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娌妮
[摘 要]目前許多幼兒園普遍存在著重集體教學的現象,認為只有在集體教學中孩子們才能學到知識和技能,只有集體活動才能充分體現幼兒園的特色,廣大家長也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有在集體教學中才能算是學習。實踐證明,幼兒園的區角活動他們更加喜愛,孩子的能力更加能夠得以有效發展。然而,良好的環境除了幼兒必須的生活、學習環境之外,不可缺少的應該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場所,也就是能供他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場所,即幼兒活動區角。
[關鍵詞]區角;日常教學;沖突
幼兒園區角是幼兒活動與學習的場所,區角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良好的區角活動環境能為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
一、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重要意義
幼兒園活動中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重個別教育,要做到注重個別教育,分組的區角活動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因為只有在分組區域活動中教師才能觀察到每個孩子不同的智能情況、才能了解每一個孩子不同的需要、才能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1.區角活動幼兒身體的發展幼兒園應培育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那么,作為幼兒體能鍛煉的重要戶外區角就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游戲,在活動中幼兒的全身得到了運動,而各種大小不同的運動量活動著身體的不同部位,促進了幼兒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加快了肌體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了身體各個生理器官和系統的生長,使幼兒在體力、動作和身體發育等各個方面不斷地趨于完善和成熟。幼兒在戶外活動的區角中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在活動中幼兒總是伴隨著非常愉快的情緒。這種愉快的心情又保證了孩子身體的健康、保證了幼兒肌體的正常發育。
2.區角活動與幼兒認知的發展認知是認識過程及其心理品質的總稱,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語言等方面。而幼兒區角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從不同方面來認識外部環境的途徑。例如:區角活動《娃娃家》《醫院》《銀行》《郵局》等等,孩子們通過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媽媽、爸爸、醫生、職員),通過使用各種玩具和材料,通過觀察、感知、比較、回憶、想象和思維,對已有知識理解的更新、對生活經驗的重組、對已有能力的運用,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于是各種能力都會得到發展;同時在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又能使幼兒與同伴的溝通和交往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3.區角活動與幼兒情感的發展幼兒的情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方面。積極的情緒情感包含愉快、喜歡、愛、滿意、溫和、感動、輕松感等。在區角活動中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進行游戲活動,并且在快樂的氣氛中通過努力完成游戲任務,從而產生愉快和滿足,獲得成功的愉悅。消極情緒情感包括不高興、憂郁、傷心、恨、緊張、憤怒、恐懼、懊惱、急噪等。在生活中幼兒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難免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如果長期不能得到有效的、適當的發泄,會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而區角活動往往伴有豐富的情緒情感體驗,給幼兒帶來充滿情趣的快樂,有助于幼兒表現積極的情緒情感、宣泄消極的情緒情感。
4.區角活動與幼兒社會性發展社會性發展也稱兒童的社會化,它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兒童從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這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兒童集體一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區角活動大多都需要他人的配合,個人的游戲不多。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到了三歲左右開始用人稱代詞“我”來表示自己,開始意識到了自己心理活動的過程和內容,開始從把自己當作客體轉化為把自己當作一個主體的人來認識,這是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但是這種低級的自我意識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兒童必須在與人的相互交往中才能擺脫自我中心,使自我意識達到高級階段。而游戲,特別是角色游戲在幼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幼兒在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中,發現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學會發現自我,使自我意識得到發展。在角色游戲中孩子通過學習社會角色、熟悉角色義務,接觸現實生活的媒介,通過模仿各種社會活動,再現和鞏固了顯示社會的認識。各類區角活動正是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化發展的平臺。
二、對幼兒區角與幼兒日常教學存在的沖突思考
1.從目前活動區開展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只是比較重視幼兒活動的興趣、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實施過程,對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個體情況的記錄比較忽略,在活動區中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表現和發展方面做得比較欠缺。而恰恰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和記錄是教師反思性成長的重要手段。
2.區角活動是孩子們非常癡迷的活動,如果你不去限定他玩耍的時間,他們會一直玩下去,可是在我們相當一部分管理者和教師當中存在著一種片面的觀點,認為活動區很麻煩,而集體教學活動才是正課,從而忽略了幼兒的需要。其實我們的許多集體教學活動是否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是否是有效的活動我們還要認真地去思考。《綱要》中要求的教是作用與幼兒的活動對其發生影響,而學一定要成為幼兒通過活動的主動建構,不再強調按照我的目標教,而是強調兒童個體的參與和體驗、個體對活動的多維度解釋、教師對兒童的回應、互動合作建構、幫助兒童發生有意義的建構,教師不再是單方面的傳授而是挑戰兒童的經驗,合作探索。而幼兒園區角活動正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主動建構的平臺,在建構中孩子們的經驗得以豐富、各個方面得以發展。在我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盡管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但是由于班級幼兒人數、場地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的許多活動在區角活動中完成還比較困難,幼兒區角與幼兒日常教學存在沖突但可以克服。
三、結語
總之,幼兒園的區角活動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區角活動環境創設,就必須貫徹《綱要》精神,更新教師的觀念,師幼互動,才能使區角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喜愛的、健康成長的園地。
參考文獻:
[1]彭蝶飛.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探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Z1).
[2]李俐.幼兒園班級環境建設[J].學前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