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熹
(天津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天津 300070)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機動車的高速發展,交通廣播奠定了自身的發展優勢。然而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到來以及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作為一個信息集成的平臺,交通廣播原有的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如何發展正成為困擾交通廣播人的一道難題。如何尋求突破也成為了各地交通廣播決策者們思考的焦點。天津交通廣播是全國首批掛牌的應急廣播,同時也是全國交通廣播應急聯盟的發起者之一,本文就以天津交通廣播為例一起來剖析一下大數據時代如何保持交通廣播路況信息的核心地位。
目前各地交通廣播的路況信息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獲取方式:交管局提供、大屏幕獲取、信息員隊伍、社會提供以及相關部門提供。這幾種方式中,優缺點各不相同,交管局提供信息最為準確,但相對滯后,同時對于一些重大路況可能會有保留;大屏幕最為直接,但資源獲取較為復雜,硬件投入較大;路況信息員隊伍是早期交通廣播路況信息的主要來源,多數以手臺為聯絡方式,信息提供較為準確,由于自身硬件的覆蓋區域以及行業發展的特殊性,目前隊伍招募和管理出現了瓶頸,已經開始被淘汰;社會提供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方式,從電話到微信,一些地方臺已經將微信路況作為了路況的主要來源,它的特點是范圍廣、數量大,但是由于是聽眾提供往往核實較為困難,準確性較差。
那么如何更好地做大做強路況信息這一核心資源呢?
伴隨著媒體競爭,如何更直接更高效地獲取及時的路況信息已經成為了當今交通廣播發展的要務,天津交通廣播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條路況信息的發展之路。
2017年伴隨著全新的數字廣播大廈的建設,天津交通廣播信息中心已經完成引進了天津市交管局近千個數字高清攝像頭信號、高速公路信息中心二十多條高速公路視頻信號、市政府應急辦相關出行和應急突發的視頻信號以及機場、火車站的實時滾動信息。由此構建包含海、陸、空、地下的立體實時交通信息網絡,打造最全面、權威、及時的交通信息發布平臺。交通廣播現有大屏幕路況采集系統同步引入了交管局全市660個監控攝像頭,全市主干道路覆蓋率達到80%以上,支線道路覆蓋率達到65%以上。這一套系統也在我們之前提到的121盛捷公寓大火事件的直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現代化的硬件固然重要,現有資源的二次開發同樣不可忽視。同樣以天津交通廣播為例,近三年,天津交通廣播一直在不停優化和拓展現有的路況信息員隊伍,使這個在很多兄弟交通廣播淘汰的隊伍煥發了第二春。交通廣播路況現有路況信息員92人,全部為出租車司機,全年累計提供各類路況信息超過85000條,日均230條以上。由于設備局限,目前交通廣播路況信息員均為在市內六區運營的出租車司機。經過技術調研,目前已經找到了通過設備突破這一技術瓶頸的手段將原先使用數字集群對講機為構架,以濱海新區為試點,逐步建立覆蓋環城四區、濱海新區以及武清、薊縣的百人區縣路況信息員隊伍,填補這一部分的路況空白。同時這一體系也將納入天津市政府應急辦的應急信息體系,為城市應急服務。
近年來,隨著手機智能化的突飛猛進,手機APP的發展也是方興未艾,各種導航軟件也借著這股東風強勢發展,再加上大資本的投入,如今高德、百度等App已經具備了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和龐大的用戶數量,這也給交通廣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以高德為例,截至2016年9月,高德地圖累計覆蓋全國368個城市,總里程超過兩億公里,全國用戶總數量為6億+。根據2016年8月15日高德總部系統內的實時數據顯示,當天中午11點到12點之間,天津地區正在使用高德地圖導航的用戶數量為23407。其中安卓用戶為11072,蘋果用戶為4519,出租車浮動車1161,物流車輛1178。天津地區的主要實時路況數據主要來自于普通用戶。天津目前交通事件絕大多數為交管局官方提供,占比98%,用戶提供僅為2%。(北京地區數量大概為天津的3~5倍)
