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 吳凡 陶凱 趙恒 江西省氣象局氣象服務中心
“12121”聲訊氣象服務是各級政府部門普遍開展的惠民氣象服務,2018年初,江西省氣象局對全省移動“12121”聲訊服務進行了集約。為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公眾對“12121”氣象服務熱線的滿意度、信息需求及意見建議,以便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豐富服務產品,全面提升“12121”的氣象服務水平,近期我們以問卷及電話調查等形式,對公眾對天氣信息時段、未來幾天天氣預報的關注度、滿意度及對“12121”語音信箱的需求及建議等方面,進行綜合調查、分析。
調查時間:2018年5月-7月。
調查對象:挑選多次撥打過“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用戶,主要包括全省11個地市及縣里的用戶,共計300人次,這些對象基本涵蓋了教師、學生、農民、工人、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等。
調查方法:電話調查法,通過“4006000121”全國氣象服務熱線進行電話回訪調查。
本次電話調查問卷共設有13項內容,主要包括用戶性別,年齡、常住地、用戶對天氣預報的關注度、滿意度、最關注哪個時段氣象預報、獲得天氣資訊的主要目的等多個方面,旨在了解目前用戶對氣象信息的需求。
問卷調查內容經統計整理后歸納為“天氣預報關注度”、“公眾撥打“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特征及目的”、“公眾對天氣預報準確率的評價”、“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評價和要求”4個方面。其中“天氣預報的關注度”包括對天氣預報總體、不同災害性天氣、天氣預報時效等的關注;“公眾撥打“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特征及目的”包括用戶性別、年齡、地區、獲得天氣資訊的目的等;“公眾對天氣預報準確率的評價”包括通過“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獲取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評價和要求”包括公眾對“12121”語音信箱的滿意度及需求。
本次電話問卷調查共300份,有效問卷的100份,其中用戶掛機180個,關機20個,有效問卷成功率為33.3%。有效問卷中,按區域劃分,城區30份,占總數的30%;鄉鎮25份,占總數的25%;農村占的比例相對較多45份,占總數的45%。按職業劃分,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占總數的18%;學生3%;教師8%;農民35%;工人28%;其他8%。按年齡段劃分,被調查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31-60歲,占總數的84%,其中41-50歲最多,占總數的40%;其次51-60歲,占總數的24%;再次31-40歲,占總數的20%;60歲以上,占總數的6%;30歲以下,占總數的10%。
圖1顯示了公眾日常關注天氣預報的程度。其中選擇“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兩項占到總人數的89%,表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氣象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表1顯示公眾對天氣信息各方面的關注度。對天氣情況(晴、陰、多云、雨、雪)關注度最高,對溫度及未來幾天天氣預測也比較關注。公眾最關注上下班時段預報,其中“上午”預報關注度占總數的75%,“下午”占19%,“中午”占3%,“晚上”占3%。
100個撥打“12121”的有效樣本中,男性71人,女性29人,比例分別為71%、29%,農村和鄉鎮用戶占總數的75%。具體的年齡結構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年齡40-50歲最多,占40%,其次為51-60歲、31-40歲,分別占24%、20%;表2為撥打“12121”公眾獲取天氣資訊目的,其中“出行需求”為主要目的占48%,“工作需要”為主要目的占47%;“提前做好突發天氣的預防”占總人數的3%,“安排活動做參考”占總人數的2%。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年齡和網絡信息的發達程度是影響“12121”撥打的主要原因,年齡越大,公眾更愿意撥打“12121”來獲取天氣資訊,農村和鄉鎮網絡信息不是很發達,公眾也更愿意撥打“12121”。在這些撥打“12121”的用戶中,“工作需要”和“出行需求”的占97%,主要是想通過撥打“12121”獲得更權威、更官方、更準確的天氣資訊,以便更好安排工作和出行。

圖1 公眾對“12121”天氣信息的關注度

表1 公眾對天氣信息的關注度

圖2 撥打“12121”用戶年齡

表2 公眾獲取天氣資訊目的
由圖3可知,公眾感覺天氣預報“準確”的占總數的61%,感覺“基本準確”占總數的33%,感覺“不穩定”占總數的6%,由此可見天氣預報準確率還有待提高。
圖4為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評價,其中“滿意”的為69%,“比較滿意”的為30%,“不滿意”的為0,“一般”的為1%,表明大部分公眾對當前氣象服務表示認可。表4為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具體要求,其中“不重要的信息過多,希望減少”占的比例最多,占總數的48%,“預報時效性更長一些”占總數的17%,“專業術語表達要通俗易懂”占總數的20%,“提高預報準確率”占總數的12%,“讓公眾能及時收聽天氣預報預警”占總數的3%。公眾最想了解的氣象信息是“48小時天氣預報”占52%,其次為“72小時天氣預報”占30%,“24小時天氣預報”占7%,“未來七天”占7%,“未來十天”占4%。部分用戶要求能收聽節假日天氣。

圖3 公眾對天氣預報準確率的評價

圖4 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滿意度

表4 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的要求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活動統計分析表明:社會公眾對“12121”氣象聲訊服務熱線總體還是滿意的,但是還是有6%公眾認為氣象預報不準確,提高預報的準確率是我們氣象部門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
使用“12121”的公眾中,農村和鄉鎮用戶占了總數的70%,我們的用語應該更通俗化,盡量避免專業術語的使用,以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滿足百姓需求,實現人性化、通俗化的公眾氣象服務模式。
根據用戶實際需求,我們要以社會需求為引領,在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同時,應當及時增加節假日天氣信箱,以滿足公眾對節假日信息的需求。及時添加天氣預警信息,讓公眾能提前做好災害天氣的預防。
從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出網絡給“12121”帶來巨大沖擊,現在“12121”的服務對象主體為年齡偏大、網絡不發達的群體,因此為進一步擴大“12121”的覆蓋面,“12121”應該更加關注氣象服務的多樣化需求,通過豐富“12121”語音信箱以及與其他業務融合發展等方式,從而達到提升公眾對“12121”聲訊氣象服務熱線滿意度的目的,并更好的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