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帥
[摘 要]復習課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數學復習課上得好不好,關系到教學質量能否提高,學生素質能否增強,復習課是小學課堂教學重要課型之一,在單元的結束、學習階段的結束、學期的結束時,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上這樣的課。但是一到復習課,大多數教師習慣性地先復習概念等基礎知識,再做試卷,最后分析、講評、訂正,重點講解容易出錯的題及難題,結果收效甚微。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對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的策略和方法做了研究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策略;研究
溫故而知新。復習課是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它的主體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一定得情景,激發學生產生復習的愿望,把平時教學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理出知識的整體框架,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新課標”要求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復習中充分展示個性,張揚個性,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和理解數學。
一、激趣引出復習內容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身心會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但是,在上復習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表現不像在新授課時那樣有興趣、有激情,教學氣氛比較沉悶。因此,我認為要上好數學復習課,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上復習課的興趣,應該讓學生掌握、鞏固、彌補新授課解決不了的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復習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為了避免簡單重復,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渴望學習的興趣。
二、明確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目標起著導教導學的作用。我們在確定一節復習課的復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目標必須全面、準確、有度,還要考慮出示復習目標的藝術,掌握目標出示的時機。出示復習目標視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掛出,也可以師生認標或學生之間認標。無論哪種方法揭示目標,最終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用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提出。復習課上教師應緊緊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復習課堂上帶著目標學習。有了方向性,學生才不會迷失方向。
三、知識再現,喚起學生回憶
復習課的主體是知識的再現,就是學習將已學過的知識不斷提取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法,設置恰當的問題與習題,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基礎訓練要針對學生平時學習時多發病而編擬,以求引導學生辯論,消除、模糊的或錯誤的認識,進一步認清知識的本質。但是,我們大部分教師都只圍繞著課本總復習和一些事先編好的提綱進行復習,這樣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發揮復習課的實效性。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編擬試題進行因材施教,在基礎訓練中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進行,盡最大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引導矯正,力求保持整體學習在這個階段的同步發展。
四、梳理知識,理清知識點
數學是一門結構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往往是一個個地分散出現的,即使注意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一般地說也是有限的,在教學到一定階段,就要引導學生對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對學過的概念作穿線結網,促進學生腦中的概念結構系統化。它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在新課程的知識點教學中都是分模塊出現。復習課的特點之一是“梳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特點之二是“通”,融合貫通,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梳理數學知識既可以按教材順序,分單元梳理出各單元的知識點,特別要抓出每個單元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容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也可以統籌整合本冊的內容分計算部分,概念部分,應用部分梳理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網絡,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復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復習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辯。這樣有利于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學生復習了知識后,體驗到了學習數學和獲得成功的快樂。最后組織學生討論歸納這些知識點,并說說各概念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
五、及時查漏補缺
在復習過程中,對學生掌握較好的知識點,可以一筆帶過,對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內容,可進行形式多樣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的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系,必須有一定的基礎性、綜合性、啟發性、代表性與典型性,幫助學生從中找出解題的規律與方法。抓住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契機,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在練習的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系統地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學生辯析。有時教師還可以精心設計一些開放題,開闊學生的思路,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不同的學習機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目標,較好的把握新課改理念下整理復習課的尺度,把原來教師講,學生練,錯了在講再練的舊的復習模式加以改革,讓學生經歷復習再創造的過程,學生在“自主整理---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還從同學之間的鏡像效應中督促自身,在認知與情感,態度各方面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