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師范學院圖書館,貴州 遵義 563006)
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18年9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13.7億戶,同比增長11.3%。到目前為止,無論是用戶體量,還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多樣化、多場景滲透,中國移動互聯網已經引領全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已不再是高校師生閱讀的唯一場所。傳統的高校圖書館已無法適應用戶的數字資源的需求,在服務用戶方面亟須有所探索和改進。如何拓展服務范圍與內容是高校圖書館當前必須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基于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它不僅表現在廣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隨心”地享受互聯網業務帶來的便利,還體現在能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業務種類、個性化的服務和更高質量的服務。
這也對高校圖書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圖書館的用戶主要是大學在校師生,用戶綜合素質相對較高,對移動互聯網的接受度高,使用頻率高,對數據資源的質量要求高。用戶期望在海量的圖書文獻數據資源中,能迅速精準查找和使用。目前,現有的高校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方式,主要還是基于傳統的互聯網平臺和實體書籍,雖然擁有用戶需要的各類文獻數據庫等專業資源,并對有關資源進行了分類和整理,但服務質量和效率已難以滿足用戶對數據資源的移動化實時化需求。
為有效滿足用戶需求,高校圖書館需要轉變觀念,樹立用戶思維,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數據資源,更精準、高效便捷的資源供給方式,并通過用戶實現數據資源的再創造再豐富,促進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的再提升。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普及,高校圖書館在新的技術進入和社會條件下,正逐步從“文獻中心”轉向成為“數據中心”。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找準新的自身定位,著力打造“云端” “多端” “互動”的移動數字圖書館,全力滿足用戶對數字資源的個性化需求。
“云端”就是依托現有的海量信息資源與云服務共享體系,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數字化,并通過移動互聯網傳輸,從而做到相關數據和信息資源的實時共享。“多端”就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和傳統互聯網設備互聯,為用戶搜索和閱讀提供數字信息資源,真正實現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識,享受圖書館的服務。“互動”就是讀者既是數字資源的消費者,也是數字資源的供給者,通過資源交換促進數字資源更新,推動圖書館資源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備。
高校圖書館要打造“云端” “多端” “互動”的移動數字圖書館,就必須加快轉型,并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服務模式改變圖書館的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在服務用戶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提升舉措,有效改善用戶體驗,從而使圖書館的產品、服務、資源能夠有別于商業網站。結合當前有關現實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落實。
(1)建立具有所在高校特色的數字應用資源。數字資源是高校圖書館最關鍵的資源,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目前,網絡期刊已成為我國大多數期刊的主要傳播與應用方式。為此,我們首先要結合所在高校特色和優勢,針對高校相關專業領域用戶群體對數字資源的獨有需求,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按特定的方式把現有各類文獻信息資源組織起來,實現各項不同數字資源內容間的無縫關聯。其次,要加強館藏信息資源的自主開發,全力依托自己高校的用戶群體,把握讀者需求,確定高校圖書館能為用戶提供什么產品、資源和服務,并把這些產品、資源和服務和其他圖書館區分開來,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逐步建立起具有自己館藏特色的文獻數據庫。比如,師范類院校可以打造教育類典型特色數據庫,醫學類院校可以打造醫療類重點學科相關專業數據庫。第三,要主動加強與各大數字資源數據庫服務商合作,及時收集整理各類新型網絡信息資源,對其進行分類、保存,建立便于讀者利用的鏈接,變網絡資源為館藏資源,使網上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2)面向對象挖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高校圖書館的用戶主要是在校師生,用戶群體整體素質高,要服務好用戶,就需要真正了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首先,我們可以對高校用戶群體進行分類了解,分別針對教師、學生群體和不同專業類別的用戶,通過對用戶使用圖書館的時段、頻率以及閱讀內容等現有大數據內容進行采集、篩選、處理、計算,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加工提煉,實現對用戶行為習慣進行分析和預測。同時,也可以直接向用戶發放調查問卷,開展“超越文獻”需求的網絡、人際信息分析,來持續跟蹤用戶所關注的信息,直接了解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痛點和夢點。通過以上措施,將用戶進行精細化劃分,根據不同用戶分別設計針對性強的圖書館服務和產品,才能為用戶定制高質量的知識服務。當然,還可以充分學習諸如微信等優秀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理念和技術,借鑒其他兄弟院校提供的高效服務手段,研究和改進自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
(3)開發移動應用App提供移動互聯服務。當前,移動閱讀已經成為中青年群體的主要閱讀方式,而高校圖書館的主要閱讀人群恰恰是在這一區間。為充分發揮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優勢,高校圖書館應結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盡快開發移動應用APP或小程序,做到資源與服務的無縫結合。具體來說,高校圖書館App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要基于用戶視角。當前在各類移動App開發中,用戶體驗越來越得重視,用戶在產品評估方面掌握較大的話語權。因此,我們要結合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從用戶角度出發來開發App功能,為用戶提供最有效、最便捷、質量上乘的服務體驗。其次,要基于圖書館數字資源,在用戶有資源需求時,第一時間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資源。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圖書館積累的大量閱讀歷史數據,將用戶最需要的內容通過知識化組織等進行揭示,讓用戶一目了然地看到圖書館提供的閱讀內容,而不是通過導航和檢索去發現。第三,要有高安全性。在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提升的情況下,要切實維護好圖書館和用戶相關數據信息的安全,保護好知識產權,維護好個人隱私,這也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在app發布前,必須經過相關專業的安全性測試,并在使用中不斷提升安全性。第四,還要有迭代思維。快速迭代也是移動互聯網產品研發的主要模式。高校圖書館要結合技術進步及用戶需求的實時變化,不斷更新完善應用app的功能和界面,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友善的服務。
(4)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圖書館員隊伍。要實現高校圖書館與移動互聯化技術的深度融合與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隨著圖書館用戶和數據資源的虛擬化,這就要求高校館員既要具備較高的圖書管理方面專業知識和移動互聯軟件使用和開發技術。對圖書館員隊伍來說,要樹立互聯網思維,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并在相關技術的支撐下,能對海量數據進行有效分析與管理,特別是數據和信息背后的深度知識挖掘以及整合,通過數據分析來跟蹤和把握用戶,拉近用戶距離。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增加自己知識面,在延伸自己專業領域知識深度的同時,還要拓展知識的廣度。當然,各高校也需要為圖書館員隊伍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和發展空間,促進圖書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面臨新的挑戰,因此要及時轉變觀念,加快圖書館轉型,為高校師生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數字資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