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0)
現階段,我國的新媒體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們對于新聞信息的獲取也由傳統媒體轉向了新媒體平臺。其中,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媒體平臺的一種,其使用的人數較多,形成的公眾號類別也更加多樣。而這也為傳統媒體的轉變與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但是,就現階段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情況來看,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同質化問題,且有著愈演愈烈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無法保障相關人員的知識產權,也阻礙著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發展。
在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同質化現象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傳播內容的同質化。對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來說,雖然其包含的新聞信息量相對較多,但是其內容依舊屬于碎片化的范疇。在新媒體時代下,受到移動終端屏幕的限制,人們更傾向于對圖片或是視頻的信息進行讀取。基于這樣的情況,微信公眾平臺在進行新聞傳播中,普遍使用了以圖片為主的形式,導致新聞信息的深度降低。
同時,微信公眾平臺在進行新聞傳播內容的選擇時也存在著單向化的問題。同一內容的新聞事件“刷屏”的現象較為嚴重。不同的微信公眾號雖然選取的標題不同但是內容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符號固化的問題也是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的一種體現,該問題不僅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有所體現,還存在于傳統媒體中。可以說,在新聞傳播中,符號固化的問題較為普遍。在實際的新聞報道中,使用的語句與詞匯等都有著較為明顯的符號化傾向,對于特定關系的表述也往往有著固定的形式。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新聞傳播主要通過用戶的轉發與分享的行為來實現,所以,在進行新聞內容的選擇與編寫中,會對用戶的喜好進行考量。基于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中,標簽化以及符號化就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編寫及傳播方式。
在微信公眾平臺的新聞傳播中,話語秩序的同質化問題也較為嚴重,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精英話語秩序的現象。在現階段多數的微信公眾號新聞傳播中,“精英對大眾”的表述模式較為普遍,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對以往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權威性進行了“繼承與延續”。在目前的時代下,受眾的需求是行業的主導,這樣的權威傳播思維理應被削弱。然而,由于網絡信息的泛濫,這樣的話語秩序同質化問題反而愈加嚴重。
微信公眾平臺在進行新聞傳播中,一般會受到以下兩種環境的影響:政策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對于政策環境來說,其要求微信公眾平臺在進行新聞內容的選擇中,要具有“合法性”。換句話來說,就是要確保新聞內容與社會的規范以及國家的法律制度相適應。對于市場環境來說,其要求微信公眾平臺在進行新聞內容的選擇與傳播中,要能夠滿足不同用戶對于新聞信息的差異性需求,符合用戶的期待。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兩種環境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也會產生一定的沖突。
隨著新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平臺的建立更加便捷。在現階段的微信公眾平臺中,多數微信公眾號都是由個人或是小團體組成,自媒體的屬性相對較強。在這樣的情況下,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專業新聞媒體占比相對較低,導致新聞內容的選取以及編寫有著較強的主觀性。同時,由于專業新聞媒體的缺乏,使得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媒體人”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使用的新聞觀點以及關注的重點較為相似,結合專人監督的缺乏,造成了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微信公眾平臺中,雖然存在著大量的相似新聞觀點,但是也有著一部分的原創新聞。但是,由于對于肆意轉載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夠,導致這些原創性較高的新聞內容被多次轉載,發布在不同的微信公眾號中。多數微信公眾號在進行新聞內容的發布中,會對其他微信公眾號中的新聞信息進行轉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戶訂閱了多個公眾號,則十分容易發現同質化的新聞信息。另外,由于對于微信公眾平臺信息肆意轉載的現象并沒有出現相應的法律約束,造成了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嚴重。
對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關注與使用人群來說,普遍使用了移動終端對平臺中的新聞內容進行獲取與閱讀。在這樣的角度來看,微信公眾平臺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受到了移動終端的限制,包括移動終端的屏幕大小、流量等因素。基于這樣的情況,想要獲得用戶更多的關注以及閱讀量,就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吸引用戶的目光,激發用戶的閱讀興趣。這就使得微信公眾平臺中“標題黨”的問題較為嚴重。同時,受到移動終端的限制,微信公眾平臺在進行新聞傳播中,使用了大量的圖片或視頻,新聞的內容更加簡單,造成了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嚴重。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微信公眾平臺信息的隨意轉載監管力度,目前國家互聯網監管部門以及頒布了很多關于規范網絡行為的政策和法規,例如《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其中就已經對公共通信工具進行了嚴格規定,明確規定即時通信工具提供者需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對于從事公共信息活動或公眾號等人員需要經過即時通信工具提供者的審核,并在管理部門分類備案。特別是一些除了新聞單位、新聞網站開設的公眾號,在轉載時政類新聞過程中需要獲取互聯網信息服務資質才可轉載,除此之外,在未經相關部門允許的情況下不可擅自轉載時政類新聞,一經發現立即對其進行嚴格處置,從法律層面上有效遏制微信公眾平臺出現的亂象。
提升公眾媒介素養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個體的自律性,以公眾平臺的形式對受眾媒體進行素養方面的教育,以此提高用戶良好的閱讀環境。在讀取微信公眾號中的內容時需要對其進行有選擇性地獲取,同時提升個人對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理性地看待信息。
第二,堅守道德底線,堅決杜絕一切虛假新聞的轉發和傳播,真正意義上做到不造謠、不傳謠。
第三,提高自媒體的自律性,作為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遵守新聞道德職業精神是其最為基本的素養,客觀遵守新聞真實性和可靠性,因為真實才是新聞的生命之源,對此相關新聞從業者需要對公眾號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防止因為虛假新聞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造成傷害,從而影響新聞工作的形象。
雖然現階段新聞媒體的形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轉變,但“內容為王”仍然是新聞媒體的核心部分。因此需要加強微信內容的原創性,具體措施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對于一些專業新聞媒體結構,在建立公眾號過程中需要對傳統媒體進行二次整合,挖掘新聞的深度;第二,對于一些自媒體公眾號則需要向專欄轉型,通過與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網絡名人等進行聯合,從而做到采用新視角解讀新聞事件的效果。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很多網絡上的習慣和行為都可能轉化成數據,經過對以往轉載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整合,從而了解用戶對新聞傳播內容的偏好。新聞媒體可以對不同用戶的偏好和閱讀習慣進行分析,并作為微信公眾號發展的方向,形成一種具有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從而防止新聞傳播的同制化,影響用戶的閱讀體驗。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媒體平臺的一種,其發展對于傳統媒體的發展轉型以及新聞傳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傳媒客觀環境的限制、自媒體的屬性相對較強、對于肆意轉載行為的監督不力、移動終端的限制以及傳媒消費主義的發展等原因,使得傳播內容同質化、符號固化等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通過健全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播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公眾媒介的素養、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結合大數據,轉變了新聞傳播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使得微信公眾號新聞傳播得到了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