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嬌
[摘 要]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教育只有將教師這種內在潛能充分地轉化為有效的教育行為時,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這種轉化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教師的職業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教師職業倦怠像蛀蟲一樣在慢慢地侵腐著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致使教師的內在潛能難以充分發揮。最后,引起教育質量的下降。因此,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教師職業倦??;教師職業倦怠成因;教師職業倦怠對策
職業倦怠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的一個概念。職業倦怠指在職業環境中,對長期的情緒緊張源和人際關系緊張源的應激反映而表現出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綜合癥。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的反應,是教師伴隨于長時間的壓力體驗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我國的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不僅影響到教師的自身發展,而且也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
1.從人的主觀體驗上看,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
(1)抑郁。常表現為情緒衰竭,長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對外界事物缺乏興趣,對學生的態度冷漠,對工作敷衍了事,情緒長期低落等等。
(2)焦慮。主要表現在:①焦慮具有彌散性,即非特異性的焦慮,如說不出具體原因的不安感,心煩意亂,以致難以入睡,有時難以工作。②預期焦慮 常常不關心眼前發生的事,而擔心可能發生的事,擔心有不好的結果,杞人憂天。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
2.人際關系的表現
產生職業倦怠的老師脾氣變得暴躁,易激惹,對外界持敵視、抱怨的態度。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易沉溺于自己傾訴自己的內心不滿,認為不公平的事情。沒有耐心聽取他人意見或勸告,拒絕換角度思考問題。 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疲累感,對工作的新異事物敏感度降低。
3.在職業活動中的主要表現
(1)對學生逐漸失去耐心和愛心,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并開始疏遠學生,備課不認真甚至不備課,教學活動缺乏創造性,教學模式單一。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的學習。
(2)對學生和家長的期望值降低,認為學生是“朽木”,怎么教也沒有提高。家長不懂得如何配合教師,共同幫助學生成長,難以溝通。從而失去希望放棄努力,不再關心學生的進步、成長。
(3)厭惡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學重復工作失去熱情,試圖離開崗位,另覓職業。 害怕或者避免參與競爭,對工作產生本能的抗拒、厭倦,感到苦海無邊,盼望早日退休。
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倦怠不僅對教師的影響很嚴重,而且對學生的身心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消除教師職業倦怠越來越重要。
二、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期望過高。在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越來越高,希望自子女接受到較高質量的教育。相應地對教師的期望也就不斷地提高。尤其是當學校和教師沒有能夠實現社會的期望,人們不約而同地把指責的目光投向教師,認為教師無能或失職,教師的壓力更是倍增。
2.學校因素
(1)評價機制不合理。素質教育雖然已經成為我國的教育工作的指導方針,但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無處不在,分數、升學率依然是評價教師工作好壞的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吧龑W率”的陰影時時刻刻籠罩在他們的頭上,久而久之,教師感到身心疲憊,倦怠心理逐漸產生。
(2)教育對象因素。教師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思想、獨特的個性,而且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當中。盡管教師總是竭盡全力使學生朝著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但學生的思想、行為往往不是教師能夠控制的。許多教師的共同感慨,教師疲憊不堪。
3.職業因素
(1)工作性質特點。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不同的一點是工作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廣延性。其他職業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之外,一般都不再從事和工作有關的事情。但教師除了在上班時間要進行緊張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外,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在下班后才有時間去做,如查閱參考資料、陪優補差、家訪、對學生的個別教育等等。
(2)教師角色沖突和角色混淆。由于教師角色具有多重性,就容易產生角色沖突或角色混淆。在工作中,教師既是知識的傳遞者,有時又是家長的代理人;既是班級的管理者,又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等等角色,而且隨著學校功能的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教師所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重化,而這些角色有時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教師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疲憊。
三、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1.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1)合理的社會期望。長期過高的社會期望是形成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社會應該認識到教師和每一個普通人都是一樣的,他的能力是有限的。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育效果是多方面的,有的教育效果很長時間才會體現,不能急于求成。建立合理的社會期待,可以減輕教師的壓力,增強教師的信心。
(2)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加大教育投入,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收入水平;加強宣傳力度,構建和諧的社會期待,形成良好的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不斷地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從而讓教師認識到自我價值,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熱情。
2.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
(1)改革教師及教學管理體制。不合理的評價方式是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改革分數第一的應試教育體制,建立著眼于提高學生素質和創造能力的教學評價機制。以發展性評價代替終結性評價。
(2)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良好的競爭機制可以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增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形成團結友好、相互支持、共同進步的工作氛圍。進而減輕工作壓力。
3.教師自我努力
(1)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應樂于與人交往,廣交朋友。這樣在抑郁、焦慮的時候,可以向好朋友尋求幫助,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減輕釋放壓力,避免職業倦怠的產生。
(2)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擁有堅定的信念可以使教師勇于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各種壓力,積極地采取行動解決問題。第二,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取長補短,肯定自己,確定合適的發展目標,理性的分析出現的種種問題與壓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掌握一些有效的減壓的方法,及時的疏導壓力,避免職業倦怠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