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
21世紀,人類向信息時代的轉變,知識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將學科知識不是文本形式來傳遞,而是利用聲音、圖片、動畫等多媒體,豐富的知識與多種傳遞形式不但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引發了一次世紀教育革命。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發展,怎樣將任教學科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這門技術擺在了我們教師面前。怎樣主動的研究、使用課堂教學亮出迷人的豐彩,需要我們共同實踐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是指人類對數據、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和影像等各種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儲存、傳輸和檢索 的經驗、知識及其手段、工具的總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從文化傳遞的角度講,信息技術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學科課程和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整合”的作用是為了能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這門工具的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更改,實現教育全面的現代化,突破傳統教育的模式,“整合”終極目標是實現現代化信息教育——培養學生的獲取、整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學科的整合含義指整合學科分零散破碎的知識,把不同學科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組合,把知識與思考、理論與實踐、感性與理性辯證結合起來。學科整合既有教育技術的整合,又有學科知識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要發揮“不可替代”的功能,不擺花架子,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要多發揮信息的獨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學內容用別的方法、甚至是比較原始的方法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機器擺花架子。教學內容、學校條件千差萬別,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也會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樣的信息技術,取決于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面向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傳統的截然不同:教師教學要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題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中發展轉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形成的規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用于創新,形成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二、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好處
計算機輔助的課程整合教學具有能夠綜合處理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的能力,非常適合人的思維和記憶規律。給教學和學習帶來了信息交流、思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加強了課堂上教與學的交流,調動了聯想思維、提高了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課堂容量大。對于動手能力突出的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2.有利于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多媒體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能夠較徹底地分解知識技能信息的復雜度,減少信息在大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充分傳達教學意圖,調配教學中的難點,并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豐富表現手段,突破教學重點。
3.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性刺激信息,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同時精彩的多媒體課件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出現的文藝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現有教改對教學理念、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徹底,是在不觸動原有體系的基礎上的改良,未能對其實施“大手術”。主要表現在:
1.教學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視知識的傳授,重視智力的培養而輕視能力、情感的培養,至今未能從應試教育的桎秙中走出,跨入素質教育;創新意識培養匱乏。
2.教學手段:各個學校添置了不少設備,但設備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閑置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即使應用也是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常常一味追求表面三的新穎、感動,過多運用強烈的色彩、圖片和動畫,看起來熱熱鬧鬧,使學生被這種綜合刺激所吸引,事實上卻對學生造成了誤導,使他們的注意力過多對集中在多媒體技術的各種展示技巧上,而忽視了教學內容,造成了本末倒置,這種華而不實的課件,不知不覺地使學生把精神愉悅當做了學習的最終目的。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在教改中我們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學方法,但遺憾的是最終因為種種主、客觀原因都未能推而廣之。
4.教學模式:深受前蘇聯教學模式(激發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的影響,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然運用,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在21世紀信息時代,我們有必要運用信息技術參與教學改革,進行學科整合,促進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課程為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可能,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更新,以及構筑的新型教學系統,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去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所有的改革和探索,物質的變化只是外在的,真正起著靈魂作用的是精神和思想的變化。只有深層次的變化才能造成行為方式的變化。因此,我們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探索中,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卓爾不群的創新精神,這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