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聯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近年來國家號召有條件的地區或部門積極探索創建“創客空間” “眾創空間”以及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著力提升大眾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建設模式上,就有利用圖書館建立創客空間,通過創客空間模式來實現圖書館資源優化、服務轉型等方面的升級的不少優秀案例,比如美國,有很多著名的圖書館都通過創客模式來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效益。
國內上海圖書館就開設了“創·新空間”,以文化創意為主題,以“激活創意、知識交流”為主旨,以各類創新型活動項目為載體,以館藏文獻、數字技術、創新工具為支撐,激活讀者智慧,營造創新氛圍,實現創新靈感與設計的對接,營造一個學習交流、信息共享的復合型新空間,為創新者提供孵化空間。總的來說,“創客空間”在國內還是個新鮮事物,對其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
創客空間的發展過程是多源的。最初Make雜志最早發明了makerspace這個詞匯,后來Make雜志注冊了makerspace.com域名,并且開始用makerspace來描述那些開放制作設計時才慢慢被人熟知。但當時的makerspace主要用是面向小朋友的創客教育空間,并非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創客空間。真正的創客空間最早是從Hackerspace(黑客空間),TechShop(技術坊)、Fablab(數字制造實驗室)逐步演變而來的。在中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背景下,國內“創客空間”一時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比較有名有深圳的“柴火空間”,上海的“新車間”、杭州的“OnionCapsule(洋蔥膠囊)”,上海“蘑菇云創客空間”,南京創客空間等等,各級部門、社會機構、高校院所也紛紛建設了不同類型與規模的創客空間。
上海圖書館秉持“讓創新更容易”的服務理念,于2013年建立“創·新空間”,場地2000多平方米,分六大功能區:全媒體交流體驗區,通過智能桌面觸摸屏的20點觸控的觸摸,由六幅波浪造型液晶顯示屏領略了設計師的作品和主題宣傳;創意設計展覽區,能從展示的三套3D打印設備中短時間內初步了解3D打印的原理,并觀賞了各類設計師和學生的作品和創意產品;還有閱讀空間、設計師工作區、IC共享空間、專利標準服務空間。
“創·新空間”開放式環境、海量資源和硬件設備吸引,從這里真正體現了知識的匯聚和知識的發現,堪稱上海知識資源總庫平臺,也是創新人才孵化的空間,吸引了大量創客們來這里扎根發芽。
圖書館作為數據知識的集聚地在書籍文獻方面擁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創客空間畢竟是為創客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因此圖書館必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擴大空間的維度和廣度,才能為創客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上海圖書館在“創·新空間”的建設上建立了閱讀空間、專利服務空間、媒體交流體驗空間、共享空間和創業設計展覽空間。這五個空間通過資料查詢、交流分析、創意展示等服務標識來滿足創客的創意需求。
對于創客空間而言其主要利用的資源是圖書文獻資源和創作工具資源,在文獻資源方面,圖書館“創·新空間”根據不同的需求人群集中了區別性的創新和創意類圖書、期刊等相關文獻。針對不同的領域提供了專業性的百科解讀資料以及匯聚了世界主流文獻數據庫以供查詢。在產業圖書館方面整合了原有的大量圖書、會議記錄、科技報告等文獻資源,還根據所在專業的研究成果收錄了知名研究所的研究報告。
在工具資源方面,上海圖書館“創·新空間”引進了先進的3D打印技術和設備來為創客提供3D打印服務,這在創客空間實際操作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此外為了讓創客更好地利用文獻資源,圖書館還特地配置幾臺軟件專用計算機和諸多專業性的軟件,這樣一來對于一些三維設計和平面設計愛好者以及其他電子設計專業類的創客而言,大大提高了文獻實用性和實際操作性。總之,在資源優化上上海圖書館創客空間提供了現有技術的一切便利來促進創新空間的發展和使用。
創客空間的研究方向甚為廣泛,所需要的資源和文獻也特別豐富。上海圖書館除了最基本的參考咨詢和資源展示外,還為創客提供了許多創意實現的特殊服務。例如:對工具資源的指導和使用,對創意成果展示提供展業的數據分析服務等。通過館內現有資源和新增的創客空間特有資源來提升對創客的服務,從而滿足創客空間的創意實現需求。
基礎資源建設是創客空間的必備條件之一,要想發揮創客空間的價值就要不斷完善和補充滿足創客需求的資源。創客空間基礎資源主要是文獻資源和設施資源,作為圖書館其文獻資源肯定極其豐富,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各種新興事物不斷涌現,圖書館要與時俱進,不斷補充新的文獻資源,緊跟時代的步伐,廣泛涉獵網絡新時代背景下新生事物的文獻資料,同時做好文獻資源的管理和分類。在設施資源上要根據創客的需求,實際了解創客的創意設想,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積極補充新設備和新空間,為創客提高更優質的服務。
在空間布局上圖書館要實際考慮創客的行為、思維和實踐需求,在制作空間、交流空間和展示空間三方面下功夫,積極為創客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促進創客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拓展創客思維和創意渠道,把思路進行有效的融合轉變成可實踐的創意。同時要把制作空間作為核心空間來打造,因為制造空間是把創客創意和想法變成現實的核心功能區。此外良好的展示空間可以更好地展示創客的成品以供外界關注和引用。
國外圖書館創客空間的發展要領先我們很多,在系統化構建和發展模式上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要深入了解和學習國外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其中美國克利夫蘭圖書館創客空間的系統構建有重要的學習意義。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創客空間的計劃,把創客空間的資源系統化,如可分為兒童、青年、老年三類來分類管理,在大類里面可下設不同的學科分類,如藝術類、機械類、醫藥類、教育類等等,有針對性地規劃創客活動和提供服務項目。其次要學習創客空間的社區化模式,讓創客空間的內部研究實踐參與社會活動,可以依托創客空間的空間資源和設計創意吸引社區各類讀者和企業,利用多種靈活項目和成果的展示來引進更多的年輕人或企業的參與,促進公眾和社區來了解創客空間。這樣不僅可以把創新和創意成果帶到基層,同時創客也可以廣泛利用公共基礎設施來完成更多的創意。同時可以把創業空間的運營和社區的發展緊密結合,從而促進創客空間的發展。
圖書館創客空間的維持和發展是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延續的。文獻資源和設備資源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圖書館需要多方籌措資金來維持。圖書館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財政的撥款和社會人員的捐款。所以,為了解決創客空間的資金問題需要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面想辦法。首先可以通過創客空間的租賃費和創客成員的培訓費來減輕資金壓力,其次創客空間創意成品的出售,積極尋求社會機構加強合作。創客空間要想長期維持必須要有創意成品的產出,只有創意成品才能吸引外界關注,才能有更好的空間去發展。最后,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在依托圖書館資源的基礎上,減少成本的支出,設備資源在對創客空間服務的同時可以為周邊社區和外界機構提供服務以換來資金收入。總之,創客空間的良好運轉需要解決資金難題。
發展“眾創空間”是優化全社會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抓手。眾創空間要面向所有創新創意創業者,如今國內外的“創客空間”服務大多還是廣義“創客”中的一小部分,在當今深度信息化的時代,廣大圖書館如何服務好所有的“創客”、如何向他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而情報和知識服務是一個比建設“創客空間”更有挑戰的課題。同時,發展眾創空間也需要“眾創”,不僅是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少科站、有條件的中小學校,甚至是社區中心,都可以參與各種各類的“創客空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