與傳統交通廣播所提供的路況信息相比,電子地圖具備更新速度快、可提供一對一服務的特點,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對于路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時由于他們的信息來源多來自于大數據的實時分析,而并不清楚地知道路況本身的詳細情況和發生原因,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報,這也就是電子地圖廠商近年來熱衷于和各地交管局以及交通廣播合作的主要原因。總結起來,目前高德的優勢在于以下三點:
第一,用戶數量龐大,實時信息全面;
第二,可提供數據的數字化模板,利于分析統計;
第三,擁有完整規范的標準平臺,在重要節點可以提供預測和總結報告。
缺點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信息存在誤差,由于局部地區用戶數量限制,對于路況的判斷還存在誤差;
第二,對于擁堵造成的原因不明朗,用戶提供數量有限,特別是天津地區短板明顯;
第三,對于其他類交通信息缺乏,如實時公交信息、停車場信息等。
既然知道了對手的弱點,我們就要加以利用。一方面我們可以增加本市路況信息的播出頻率。目前天津交通廣播重新有針對性地制定了路況信息采集、制作、播出的標準化流程,實現了采集到播出不超五分鐘的結構體系,每天12小時以上覆蓋,全天超過五十次的路況播報,高峰時段平均每10分鐘播報一次,平峰時段平均每15分鐘播報一次。2017年全年(截至12月10日)為廣大聽眾提供路況信息總量達到近30萬條,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交通廣播路況信息的權威地位。而這一頻度可基本滿足廣大受眾的需要。
另一方面,增加自身數據統計的科技含量,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據了解,目前北京交通廣播已經實現了自主開發的電子地圖系統,天津交通廣播與天地圖合作開發的智能數據平臺也已經投入試運行,這一系統可以實現路況信息的數字化采集及尋人尋物、應急信息、突發事件等信息的數字化統計分析及地圖化顯示,是信息數字化的一次飛躍。
未來,交通廣播還將進一步開發應用人工智能系統,將實現路況信息視頻系統與直播間的無縫連接,同時利用現有的一套系統、一個平臺以及專業化的路況團隊進一步實現路況信息的數字化處理,實現天津市主城區交通擁堵指數發布,路況易擁堵區域分析等智能化應用。
同時,經過多年的積淀和發展,目前,交通廣播的出行信息已經擴展為涵蓋市內及區縣公路路況、京津冀高速公路、機場、鐵路、地鐵、輕軌、公交、長途客運、重點醫院以及繁華商業區停車場車位等18個部門的綜合信息,確立了“廣采、精編、勤報”的流程,以此作為和電子地圖相對抗的利器。
實踐證明,交通廣播發展到今天,僅僅依靠自身辦廣播是不夠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整合社會相關資源,將兩者充分地融合、釋放,才能使廣播做強做大,滿足聽眾對信息最大化的需求。
最后還有非常注意的一點,就是要發揮交通廣播的組合拳優勢,形成合力。交通廣播在各地都是廣播甚至廣電的主干力量、核心資源,如果能夠實現強強聯合,特別是類似于京津冀、珠三角這樣區域內能夠實現緊密合作的話,地方交通廣播在特殊天氣以及突發事件應急中所發揮的作用將會呈幾何級增長,而這些都是那些導航軟件所無法匹敵的。
目前天津交通廣播正在積極推進這一進程,2014年12月25日,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交通宣傳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上,由湖北、天津、安徽、湖南、河北交通廣播聯合發起組建的全國交通廣播應急聯盟建設方案正式通過。應急聯盟依托行業組織——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交通宣傳委員會,強調“合作、同和、發展、共贏”理念,打造成涵蓋全方位應急信息和突發事件、突發新聞、突發事故、突發險情、突發天氣等應急報道,同時以移動互聯、手機等客戶終端為媒介的信息發布、交通疏導、事故處置、應急響應等傳播平臺。截至2017年,如今應急聯盟成員已經發展為41家。
我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應急聯盟還會在進一步協助各地應急廣播增大融合宣傳的傳播力、輻射力、影響力,在更大范圍內擴大社會影像,鞏固交通廣播在路況信息采集、應急處置方面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