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遙 臺州廣播電視總臺文化生活頻道
當今社會,各類媒體迅猛發展,媒體成了日常生活中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從電視媒體來說,現在的電視節目形式各異,它們大部分都具有娛樂和商業性。不可否認,對于打發人們閑余時間和豐富社會生活,娛樂性節目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于與商業娛樂性節目有很大差異的社會生活服務類節目來說,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是這類節目存在的意義和本質。從這方面來說,社會生活服務類節目就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地位,是人們獲得信息和豐富精神生活的一種重要途徑。
服務性是指電視媒體為全體人民群眾進行服務,可見,這是電視媒體極其重要的一種本質,這種本質主要是將過去或者未來預知的信息分享給群眾。在對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定義中提到“那些實用性強,用通信息,做咨訊,當參謀,反映群眾呼聲等方式,為幫助社會各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供方便,對群眾的心理和生活需要有直接影響作用的廣播電視節目。”這類節目因為其實用性和方便性決定了它們為人民群眾進行服務,體現在它們會引導社會群眾自主的搜索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出國、商品、保健、旅游、地域信息、風土人情等等。對于這類節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無論動力如何,其本質都是想借助這類節目來獲取信息。
因為歷史原因,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比西方國家相對較晚,這也是我國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比較落后的原因之一。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國有能力發展電視媒體。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經濟進入另一個至高點,經濟發展帶來的富足生活允許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因此電視服務類節目與經濟并駕齊驅,開啟了電視媒體的新紀元。
社會服務類節目的不斷創新需要以社會經濟作根基,又以人們的社會需求為動力。人們在物質生活上得到巨大滿足的同時才會去尋求獲得精神滿足的新方式,因此人們將目標轉移到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新上。
在生活服務類節目當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適的創新方案,生活服務類節目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新聞性、時效性。根據當地的地方特色,與當下流行的或者人們的需求來計劃節目內容。不斷的發展當地的特色,以此作為優勢,提升節目的趣味性與收視率。生活服務類節目無法與一些專門做新聞的節目相比,但在生活服務類節目中加入新聞元素,不失為節目的一種特色。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出新聞資源,進行加工,告訴人們如何處理生活中此類事項的發生,既不失內容的新穎性,能抓住觀眾的看點,也能夠體現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主題內容。比如前段時間電梯事故多發,針對這一現象,可以做一些“電梯安全隱患提示及電梯突發事故自救”的節目,讓觀眾在看節目的過程中學到處理此類事件的方法。
人們需要的是更好的生活,需要的是接地氣,能夠真正解決生活問題的節目。因此,節目素材從生活出發,挖掘生活中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制作節目。過去的生活類節目似乎只有家庭主婦關注,我們要做的創新就是充分挖掘生活,讓節目中給出的方法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群,開發更廣闊的觀眾群體,讓生活服務類節目變得多元化,力爭做到不僅貼近生活,還能學到知識。只有實際的從人們的生活出發,為人們解決生活問題,社會生活服務類節目才能為人們所用,更大程度上的為人類創造利益。
方言是一個區域內影響面最廣、最根深蒂固的文化元素。因此,方言播報是最具有本土貼近性的節目手段。地方臺可以充分利用方言這一利器,將生活服務類節目廣泛傳播。在縣市級地方臺,方言節目是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而最接地氣的節目內容加上最接地氣的方言,往往會成為“性價比”最高的節目品類。
由于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特殊性,主持人一定要具有生活經驗,在節目當中,主持人要多參與其中,在錄制節目前可以先對主持人進行培訓,既要與嘉賓保持良好的溝通,又要有一定的表演和主持技能,生活服務類節目貼近生活,主持人在使用語言時要注意語言簡潔、通俗易懂,說話時要放松語氣,不要用讀稿子時的播音腔來講話,這樣會顯得僵硬,失去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神韻。
生活服務類節目包羅萬象,衣食住行、健康養生、婚戀交友、時尚購物都可以成為節目題材,不會面臨題材枯竭的窘境。同時,生活服務類節目主要集中在地面頻道,因此制作生活服務類節目更應當重視特色化與品牌化,如果能夠開發有地方特色的生活服務類節目,吸引本地受眾,塑造節目的品牌效應,甚至還可以從節目出發,從線下延伸到線下,衍生出一條完整的消費產業鏈,實現產業化運作。
社會在發展,生活在變化,當前的電視媒體也處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中,因此如果想要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謀得一席之地,就要將創新和發展放在主要地位。生活服務類節目只有始終堅持發展和創新,才能迎來每一次的蛻變,才能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