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播電視臺
電視編輯是制作出一檔精良的電視節目所不可缺少的工作環節,只有優秀的編輯能力,才能成功做出一檔口碑極佳的電視節目。而電視節目的成果與質量標準,往往是取決于電視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力與職業素質高低,并取決于電視編輯人員對于一部好節目的思想與領悟。但是,若想制作出一個好的電視節目,不僅僅只是需要電視編輯按照相應的工作流程走,亦是需要將自身的人文修養與思想感情投入其中,這是電視節目創造性的體現,只有如此才能創新出符合時代價值理念、滿足觀眾觀賞需求的電視節目。這便從側面驗證了人文修養在電視編輯中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編輯人員在收集到相應的節目素材后,需要對素材進行整理、剪切與應用,并根據電視節目的定位與要求,對整理后的素材進行再一次的篩選與創新工作[1]。而若是編輯人員在編輯電視節目時,對鏡頭內容的選取不當,或是所展現出的節目內容過于空泛,則會影響到最終的節目質量,即便節目播出后亦不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因此,若想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取得較好的節目收視率,則要求編輯人員擁有良好的人文修養能力。這是因為,掌握編輯專業知識及技能、較高的工作水準,只是編輯人員從事此項工作的基礎性條件,而較好的人文修養能力,卻并非每一位編輯人員都可擁有的。編輯人員只有在確定好電視節目的定位及發展方向后,將觀眾的需求與關注點納入節目中,如此體現出電視節目尊重每一位觀眾的人文關懷,久而久之便可不斷提高節目的質量,并在觀眾的生活中有著極強的號召力與感染力。
編輯人員有著很高的人文修養,則很容易使電視節目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創造力,并被觀眾所贊賞。若是編輯人員缺乏人文修養與思想覺悟,則無法對電視節目的未來走向形成正確的認知,更無法提升電視臺的文化形象。因此,提升電視編輯人員的人文素養與科學思維能力,可使電視節目的大致走向不脫離觀眾可接受的范圍,在迎合觀眾的觀賞口味的同時,還能傳播出節目的文化價值觀,提升電視節目的正面形象。而普遍說來,編輯人員若是具備一定的創造性能力,便也會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并會根據自身的編輯經驗與大眾的觀賞體驗結合起來,從而制作出更精良的電視節目。與此同時,更能傳遞出電視臺的價值理念與文化形象,促進在觀眾心中的正面形象旗幟的樹立,從而提升電視臺的影響力與節目收視率。
電視編輯工作是較為復雜而繁瑣的,需要編輯人員有著較好的耐力與負責的工作態度。電視編輯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是:對記者采集的節目素材進行前期的整合工作、依據節目播出效果的要求進行篩選與取用、建立電視節目的初步輪廓與出演形態[2]。而人文修養主要體現在電視編輯過程中的前期素材整理工作、素材的剪輯與整理工作、以及最后的節目播出的信息展現等階段。
前期的素材整理工作,是進行電視節目編輯的基礎性要求,亦是取得收視率和觀眾口碑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只有做好前期的素材整理,才能確保后續的編輯工作穩定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前期的素材整理工作準備得越充分,編輯人員在進行正式的節目內容剪輯時才會愈發得心應手,而人文修養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亦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文修養應貫穿于整個電視節目的編輯中,而不是進行隨意的穿插,所以在節目編輯的初始階段,便應將人文修養的重要性,不斷的滲透進每一個編輯人員的腦海中,為后期難度更高的編輯展開鋪墊。所以便要求做前期素材整理的工作人員,應建立起自身的良好文化形象,為其他工作人員樹立一個學習標桿,為電視編輯展開一個好的開端。例如,在開展某些災難性事件的節目報道時,應體現出電視臺的人文關懷,對于一些血腥或過于殘暴的鏡頭不應直接展現出來,而是通過側面的拍攝展示本次受災情況。尤其是在拍攝受害者的遺體時可避開其遺容,給予他們最后的尊重與關懷[3]。因此,在開展前期工作時,應不斷地將人文修養滲透入每位編輯人員的心中,促使后期編輯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更能將前期的人文關懷的鏡頭完美的展現給觀眾,突顯出電視節目的人文修養情懷。
素材剪輯工作是電視編輯中的核心內容,只有優秀的鏡頭剪輯,才能讓觀眾在觀看時更舒心。剪輯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對前期的素材進行整理與篩選,其次根據節目所要表達的主題,將素材按照次序進行調整,使之成為一個條理分明與連貫的、讓觀眾可以直接看出事物發展的時間線。而在素材剪輯的工作過程中,為了增強節目的渲染力與影響力,并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剪輯人員往往會對素材進行分類與補充,使得節目內容更為通俗易懂。而通過后期的剪輯可加強電視節目的畫面感與現場感,使電視節目的編輯內容更為符合大眾需求,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與信息需求,這正是人文修養在素材剪輯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另外,擔任后期鏡頭剪輯的工作人員,在對鏡頭進行拼接與調改時,需要認真的分析這樣的剪輯是否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避免后期的剪輯不當造成觀眾的心理創傷[4]。因此,只有不斷的提升素材剪輯人員的綜合素質與人文修養能力,其在進行后期制作時,才能創新出具有人文關懷、受到大眾喜愛的電視節目,才能將正確的價值理念與文化形象傳遞給觀眾,從而優化電視節目的播出效果。
只有當一檔電視節目,可以完整的傳達出一個主題時,才喻示著編輯工作已經完成,但是即便是到最后的節目收尾工作時,節目所體現的人文修養卻未停止。因此要求工作人員應對電視節目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檢驗,詳細檢查字幕、音樂、畫面與鏡頭銜接等方面,若是發現有不足之處,則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彌補。在電視編輯的后期信息展示階段中,人文修養側重體現在宣傳國家與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方針,避免觀看節目的受眾產生錯誤的認知,更甚者被引導產生危害性行為,造成社會治安的不穩定。以此同時,要尊重觀眾的人格特質與心理需求,確保其隱私不被泄露。比如在報道某些暴力事件時,需對受害者的聲音、面容及名字進行模糊處理,若是受害者要求某些回答不可公開時,編輯人員應將此鏡頭減掉,這便是體現了電視編輯的人文修養。最后,檢查字幕是否有錯別字、語法不正確及語序不當之處,并進行及時的糾正[5]。唯有如此,才能呈現給觀眾一檔,后期剪輯從始至終都充滿人性化與人文關懷的,制作精良的電視節目,達到電視節目收視率提升與影響力提高的目的。
電視,是當今社會中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之一,亦是人們及時獲取信息來源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其所體現出的價值理念亦影響著廣大群眾。但由于電視節目不僅是傳播媒介,也是大眾的娛樂工具,因而,更應將人文修養和道德情懷等主旋律,作為電視節目的核心內容。因此,在電視編輯的整個工作過程中,要始終將人文修養、以觀眾為本的理念滲透其中;在節目內容的選取上,應將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以及弘揚真善美價值觀的素材融入其中;在對電視編輯人員的工作要求上,應要求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
[1]武翠琴.人文修養在電視編輯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14).
[2]贠佳.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輯素養及綜合能力培養對策[J].采寫編,2017(03).
[3]朱宏全.電視專題節目中編輯的責任意識與人文關懷[J].中國傳媒科技,2013(10).
[4]李雪琴.電視編輯與人文修養[J].新聞窗,2012(06).
[5]彭華新,歐陽宏生.論我國電視新聞的人文困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