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洋
(貴州日報社,貴州 貴陽 550001)
創刊一年多來,作為省級黨報在金融領域的發聲筒,貴報傳媒金融專刊以“打造以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理財等多層次的具有黨報特色的財經新聞平臺”為目標,重點關注貴州省委、省政府金融工作部署,密切跟蹤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發展態勢,從金融政策解讀、金融熱點捕捉以及金融機構形象宣傳等多維度著力,在權威性、專業性和服務性上做出黨報特色。
面對新媒體的興起和媒體市場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黨報行業專刊始終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找準市場核心定位,堅持生產優質內容,才能贏得讀者、站穩市場、保持生命力。
按照“高端、權威、專業”的辦刊宗旨,金融專刊以“記錄時代激浪,見證行業成長”為辦刊理念,緊緊圍繞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時代主題,把握貴州金融業發展脈絡,以大視野解讀大金融,以大胸懷展現大發展,致力于為金融政策的傳導、金融政策的貫徹落實建立好監督平臺,為金融業的發展打造好展示平臺,為增強經濟實體的金融意識創造好學習平臺,從權威性、專業性和服務性上做出黨報特色。
行業專刊一方面更具新聞性、可讀性和服務性,新聞更深入、更專業、更權威,也更貼近、更實用;另一方面具有市場導向性,采編經營聯動策劃,運營更市場化,也更靈活、更互動。
因此,金融專刊在運營過程中一直強調,以市場為導向深度挖掘新聞價值,以專業的眼光報道主流市場,以直指人心的策劃撬動市場,突出專業性,增強服務性,提高實用性,加強互動性,是行業專刊突圍的良好途徑。
行業專刊的良好成長需要成功的策劃。在選題策劃時,從宏觀或微觀的層面選題入手,結合當下最熱的金融話題、行業走向、政策落地、民生關注等進行選題,增強報道對金融機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讀者群體的吸引力。
金融扶貧是近年來全國金融業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全國首個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試驗區落戶貴州一周年之際,金融專刊發揮黨報政治性、權威性、公信力的優勢,聯合貴州保監局和部分保險公司精心策劃,共同推出《聚焦貴州?全國首個保險助力脫貧攻堅試驗區建設一周年》系列特別報道,有效激發保險業宣傳熱情。這次“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傳播精品力作,為貴州保險業在全國打造保險助推脫貧攻堅樣本鼓勁吶喊,進一步提高金融專刊在業界的品牌影響力。
抓住生態文明會、數博會、兩會等這些重要會議和金融機構重要節點來策劃宣傳,往往能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金融專刊相繼推出《綠水青山為羽翼金融展翅飛更高——在貴州來一場綠色金融的大實踐》 《厚植科技創新力量智慧銀行魅力凸顯——建行貴州省分行加速推進金融科技應用》等特別報道,在策劃時注重權衡新聞價值和市場需求的關系,利用巧妙主題吸引受眾目光,將內容與形式做到有機統一。
改革激發活力,專業換來信任。通過一年多來的專業運營和用心服務,金融專刊目前與金融主管部門以及部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客戶朋友圈在不斷擴大,與行業的緊密度不斷增強,客戶對金融專刊的信任度和依賴度不斷增強。
辦刊質量是行業專刊生存發展的基礎。在當前媒體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內容為王依然是紙媒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這也是金融專刊一直堅持的辦刊理念和編采原則。因此,金融專刊精心策劃內容,從文字表達到版面設計,都力求常變常新,給讀者不同的閱讀體驗。
