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安
[摘要]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業取得了很大成就,經濟增長也非常迅速,但是與此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對于發達國家,某些方面的不完善就會阻礙經濟發展進程,為了響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必須要對工業經濟增長方式進行轉變,打破以往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推動中國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本篇文章以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行了研究分析。[關鍵詞]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影響因素
粗放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在推動我國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導致了很多問題的出現,如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惡化、資源稀少短缺等等。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也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因此我國需要加強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加快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從而推動工業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一、中國工業經濟增長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我國工業與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歷程較短,在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轉變方面的研究相對欠缺,目前中國工業經濟增長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有:
(一)環境規制與實施因素
環境規制與實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環境規制與中國工業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環境規制主要通過生產成本,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導致民企業產量的下降;環境規制使生產成本價格上升,污染治理也會加大企業的資金的投資,從而不利于企業的技術創新;環境規制實施不足,工業生產排放大量污染物,不僅破壞生態環境,同樣嚴重威脅了人類健康,也給工業經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延緩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速度。因此,要制定出合理的環境規制政策必然重要。
(二)專業技術性人力因素
工業經濟行業專業技術人力資源緊張,直接影響到工業經濟的生產發展及技術創新。首先,現階段工業行業人力成本增加、流動性大、結構性短缺、適齡勞動力減少,核心技術性勞動力更是稀缺,導致技術得不到創新,所以給工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再次,我國科學與教育的長期落后,文化基礎薄弱,勞動者的文化基礎與技術水平得不到提高,然而新的生產資料、先進技術裝備得不到充分利用,技術創新自然也受到限制。雖然,先進技術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對工業經濟的支撐能力在增強,但是還遠遠不夠,工業經濟增長需要不斷注入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不斷的增加掌握核心技術的精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知識、創新能力、技術進步等專業性人力,已成為決定中國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中小企業工業經濟結構轉型因素分析
中小型工業占據工業經濟的1/2,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和研發,我國每年都會拔出巨資來進行支持,盡管如此工業中小企業的根本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現階段中小工業企業發展水平較低,多以生產和經營還能夠維持為主,自主創新意識、研發力量薄弱,創新的能力也相對較低,再加上多數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有限,應用科技成果做大、做強的效果不佳,以模仿創新與合作創新為技術創新主要模式;政府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相對比大型企業還是較弱,在經濟壓力加大的新型經濟形勢下,應該大力推進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大幅提升中小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大政策的落實力度,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統籌科技資源,加快實現技術創新,幫助中小企業快速轉型升級;從而加快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步伐。
(四)資源稀缺因素
粗放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顯著后果就是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導致對各種資源要素的過度依賴。2017年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由于受到國內外因素的雙重影響,人力、原材料、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持續上漲導致增長緩慢,以2017年7月液氮市場呈現暴漲局面為例,價格的暴漲致使企業自用增多,再加上天氣炎熱,液體產量減小,液氮呈現貨源緊缺局面。據統計,7月份月均價在1065.54元/噸,環比增長53.79%,同比大幅增長99.86%,因此,在資源稀缺的現階段,我國應該大力節制資源的使用,合理分配資源來減少受到的影響,為推動我國工業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雖然,近些年隨著政府投資力度的不增大以及一系列相關政策的不斷改革,但是長期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負面影響。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應該放棄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實現集約型增長,全面實現增長對策高效性,這樣會為工業經濟節約增長,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讓工業經濟增長健康、穩定、可持續性發展;加快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需要將技術革新和創新作為重點,嚴格控制質量和效率,對重大技術改造升級T程,政府積極規制相關政策,利用稅收、金融等手段支持高端產業、關鍵技術環節的改造及設備更新,同時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步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我國新興產業提供良好的基礎;深化體制改革,促進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去的一年里,面對國內外嚴峻的局面,我國工業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增長平穩、就業擴大、收入提高,在國外也非常搶眼,取得如此成績,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體制改革。對于不完善的體制應加快深化改革、加強和改進監管,積極落實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
三、結論
在我國工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壓力仍然較大,促使工業經濟走上自主增長的軌道,加快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和緊迫的任務。保護生態環境,完善環境規制,加快中小型經濟結構轉型,要以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為中心,重點培養專業技術創新人才,以體制機制完善為制度保障等,早日實現我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徹底變革,為我國工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