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霞 邵華
【摘要】 目的 評價踝肱指數(ABI)、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及峰值流速比(PSVR)針對股-腘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的早期診斷效果。方法 96例(112條患肢)下肢動脈閉塞患者, 在患者行股-腘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后, 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共隨訪7次, 分別為術后2周、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根據隨訪結果將患者分為輕度組(狹窄度<50%)、中度組(50%≤狹窄度≤75%)及重度組(狹窄度>75%)。隨訪期間, 測量所有患者ABI、PSV及PSVR, 并進行對比。結果 將患者根據再狹窄度分為輕度組(32例, 35條患肢)、中度組(35例, 40條患肢)和重度組(29例, 37條患肢)。輕度組和重度組各時間點的AB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個月內輕度組和中度組的AB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個月后重度組的ABI指標與其他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輕度組與中度組的PS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周重度組的PSV與輕度組及中度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隨訪1~12個月重度組的PSV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及中度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輕度組、中度組及重度組的PSVR值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股-腘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后檢測吻合處的PSVR指標較檢測患者PSV、ABI指標效果好, 對該手術后下肢動脈閉塞患者的早期評價具有較好指示作用。
【關鍵詞】 下肢動脈閉塞;人工血管;股-腘動脈旁路移植術;踝肱指數;血管再狹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28
股-腘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是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的常用治療手段。有研究顯示, 由于患者術后吻合口處內膜增生, 移植血管出現再狹窄的狀況時有發生[1]。而對于術后下肢動脈情況無創復查常采用ABI, 但由于其敏感度不夠, 發現異常時間較晚。有研究指出, 通過超聲測量動脈收縮PSV、PSVR也可用于評價患者下肢動脈出現再狹窄的程度[2], 但類似研究較少, 不能有效的提供理論支持。故本研究通過對比術后不同時間段患者的ABI、PSV以及PSVR水平, 為術后下動脈狹窄的診斷方法提出理論指導。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篩選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下肢動脈閉塞患者共96例, 共移植血管112條, 其中男/女構成比為63/33, 平均年齡(62.17±11.42)歲。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選擇彈性聚氨酯為材質的生物混合型人工血管(內徑6~8 mm, 吻合口徑8~12 mm), 遠端吻合于腘動脈膝上位置, 近端吻合于股總動脈開口處。在患者行股-腘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后, 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動脈造影顯示:狹窄度<50%為輕度狹窄, 狹窄度50%~75%時為中度狹窄, 狹窄度>75%時為重度狹窄。根據隨訪結果將患者分為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共隨訪7次, 分別為術后2周、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 測量各隨訪時間點患者的ABI、PSV及PSVR水平。若發現患者病變進展, 及時行CT血管造影術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測, 評估其嚴重度。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隨訪患者的分組情況 將患者根據再狹窄度分為輕度組(32例, 35條患肢)、中度組(35例, 40條患肢)和重度組(29例, 37條患肢)。輕度組中男21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61.47±10.96)歲。中度組中男25例, 女10例, 平均年齡(63.75±11.32)歲。重度組中男17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62.64±11.05)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 2 三組患者隨訪期間ABI指數比較 輕度組和中度組各時間點的AB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個月內輕度組和重度組的ABI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個月后重度組的ABI指標與其他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三組患者隨訪期間PSV及PSVR水平比較 隨訪期間輕度組與中度組的PS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周重度組的PSV與輕度組及中度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隨訪1~12個月重度組的PSV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及中度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期間輕度組、中度組及重度組的PSVR值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ABI作為評價下肢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后患者局部血供狀況的常用指標之一, 具有一定客觀性, 為臨床醫務人員所常用。但是, 在部分術后的患者中ABI指標雖然水平處于正常范圍, 但患者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血管再狹窄[3]。說明該指標作為單獨評價體系, 其評價作用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不利于患者干預治療及長期預后恢復[4]。有研究表明, 多普勒超聲用于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的診斷及復查具有明顯效果[5]。
在本研究中, 隨訪期間輕度組與中度組的ABI和PS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個月內輕度組和重度組的AB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個月后重度組的ABI與其他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2周重度組的PSV與輕度組及中度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隨訪1~12個月重度組的PSV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及中度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指出, 行置換術的患者, 其ABI及PSV還會一定程度上受到患處附近動脈壓力變化的影響[6]。從而導致ABI及PSV的指標對輕、中度狹窄度的判斷不夠敏感, 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研究結果還顯示, 隨訪期間輕度組、中度組及重度組的PSVR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作者分析, 而PSVR是由PSV病變與PSV正常則比較而來, 故而減少了影響PSV的其他血管因素, 因此用于評價人工血管置換術患者預后血管再狹窄的效果更佳明顯。通過檢出結果分析顯示, PSVR檢測的特異性較好, 而ABI及PSV指標對于輕、中度患者檢測不明顯, 且對重度患者發現時間也明顯較晚。
綜上所述, 股-腘動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術后檢測吻合處的PSVR指標較患者PSV及ABI效果更好, 對早期評價下肢動脈閉塞患者術后再狹窄具有較好指示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華, 潘仲杰, 劉洪, 等. 雙功能超聲對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再狹窄評估的臨床應用. 天津醫藥, 2014, 42(7):707-709.
[2] 范穎, 龔光, 熊義祥, 等. 下肢動脈人工血管旁路術后閉塞再手術經驗探討. 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22):3056-3057.
[3] 焦旸. 下肢多節段動脈硬化閉塞癥20例護理體會.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3, 38(2):226-228.
[4] 谷涌泉, 齊立行, 張建, 等. 195例主髂動脈硬化閉塞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師雜志, 2014, 16(3):298-302.
[5] 宋慶宏, 李陽春, 趙奇, 等. VIABAHN支架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的效果分析. 天津醫藥, 2014, 42(8):825-827.
[6] 梁剛柱, 張福先, 魏海亮, 等. 股腘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5, 24(12):1052-1055.
[收稿日期: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