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中國計劃出版社
二十一世紀的信息是爆炸式地涌現,完全超出了我們曾經預想的極限。歷經短短的二、三十年,我們能夠讀取信息的數量和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一個心懷求知愿望的人來說,這是最為令人振奮的時代。
博客、微信、QQ空間、B站、小視頻等各種新興信息發布方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用戶數量也是井噴式的增長,再加上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興起和運用,數據正以人們不可想象的速度不斷得增長著……累積著……彰顯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圖文數據化、數據庫、搜索引擎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已把信息生產、儲存和讀取的自由推向了頂點。就觸及信息的技能和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而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正不斷縮小。在日新月異的電子化技術面前,妄圖壟斷信息和遏制信息幾乎已經變成了無謂之舉。因此,對那些好奇心永不衰竭的人來說,對那些用心創作文本并努力為之尋求最廣讀者群的作者來說,對那些學以致用的建筑專業人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最有希望成就輝煌的時代。
出版圖書既是有效傳播各種信息,具有系統性、穩定性等特點,且可按需重印和再版擴大傳播范圍。其出版過程同時也是價值創造、價值增值與價值實現的過程。新時代閱讀方式發生了變革,相應的書籍信息的傳播方式也必然會發生改變。這是一個優化圖書信息傳播的過程,通過智能采集與分析不同的信息、出版流程的變革、信息傳播平臺的重建、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等,進而使出版業通過更快捷的信息實現和信息增值強化競爭優勢。
(一)出版流程的變革
全新的閱讀模式促使出版的整個流程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從編輯到出版再到發行,每一個流程都不一樣了,基于紙稿的編輯方式已經落伍,從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到輸出信息,數字化的模式已必不可少。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我們必須學會新時代信息的技術工具和手段,這樣才能夠緊緊抓住新時代閱讀方式的脈絡,同時也要求編輯的理念與時俱進,從而推動傳統型編輯向數字型編輯轉變。
(二)時效性的提高
全新的閱讀模式,鞭策出版社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各種信息,接受大眾的檢驗。一個熱點出現,若仍按照舊時的出書程序推進,大眾閱讀的只能是為時過晚的舊議題。而現今全新的閱讀方式則可以有效控制審稿、出版的周期。
(三)建立專業性數據庫平臺
網絡是一種雙向型、去中心化的新型媒介,他讓讀者能夠更加便利的獲取信息和交流,這與傳統媒介有著極大的不同。以某知名知識服務平臺為列,目前該平臺兼具專著、論文、期刊等各類型文章的多種功能,比如選題、發表、分析、評價等。這種新型的服務平臺模式,使得科技信息資源的優化還有共享能夠得以實現,形成了一種可以同時囊括科學研究、創新發展、用戶互動等多種形式的全流程、全媒體的傳播,當然這里的內容作為紐帶是核心,其信息傳播中的各個環節產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都具深層挖掘的價值。
(四)實現個性化服務
目前大數據時代點對點的傳播成效已見雛形,這與傳統媒介點對面的傳播方式不同,依托網絡實現按需提供個性化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細分讀者群體,憑借個體信息使用行為、需求、習慣、特點,靶向輸出價值性信息。
(五)非結構化編輯
傳統書籍的編輯技術被全新的閱讀模式顛覆了,這種全新的額閱讀模式突破了平面的文本信息,轉變的更加立體化起來,這種立體化體現在聲音、FLASH、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人類視聽方面的感受,讓非結構化編輯全方位發展。編輯的同時會發現他們有超文本鏈接、交互性、數據庫化、全時化、等特點,這就要求編輯們要從平面編輯向多媒體編輯進行轉型。靈活多變的多媒體信息形態可以讓信息呈現出更感性的一面,利用計算機等網絡技術可以生成平面和三維的圖片以及動畫,更有全息圖像、虛擬空間環境等讓人眼花繚亂的空間效果,讓人覺得不是在看一篇生硬的干巴巴的文章,而是一場視聽盛宴,使得信息傳播的效果被最大化。圖書出版已經實現了完全數字化,不再受版面、開本容量及紙媒符號樣式的制約。
變革的腳步刻不容緩,我們出版社也在積極應對這個行業變化帶來的一系列改變。雖然我們起步較晚,但是也在慢慢的一點點的改變著。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發展是必然趨勢,出版業唯有積極應對才能有效發展。即使應對變革的過程緩慢且艱辛,但通過總結過往經驗、開拓新興領域、學習同行業先進知識等,也可能從平穩過渡到實現質的飛躍。
(一)為適應快速發展的全面信息化節奏,出版社可加強對書稿流轉時長的管控。如作者和專家利用移動通信工具進行遠程在線審稿,試想此舉若在各出版社推進,必定有效縮短時耗。
(二)目前大多數出版社尚未實現電子書與紙質書同步出版,但數字化加工已普遍施行。對已出版圖書進行碎片化處理,使書中的信息用途多樣化。并且可根據各社的特點,報請國家專項項目。以“計劃出版社(單位全稱)”為列該社針對標準規范建立了專業性的數據庫平臺,涵蓋各項已經過碎片化處理的國家標準及規范。用戶可在平臺在線閱覽,若搜索關鍵詞,還能反饋相關條款出自何本規范并附帶解釋性條文可大力節省工程師的時間和精力。
(三)部分出版社已在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上推行,通過此舉優化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其中定期向讀者推送消息的舉措,可實現個性化服務;也便于讀者在朋友圈中分享,即積累的人氣又發展了訂閱用戶。此外,組建作者和讀者互動群,更是使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交流可能成為常態,雙方不僅可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還可提升閱讀體驗。
(四)目前多數出版社尚未實現從平面出版向數字出版再向多媒體出版的必然轉變,這需要提高編輯水平及各部門緊密配合。不僅要求精通平面文字符號的編輯加工,還要求掌握多媒體音頻及視頻信息的編輯技術,必須在增加信息量、優化文字內容的同時,以大量精美、震撼、深刻的圖片配合報道來吸引讀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