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波
[摘 要]現在的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與行為越來越差。特別是家庭體育缺乏,雖然很多家長已經轉變了教育觀念開始重視體育鍛煉,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家庭體育鍛煉的實施遇到諸多障礙,這就更需要家庭和學校聯合來督促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對廣東省體育教師、家長和學生進行問卷抽樣調查,并以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初中部分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通過實驗、對比、分析,歸納出新形勢下的家校結合新模式,形成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實踐體系。本文從對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的內涵及重視程度、家校結合“百日運動”的對策及作用、提高體適能的具體方法進行解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家校結合;百日運動;健康體適能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子產品對學生的誘惑太大,學生放假在家很多的時間都消耗在這上,學生無心鍛煉;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營養過盛,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學生越來越懶散學生不想鍛煉;課業壓力過大,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太多,學生沒有時間鍛煉等等諸多原因抑制了學生的體育發展。使學生體能下降,每次國標檢測都有很多學生體能不達標,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這就需要家長和學校兩邊聯手,制定一些有效的方案來督促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體適能。許多家長雖然他們知道經常參與體育活動,可以培養和發展對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體質,保持健康狀態,但是他們沒有專業的體育知識,沒有有效的可操作的鍛煉方案,所以我制定了“百日運動”方案,我選取初二1,2,5,6班200人作為實驗對象,聯合家長共同完成,使學生和家長都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體適能。
一、家校體育合作的基本內容
1.家校體育合作的內涵
增強學生體質,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作為學校,在實施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人數多、場地限制大、體育用品有限,監護力弱,多以集體活動為主,如田徑類、球類、操類、武術等;造成體育項目受限,類似登山、游泳等戶外運動得不到訓練。而在家庭體育中,家庭成員少而集中、靈活,場地轉移快捷方便,所需器材充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在美國《 青少年運動國家級標準》保證了青少年健康快樂地進行體育活動,該《標準》中的每一項對父母的職責有詳細的規定,這一規定是站在青少年自身發展的角度,要求父母為孩子創造適宜、安全的運動環境, 樹立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體育價值觀,從運動的目的到具體從事體育運動的模式有家長的引導、帶頭及安全監護。
2.家校協同,促進體育教育發展的對策
(1)構建運動計劃——百日運動。學校開展“百日體育”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堅持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在國家每年的體質監測中身體素質能夠達標。在平日的體育課上,教師會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會讓學生們得到盡量多的鍛煉機會。但課下,請家長接過我的接力棒,關注孩子體能,注重平日培養孩子,養成每天鍛煉的好習慣!
(2)積極利用家長資源,倡導體育生活化。“體育生活化”是一種理念,“生活體育化”是一種行為。如果想孩子能夠堅持體育鍛煉,家長最好就陪同鍛煉。針對家長時間有限又不固定的問題,家長可以采取“見縫插針”,就是降低鍛煉門檻,將零碎時間拼起來。暨“葷素搭配”,如果說固定時間、項目的鍛煉是“葷”,那么“能走路盡量走路,能爬樓梯盡量爬樓梯,就是鍛煉中的“素”。根據計劃,除了每周2-3次固定的訓練時間和項目外,還要加點“素”餐才更健康。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初二年級1班2班兩個班級100名同學為實驗組,其中男60人,女生40人。初二年級5班6班兩個班級100名同學為對照組,其中男生60人,女生40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搜索和查閱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應用萬方數據庫等、中國知網,共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100多篇,掌握國內前人在此領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把握國際上對家校結合運動干預的研究狀況,以及健康體適能研究成果。為提供學術背景、科學依據以及參考依據提供有利條件。
(2)實驗法。實驗研究內容與負荷。實驗時間:實驗干預時間為100天,每組實驗前后分別測試健康體適能各項指標。實驗地點:本實驗在實驗組成員家中實施。百日運動方案:根據青少年健康體適能標準制定百日運動計劃,采用中小強度的運動方法,每天受試者由家長和指導老師共同填寫一份“百日運動”處方報告表,以便受試者掌握運動方式及運動理論知識。
運動時間:從運動計劃實施起至100天。每次90min。運動強度:運動強度控制在靶心率(THR)的范圍之內,即最高心率的60-70%。運動初期強度稍低,以后逐漸增大。每三周調整一次運動強度。
三、研究結果
1.家校結合的“百日運動”對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
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基本沒有改變,只是教師需要多跟家長溝通,給家長專業的技術動作指導,家長也要定期反饋學生的訓練情況。經過100日的家校合作,實驗組的學生的體適能明顯優于對照組。家校結合的“百日運動”提高了學生的心肺功能、爆發力(立定跳遠、50M)、協調性(立定跳遠、50M)、耐力水平(800/1000M)、柔韌性(坐位體前屈)、上肢力量(男、引體向上)、腹肌(仰臥起坐)、腿部力量(跑、跳)、意志品質(800/1000M)等。所以說家校結合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體適能的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的體適能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兩組學生體適能是有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優于對照組。
(2)“家校結合”對孩子的體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推廣。
2.建議
(1)家校結合要從家長多陪伴孩子鍛煉身體的角度出發,以全家提高身體素質為目的的科學健身。
(2)家校的重視帶動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學校指導,家校共同承擔訓練,做到有目的有方法的提高學生的體適能。
(3)正確運用多樣化的方法手段,調動學生參加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之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袁南寧.試論終身體育教育的教育學基礎及其發展趨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3 (6).
[2]家校合作[M]. 教育科學出版社 , 馬忠虎編著, 1999.
[3]上海市小學家校體育合作的調查研究[D]. 童甜甜.華東師范大學 2011.
[5]論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的有效結合[J]. 山靈團.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