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瑩
摘要:VOCs氣體治理技術是當今石化行業的熱門話題,為實現GB31570-2015《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VOCs氣體在2017年7月1日前達標的要求,各石化企業紛紛研究探討并立項建設VOCs治理裝置,而技術的選擇則是達標的關鍵。
關鍵詞:VOCs;比選
一、VOCs治理工藝技術對比
目前針對VOCs治理的工藝歸類為兩種,即破壞法和非破壞法。破壞法即氧化法,包括燃燒法、催化氧化法、光氧法等,將VOCs全部轉換成CO2和H2O;非破壞法包括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等。各治理工藝技術對比如下[1]:
二、各工藝在石化行業污水處理場的適用性
石化行業污水處理場廢氣的成分比較復雜,屬于多組分有機廢氣,必須采取多種方法組合處理。各廢氣治理工藝適用性分析如下:
1、光氧化法:污水處理場的廢氣濃度普遍在500mg/m3以上,遠遠超出了光氧化法能處理的濃度范疇;
2、生物法:用于污水處理場的廢氣治理時能有效去除惡臭類氣體(硫化氫、氨),能去除一部分VOCs氣體,需與活性炭吸附工藝配套使用;
3、等離子法:污水處理場的廢氣濃度同樣超出了等離子法能處理的濃度范疇,且等離子法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部分地區已明令禁止使用等離子法;
4、催化氧化法:
(1)污水處理場的廢氣屬于多組分中低濃度大風量有機廢氣,若采用以催化氧化法為主要工藝的治理方法,需額外補入能源,增加運行能耗;
(2)CO催化劑使用壽命短,需頻繁更換,運行費用高;污水處理場的廢氣中含有硫化氫氣體,若在生物段和堿洗段未能脫除干凈的話,少量的硫元素即可引起CO催化劑中毒,造成催化劑失活,增加更換頻率;
(3)廢氣中有機物催化氧化后產生大量CO2,與我國“碳減排”理念背離,后續勢必會被其他工藝取締。
5、吸附法:活性炭對小分子、大分子及低沸點、高沸點的物質均能有效吸附,且對濃度波動的適應能力強,但吸附高濃度廢氣產生大量吸附熱,需配套完善的安全保護措施。
三、石化行業VOCs工藝技術比選
根據石化行業VOCs氣體的成分特點,污水場的VOCs治理技術適合使用催化氧化法CO和活性炭吸附法,將兩種技術的優劣勢比較如下:
1、CO技術的優劣勢
CO技術的優勢是能將高濃度的VOCs廢氣通過催化氧化技術去除掉,反應徹底,VOCs氣體達標排放。劣勢是該技術即使在保證連鎖自保完善,操作工操作精細的情況下,也會因為連鎖反應和閥門動作的滯后性,造成催化劑床層局部反應劇烈引起閃爆。CO工藝要求進入催化氧化反應器前的廢氣首先要經過均化,總烴濃度和溫度達到規定值后,再與催化燃燒劑作用發生氧化反應。如果進反應器前總烴濃度過高或溫度過高,會連鎖配風,廢氣自動與空氣混合,使濃度和溫度滿足催化反應器的進氣要求,只有該操作達到及時準確,才能保證裝置穩定運行。
2、活性炭吸附-再生技術的優劣勢
活性炭吸附-再生技術的優勢是吸附脫附速度快,再生快,安全性高,一般不會發生閃爆。劣勢是再生氣經過換熱后形成的冷凝液雖然能夠分離回收,但是再生氣中有一部分是不凝氣,這部分氣體只能再次回到吸附工藝的前端,造成不凝氣中的非甲烷總烴濃度集聚循環,無法排出系統,形成“死循環”。這樣勢必會造成活性炭吸附技術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活性炭失效快、再生周期縮短的現象。而CO技術能徹底解決“死循環”問題。
四、總結
對催化氧化燃燒技術和活性炭吸附-再生技術可總結為“達標的技術不安全,安全的技術不成熟”。CO技術能夠保證VOCs氣體長期穩定達標,但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活性炭吸附-再生技術雖然安全性高,能實現短期達標,但由于不凝氣“死循環”問題沒有解決,技術仍然不成熟。因此,石化行業內VOCs治理技術仍然不成熟,技術選擇上應根據各企業實際情況合理取舍,或者采用以某種技術為主的組合工藝,配以完善安全措施。
參考文獻
[1]席勁瑛,武俊良,胡洪營,等.工業VOCs氣體處理技術應用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12,32(11):1995·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