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摘要]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osephE.Stiglitz說過“在21世紀中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兩個主要關鍵因素:第一是高新技術,第二是中國的城鎮化”。中國的城鎮化不斷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亟須強大的金融支持,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在支持人口規模擴張、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等方面對推進城鎮化進程都具有積極有效的影響。
[關鍵詞]城鎮化 金融支持 基礎設施
“城鎮化”這一個的準確定義還是父親講述給我聽的,指的是農村人口向城鎮和城市人口的轉移以及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其他文明要素向農村領域擴散,從而使得相對落后的農村領域向相對文明的先進的城市領域轉變的進程。雖然不是很準確的理解它的意思,但是我知道我正在目睹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生活在中部地區某省的六線小縣城,最近幾年春節去農村拜年,發現農村人口轉移現象越來越明顯。姨奶奶所在的那個村,原本有19戶人家,有十幾戶人家由于老一輩的過世,年輕一代在外地或者當地縣城買房,剩下的農戶也都舉家在外打工,多年沒有回來。相比較之下,我所居住的小縣城的人口近幾年毫不夸張的說增加了一倍不止,高樓拔地而起,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完善了許多。我清楚的知道這只是當地無數個村落的一個縮影。為什么每個人都愿意向城市轉移呢?城市有哪些優勢在吸引著他們轉移呢?
在父親的幫助下,我和我的同學們圍繞著“什么因素吸引你舉家轉移到城市”的主題做了一個20道題的小問卷。問卷整理后的結果清晰的表明: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醫療、就業機會等因素成為轉移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推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教育和醫療水平的有效實施?金融的支持扮演著主要角色。金融發展對于城鎮化的推進作用主要通過以下兩點:
一、為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資金的支持
真正的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我們肯定要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合理有效提供的水、電、運輸等,其次就是解決多種公共基礎服務也就是教育、社保、醫療的提供問題。由于城鎮化伴隨著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對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通過查閱我了解到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稅收收入,稅收收入的有限性使得政府難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要求。因此城鎮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只有通過完善金融的支持才能滿足城鎮化的順利進行。父親的朋友在中國農業銀行上班,一次閑聊中談到現在各類銀行在支持城鎮化發展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農行在2015出臺了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信貸政策,重新梳理和整合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12類支持城鎮化建設信貸產品,使信貸產品和策略對于城鎮化的發展更有針對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改造及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相關一系列相關的金融服務,郵儲銀行還積極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間接的金融支持。我也能明顯的感覺到我所居住的小縣城的道路寬了,公交路線也增加了許多,其他基礎設施和服務也進一步得到了完善。而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所需要的資金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金融的支持。
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的支持
重點發展中小企業,提高中小企業的規模來增加社會就業機會。增加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能夠有效地促進中小企業規模的擴大,進而增加就業機會。我們縣城里最近幾年新建了數十家工廠,這些工廠為一些只能提供勞力的農民提供了上千個就業機會,因為距離比較近,許多農民都愿意轉移到小縣城里打工。這些工廠建立的主要資金來源便是貸款。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有效的推動了中小企業的建立以及規模的擴張。
總而言之,金融的發展對城鎮化進程具有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為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提供資金支持以及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另外,金融的發展會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提供就業機會,進而促進城鎮化進程的深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