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郢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需要高中學生能夠了解文化發展趨勢,并融合多種文化形式,從而有利于自身發展。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漢語言文學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載體,我國不同階段的發展中,都會使漢字表達形式發生變化,這也側面表達我國歷史發展過程。本文圍繞漢語言文學發展過程,并結合高中學習內容,從而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中華傳承;高中生視角;弘揚文化
1簡述漢語言文學
1概述
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基礎,漢語言具有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是我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寶。所以需要更多的人能夠掌握漢語言文化精髓,并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將漢語言能力進行鍛煉,同時增加多種學習和培訓方式,為我國的漢語言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毛曉潔在《高中生如何看待漢語言文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作用》一文中提出在目前的高中學習中,需要學生能夠通過漢語言學習,使自身的發展方向得到正確的引導[1]。我們對于漢語言文 學的學習其本身就是在傳承中國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 僅是一種繼承更是一種發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全 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1.2漢語言文學的特點
人類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交流和溝通,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征,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通過對漢語言文化進行研究和學習,能夠了解我國的歷史發展。所有文化的傳承都需要文字來記錄,在中國用來來表達文化的傳承的漢字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隨著歷史的變遷,漢字經歷過不斷的變革,漢字的演變,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種與時俱進的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歷史必然結果。通過對我國漢語言文化研究發現,無論歷史經歷如何的變化,都無法替代漢字在歷史中的地位。作為歷史文化傳承的基礎,漢字的發展能夠準確體現漢語言發展過程,并逐漸形成具體統一的特點,真正能夠通過不同的文字,實現對人類思想的準確表達。
1.2漢語言文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都是通過漢語言進行表達和傳承。所以對漢語言進行保護和研究,能夠實現我國悠久文明的流傳,并最終能夠使不同人感受到漢語言具有的魅力,第一步就是立足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漢語言文學是整個中華文化之基本也是之根本,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漢語言文學,讓每個人感受到語言之美,漢字之美,讓更多優美的漢字文章通過潛移默化深入人心,讓每個人感受精神文化之追求,并借助每個人的力量將漢語言文學廣泛傳播,為漢語言研究提供參考價值,并使我國的文化文明得到更加深入的發展。
2語言文學對文化的積淀
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許多朝代的更迭,漢語言都沒有受到影響。在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交融過程中,漢語言一直承擔重要的交流作用,同時使更多的民族能夠融入到漢語言使用中,并為我國的歷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王啟航在《漢語言文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我見》一文中提出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其間各國的交流又是如何。按照祖籍孔子是山東人,他周游列國傳播儒家思想,了解秦國的歷史的人應該知道這應該有秦始皇的功勞。秦始皇統一了貨幣、文字[2]。就統一文字來說,應當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寫法,二是念法。同是一個字,念法不一樣是不行的。通過對我國文化歷史的研究發現,只用使用漢語言,才能實現文化和歷史的記錄和保存。語言文血的統一,加速了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漢語言文學在中華民族文化中歷來受到重視,即使專政如秦始皇“焚書”也無法阻擋文學的向前推進,仍然傳承下來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典籍。在我國儒家思想發展過程中,將漢語言具有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并成為許多學者和專家的研究內容,從而使其具有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也為我國的歷史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廣作用。
3融合著傳統文化
語言是人與人在不斷交流中產生的。縱觀我國封建的歷史王朝,有漢人統治中華民族的時代,也有掃數民族統治的時代,也就是說全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由許多民族共同完成。在這個過程當中新的統治者不僅采納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社會關系,同時也必須使用被征服民族的語言。特別是我國元代和清代歷史中,由于受到蒙古族和滿族統治,在這個時期內,受到漢語言文化的影響,從而沒有失去漢語言作為交流的主要方式。中華民族文化廣納百川,融入了許多特色的文化特點,使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漢語言文學有著其獨特的特點[3]。通過我國不同時期的發展過程,多民族的文化與漢語言產生完美的融合,這樣不但使漢語言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同時也使更多的民族受到漢語言文化的影響,從而使自身的發展能夠與漢語言形成整體,從而為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4漢語言文學的弘揚
隨著漢語言的發展,經歷長期演變和發展,現在使用的漢語言,具有十分簡單快速表達的特點,同時使人們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方便。由于漢語言具有特殊的魅力,從而能夠對漢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能夠發現更多的文化內涵。對漢語言的的研究不僅可以縱觀整個歷史文學的獨特發展,感受文學的歷史沉淀,更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融合與發展[4]。此外,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可以看到我們本身文化的特色,在對外交流文化合作時,使得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更加的重要。通過我國不同時代,民族文化相互融合過程,所以能夠使漢語言的發展,成為世界范圍內共同推廣的文化藝術。
5漢語言文學中的傳統文化賞析
5.1縱向貫穿,橫向比較
通過對我國漢語言歷史研究發現,從我國誕生漢語言開始,無論經歷何種變化,漢語言依然能夠成為人們交流和溝通的首要方式。所以在目前對漢語言文學學習和研究中,要想掌握漢語言藝術的精髓,就需要按照不同時代的發展,能夠對漢語言具有的特點進行分析,并能夠對漢語言具有的功能具有深刻的體會。與此同時,我們 還需要不斷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及廣度,把中國各個時 期的傳統文化和同時期的其他外國文化進行對比賞析,通過 先進和落后的比較,并結合具體的國力強弱,深入分析傳統 文化對我國國力發展的具體影響。
5.2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豐富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
我們應該充分運用現代高科學技術手段對中國傳統文化 的表現形式進行豐富。我們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應該僅 僅是在書本上,還需要將其拓展到那些方便易學的信息媒體 渠道,目前當下最流行的漢語言文化節目,能夠為漢語言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得到細致的宣傳。圍繞多種表達方式,能夠充分證明漢語言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
5.3傳統文化走向國際舞臺
我國的傳統文化擁有特有的智慧和魅力,目前已經走向 世界,如今世界多國已經開辦了中國的孔子學院,我國傳統的文化中,將孔子的儒家之道作為重要的精神財富,使我國的歷史文化得到充分的發揚,并能夠使更多的外國人感受到漢語言文化的魅力。
可見,我國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步走 向世界,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來說意義重大。
6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我國重要文化傳承載體,需要高中生能夠了解漢語言文化發展過程,同時也要為漢語言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為世界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這就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作為人類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方式,需要我國能夠將漢語言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并促進世界民族與中華民族進行交流和融合,從而有力于共同發展。所以要認真學習漢語言文化,并為漢語言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毛曉潔.高中生如何看待漢語言文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作用[J].北方文學,2018(2):166-166.
[2]王啟航.漢語言文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我見[J].高考,2017(30):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