。為了使四季有景可賞,可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營造出豐富多彩的校園植物景觀,使有限的植物景觀空間變得無限。
校園植物景觀在滿足校園景觀設計整體性的前提下,可針對不同主題的景點進行植物景觀布局,同時可以通過植物與建筑、山石、水體、景觀小品等元素結合進行植物品種配置,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氛圍,凸顯出各個景點的特色,使整體與局部和諧統一。
師生是高校人群形成的主流。校園植物景觀設計應遵循因人制宜原則,滿足師生教學要求和生活要求的同時,還應滿足其心理需求。
根據師生的專業特點,不同的學院可設置不同的植物景觀,展現獨特的學院風采,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區是高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區周邊的植物進行配置時,應考慮其空間形式、大小、色彩、材質等因素來合理規劃,營造出不同區域的空間氛圍。以四川文理學院藝術傳媒大樓為例,地處校園入口區,東、南、北臨近道路,西靠運動場,建筑呈現的是一種不規則的幾何形態,體量高大,屬于教學區,是藝術專業師生學習工作的地方。為了創造更多的綠色空間,緩解師生們的視覺疲勞和學習壓力。其環境設計應強調寧靜、藝術、輕松愉快的氣氛。建筑周邊道路主要行道樹為常綠植物,廣場內部綠化基本無灌木層,以地被植物為主,且種類主要是松柏類樹種,冷色調突出。地被層中,植物造景比較單一。在植物的配置上,可以選擇形態優美的樹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來種植。植物種類的選擇,在保留原有行道樹的基礎上,為了體現校園青春朝氣的氣氛,多選用不同暖色調的色葉植物構建地被色塊,如:金葉女貞、紅檵木等,一改先前以“綠”為主的景觀印象,通過“遮與變”的設計手法,選取合歡、香樟、紫玉蘭等喬灌木規則式的交錯列植,使空間呈現通透、開敞的效果,提升綠化的層次感,增加其藝術效果,避免枯燥單一。地被植物的選擇采用常夏石竹、小菊花、三葉草、蒲公英等種植在道路的兩側和草坪處。也適合種植在教學樓墻邊。太陽花,小菊花、三葉草廣泛種植于開闊的教學區前。建筑物周圍綠地植物種植,應考慮室內的采光和通風是否會受到植物高度的影響。樹木的造型.顏色、規格都要和建筑物的體量大小、形態、色彩相融。才能塑造優良的大學形象。
宿舍主要以休息為主,要求空氣清新、環境舒適。四川文理學院宿舍區在植物景觀配置上,考慮地被植物以封閉式的規則種植方式為主,能夠有效的防止對邊界植被的踩踏。4號到10號宿舍與城市主干道就一墻面之隔,宿舍周邊可栽種欒樹叢植林帶形成圍合空間,加強色帶植物的運用,使學生宿舍與外界隔離,保證學生生活的私密性跟安全性。圍墻區域可種植爬山虎、薔薇等藤蔓植物,既能弱化圍墻給人的硬質感觀,又能起到美化空間作用,同時還能起到夠降噪隔音的效果,起到一定的生態效應。宿舍周邊可采取常綠、落葉搭配和喬木、灌木、草坪搭配原則;栽植叢竹、桂花,同時考慮到宿舍休息及場地現狀,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休息空間,通過種植綠籬配置紅葉石楠、杜鵑色塊,豐富植物色相,提升觀賞度,讓學生感受四季之美。配置過程中注重植物配置的疏密、虛實關系,使整個區域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打破之前單一、碎片化的幾何栽種模式。
運動區為高校師生提供鍛煉身體、休閑游樂的場所。其周邊植物景觀設計應以烘托體育精神為主體,營造生態、自然、清新的運動主題景觀空間。四川文理學院體育館依山而建,緊鄰城市道路,應采用圍合式的設計手法,選擇濃密、高大的喬木為運動場提供蔭涼,結合灌木、地被、景觀小品等打造特色景觀節點。體育館一側緊挨二教學樓,可利用復層植被設計降低運動區噪聲及灰塵對教學區的影響。喬木可選擇銀杏、紅楓、樟樹等色葉樹種,灌木選擇云杉球、海桐、紅葉女貞、杜鵑、茶花等植物,豐富綠化層次,這樣的搭配在炎炎夏日可以遮擋陽光,寒冷的冬季能夠削弱寒風的侵襲。隨著季節的變化觀花賞葉,與大學生的活力激情相得益彰,使得運動空間植物景觀充滿活力,激情飛揚。
校園道路在校園環境中呈現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有曲,有平有崎。有主次之分,具有較強的引導性和方向性。四川文理學院在進行道路植物配置時,可根據不同路段種植不同品種的樹木,呈現不同的特色。如同心路、博雅路、吉祥路、和諧路等不同路段,分別采用楓樹、槐樹、榕樹、銀杏、香樟、廣玉蘭等喬木作為行道樹,道路外側要配置草坪植物或者灌木叢,使道路邊界高低錯落,讓人產生移步異景的感覺。植物品種可結合其地域性來進行選擇,四川文理學院的行道樹可選擇黃桷樹。黃桷樹是達州市市樹,突出了達州的地區特色,同時選擇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黃桷樹,提升了校園景觀層次感,承載的地域文化得以體現,也將觀賞效果最大化。校園道路的植物選用多為冠幅較大喬木,通過高、中、低的植物組合搭配,遠處整齊排列種植懸鈴木,近處有規律的分散種植低矮黃楊球,豐富道路景觀綠化。從觀賞的角度出發,可選擇觀花、觀果、觀葉的喬灌木,采用整體種植或者間隔種植的形式來滿足視覺上的需求。這樣可使規整的道路變得生動有趣。校園的支路植物配置考慮以美化為主,可考慮采用三角梅、常夏石竹分布在路徑周圍,讓人們聯想到到植物景觀的韻律美、層次美、色彩美。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利用植物景觀來營造校園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校植物配置應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屬性,遵循校園植物景觀可持續發展原則,植入文化內涵,營造豐富多彩的植物空間環境,在滿足師生功能需求的同時,更要滿足精神上的需求。才能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1]陳晉.現代高校植物景觀配置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0.
[2]劉翔宇.植物造景在高校景觀中的運用[J].綠色科技,2012.
[3]閻鳳霞,車代弟.高校校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0.
[4]潘紅玲,王利.校園景觀中綠化植物的選擇與配置[J].中國西部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