作為行業專刊,應具備自己的特點:專業性、新聞性、服務性、可讀性。金融專刊一直執著地追求優美的文字、廣闊的視角、深邃的思想、濃厚的底蘊和大氣精美的版面,充分體現黨報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具有現代氣息和美感。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金融專刊以“貴州金融故事書”為題推出特別報道,17個版面全部采用故事書的框架來統領貫穿,在版式設計上也體現了書的有趣加入,精心設計“勇立潮頭那些事兒” “數據有話說” “論談”等欄目,加入豐滿厚實的文字,配上精美的漫畫、圖表,旨在搭建貴州金融業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在著力增強黨報金融報道權威性的同時,也讓枯燥生硬的金融報道活潑起來,不斷豐富金融報道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策劃先行,專題呈現;權威報道,生動表達”。
一份報紙能否很好地被讀者辨別、閱讀和記憶,版面的優美與否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致力于傳遞專業權威的觀點、表達精湛有力的文字,則是提升金融專刊文稿質量的不懈追求。
在《論道創新?金融圓桌談》這組系列主題報道中,金融專刊針對貴州金融創新進行深度剖析,包含金融機構創新舉措、困惑以及專家觀點等內容,以思想性強化深度和厚度。同時還設計精美的刊頭,根據文稿內容分別提煉“創新物語”,如“新思、創意、重構”,以及“挖潛、融通、增值”等,以導向性彰顯力度。
金融專刊用心策劃、編采每一期報道,力求內容豐富、角度新穎、版式精美,為廣大受眾所喜愛。《雨露潤新竹四載綻芬芳——民生銀行貴陽分行四年成長探索小記》 《華夏銀行與生態貴州的美麗約會》等標題就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行文中注重從宏觀、中觀、微觀等多維度謀篇布局,思維嚴謹地提煉觀點,認真描寫和刻畫細節,不斷增強文章的思辨性和可讀性。《美麗鄉村農行添彩》一文,厚實飽滿、優美鮮活的文字突破財經報道的枯燥性,讓金融報道這樣的硬新聞實現“軟著陸”。
作為貴報傳媒改革轉型的新生事物之一,行業專刊各項運作和管理是摸著石頭過河,面臨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當前,金融專刊在辦刊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報道領域還有待擴展、與受眾互動程度不足、與新媒體融合待加強、發展模式有待探索。
如何運用專刊優勢擴展報道領域、創新受眾互動模式、整合媒體協同發展,進而吸引讀者青睞,是所有傳統媒體人士應該深思的問題。只有不斷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充分整合資源優勢、強化合作內容、提升合作價值、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在報業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
進入全媒體時代,金融專刊在夯實版面根基的同時,也必須順應時代要求,迎接市場挑戰,依托并聯合廣播、電視、手機電視等媒體,建立新媒體、做強新媒體進而打造區域全媒體,從信息發布平臺的擴展,到信息商業價值的拓展,再到全媒體平臺的構架與運營,實現信息的立體傳播與運營。
同時,跳出報紙版面的局限,強化金融專刊的服務功能,打好“服務性”這張牌,突出信息的實用性,為讀者提供眾多的交流互動平臺,通過金融專刊平臺為讀者提供眾多的實用信息,讀者進而可以將金融專刊的傳播內容作為自身的行動指南。
嘗試開展非報經營,拓寬專刊創收渠道。金融專刊今后將在經營上秉承“專刊+信息傳播+主題活動”的新思路,通過創造“政府主導、企業承接、媒體宣傳、共同發展”的新模式,依托主題活動策劃,爭取金融主管部門支持,吸引各家金融單位和企業參與。這是傳統紙媒的改革,更是服務讀者模式的創新。
按此思路,深入挖掘金融機構形象宣傳和產品推廣需求,組織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大講堂、成立理財俱樂部、舉辦網上理財節等主題活動,適時宣傳金融機構新產品新服務,為百姓投資理財、保險生活建言獻策支招,實現金融機構產品推廣以及金融專刊創收的雙贏。嘗試舉辦專刊年會,涉足會展、評選、人才培訓等業務,通過主題策劃和開展活動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挖掘專刊經營領域,拓寬專刊創收渠道。
創新無止境,探索無止境。行業專刊作為貴報傳媒改革轉型的一項創新之舉,漫漫創業路上注定艱難困苦,但金融專刊運營團隊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一定“不用揚鞭自奮蹄”,努力探索,開拓創新,不斷提升金融專刊的辦刊水平和品質,在與讀者、業界分享更多有價值的觀點與信息中,實現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