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芝
摘要:有桿泵抽油機井工況分為 9 種類型,油井處于正常的生產狀態、抽油桿斷脫、油井出砂、油管結蠟嚴重、油井出砂、泵漏、氣鎖、油稠以及供液不足。為提高工況分析的準確性,利用泵效、排量、泵吸入口壓力三項工況指標進行一次工況診斷分析,對于一次診斷難以確定工況的抽油井,利用其他各項指標進行工況分析,并且總結出各種工況下的指標界限,分析整個系統的工作狀況。
關鍵詞:有桿泵;抽油機井;低滲薄層;管理效益;穩產開發
研究油藏類型為低滲薄層,水淹突出,注采對應關系復雜,通過近幾十年的開發,目前已經進入的“三高”開發期。特別是注水區塊水淹嚴重,低滲條帶注不上水,目前已處于二次采油階段后期。受出砂、結蠟、注水等各方面的影響,油井的管理難度進一步增大。面對嚴峻形式,如何深挖潛力,精細分析,優化采油井工況,向管理要效益,確保低滲薄層油藏類型下油田的高效、穩產開發,成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供液不足區治理
通過對油井供液差原因的系統分析,通過“抓源頭、治病癥、盯過程”的管理手段,對油水井的綜合治理,改善抽油泵的工況,提高油井的供液能力和產量。
1)抓源頭。即抓水井治理,本著“油井有問題,水井找原因”的思路,以水井為油井的“本源”,提高地層供液能力作為治理供液不足井的主要措施之一。針對復雜低滲薄層油藏的特點,對能注上水的區塊主要采取加強水井管理,做到注上水、注好水、注有效的水。油田主要含油層系為沙三段,注水量過大會造成突進,加劇層間、層內矛盾,對應油井容易很快進入高含水期,所水井管理是老區生產管理的關鍵環節,水井治理主要是從提高綜合分析水平,提高水井調配效果入手來提高地層供液能力,改善地層供液不足的狀態。在前期增大調配空間的基礎上及時跟蹤、分析井組動態變化,利用常規調配、偏調等方法,試驗綜合性的調配措施來改變水驅油方向,控制含水上升,挖潛儲層層間、層內、平面潛力,提高調配效果,提升了地層供液面能力,保證油井產量的穩升。某區塊沙三中初期采取彈性開發方式,單元日液能力142 m?/d,日油能力140t/d,大部分油井位于合理區,部分位于潛力區。至2015年單元日液能力下降至65m?/d,日油能力55t/d,大部分油井在供液不足區生產,只有2口井位于合理區。2016年12月,轉注其中兩口油井,采取五點法注水開發,日注水60m?。一部分油井回到合理區,這部分井是由于注水見效。但是其中有1口井仍舊處于供液不足區,甚至還有繼續惡化的趨勢,該油井距離注水井350m,受同一注水井油影響的其他油井均已見效,經仔細對比資料分析,發現該油井與注水井之間存在一條微斷層,該油井為單獨一個塊,由于受斷層隔斷,所以注水持續不見效,下調該油井生產參數后,該井的生產狀況得到改善。
2)治病癥。即針對油井出現的癥狀“對癥下藥”,通過對每口供液差油井的地層供液狀況、作業監督資料和日常生產狀況等資料綜合分析,主要是針對泵吸入口壓力低等“癥狀”,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單井產液量,改善了泵的工況。對于有對應注水井的油井,在不會造成水線突進的情況下,適量增加對應水井的注水量,及時補充地層能量。對于沒有對應注水井的小斷塊,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鉆井時盡量采取水平井開發,二方面就是采取單井注采轉換,吞吐開采,同時采取小泵慢抽的方法,做到細水長流。
3)盯過程。主要是“盯住”油井的日常生產狀況,做好地面配套的工作和日常維護工作。針對供液差、調參失效井每月堅持實施優化沖次的工作,加強過程管理。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適當降低油井生產參數,優化油井生產狀況,改善泵的工作狀況。
2 斷脫漏失區治理
隨著開采時間的加長,泵、油管出現漏失情況的幾率呈現逐年增加的情況。為有效遏止漏失井數增加,保證單井產量,針對漏失開展了以“兩防、一提高”為主的治理措施。
2.1 “兩防”
一防,防作業過程造成的漏失。通過對油田的短命井、多輪次油井分析,其中一個原因是作業過程中通沒有將問題油管剔除導致油管重復出現問題。為此重點加強了作業監督過程中對油管檢查力度,盡可能減少問題油管下入井中,做到從油井作業上減少漏失的幾率。二防,防日常管理造成的漏失。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針對目前油井中使用的油管多為復新管的現狀,在管理中無特殊原因,盡量減少油井的憋壓次數,減少由于憋壓過程中油管內外壓差大,導致油管漏失的情況出現。二是針對部分出砂井在停井施工時,采用合理的停井位置,減少停井時間,減少泵筒沉砂造成的泵效降低。
2.2 “一提高”
提高漏失井的產液量對出現漏失的油井,首先通過各類方法有效論證油井確實存在漏失,在充分論證漏失位置的基礎上,建立單井產量預警跟蹤臺帳,跟蹤漏失單井液量變化情況,通過調參和檢泵兩項措施的開展,提高油井產量。
3 潛力區治理
隨著提高油井供液能力措施的開展,油田平均動液面穩中有升,一部分注水良好的單元和油井位于潛力區,為此采取了“一保持”的辦法,對潛力區油井進行挖潛增效,提高油井生產能力。一保持即為:保持油井的沉沒度。沉沒度偏高造成材料浪費、系統效率降低和桿管工況變差等問題。所以針對工況圖中潛力區井,在保證對應注水井良好運行,油井沉沒度能夠穩定在合理區域內,做好油井的防砂工藝等情況下,合理的增大生產參數,優化油井生產狀態,對于出砂嚴重,防砂工藝難以實現的井,采取上提泵掛深度的方式,優化油井沉沒度。
4 合理區工作措施
進入合理區的油井抽油機工作參數合理,泵工作良好,排液能力與地層供液能力相匹配,系統效率高。對于該類型的油井主要加強日常管理,做好藥劑投加工作,管理好相對應的注水井,維持地層注采平衡,使其長期高效的運行。對于部分處于合理區域邊界的井,通過制定相應措施,使其工況更加合理。
本文針對每口油井、每一個開發單元各項資料仔細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根據油井落在工況圖中的不同區域,采用地下、井筒、地面“三位一體”的系統工作思路,消除供液不足區、漏失區、潛力區三個區域油井的不合理因素,使不足區得到改善,漏失區得到治理,潛力區挖掘潛力,合理區更加優化,改善油井生產狀況,為原油產量的完成提供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高倩,劉婷婷. 油井管理水平量化評價方法初探[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