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學
(阜陽日報社潁州晚報,安徽 阜陽 236000)
新聞攝影與紀實攝影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和區別?攝影記者又如何發揮這兩種攝影的功能和優勢記錄下更多更好的場景,給讀者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及審美享受,并客觀地把握具有社會意義的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面的、真實生動地把這些記錄下來,實現新聞攝影事件的及時傳播和擴大社會影響以及紀實攝影對歷史的呈現作用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平面媒體從事攝影記者的工作經驗,對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作以簡單的闡述和分析,以此來理清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之間的關聯和不同,希望能大家帶來新的認識和幫助。
紀實攝影具有真實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從定義來分析紀實攝影,將人們生存的狀態再現,并揭示人們日常所發生的事物,也可將其稱之為記錄攝影。實際上很多攝影都是通過不同的攝影方式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在攝影中,運用紀實攝影的對象是真實的景象,不可扭曲、夸大。社會性的拍攝是對拍攝對象所代表的社會情況進行記錄對社會的現實進行真實的反映;通過紀實拍攝所拍攝出的作品更加側重于社會的現實情況,重視選材所存在的社會價值,將促進改良社會作為出發點,在拍攝的過程中展示了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新聞拍攝是將拍攝手段與新聞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具有新聞和攝影的基本屬性,針對正發生的真實事情進行敘述和報道,屬于新聞報道的一個類型。具有一定的新聞特點,它是將最近發生的真實事情通過新聞的形式播報出來,為了能夠更加滿足于讀者快速地了解新的事物、了解社會;通過新聞攝影是攝取正在發生的真實事情,并通過文字說明的形式進行報道并傳播出去。運用新聞拍攝具有形象性、新聞性,所攝影作品的說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可震撼到人,可有效地進行傳播信息。
紀實攝影更加側重于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新聞性攝影更加側重于新聞的價值,兩種攝影表達形式都發揮了拍攝手段的形象性、科學性、瞬間性和及時性特點,可對現實事物進行精確的記錄。
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的時效性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它們之間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新聞攝影對時效性的要求相對來說較強,新聞攝影的圖片在到達受眾之前,要盡量地節約時間。紀實攝影價值側重于科研性和歷史性,從古至今歷史是不過時的。運用紀實性攝影將人類的繪畫以及文字等記錄歷史的方式代替了,促使歷史文化更加形象和直觀,能夠讓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其和新聞影響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不管是怎樣的事物都能用于紀實攝影題材,可當成歷史記錄下來的材料有重大性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意義的材料。
紀實性攝影和其他類型的攝影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它自身的價值并不是為了給人們留下一定的主觀感受,而是在于能夠將攝影的本身信息價值體現出來,用事實說話。通過紀實攝影所拍攝出的作品不管是丑陋還是好壞,其意義都是為了將世界的真實情況表現出來,喚起社會的良知,引起人們的重視。讓讀者通過觀看能夠評價出所拍攝事物的生活狀態、攝影方式,將其進行傳達,讓人們感受社會,進而能夠影響整個社會。
運用新聞攝影,其具有紀實性的特點,實際上紀實就是攝影人的屬性,通過一張照片能將局部形象框取出來,并且能夠將瞬間發生的事物變成永恒的記錄,這就是將現實上真實的實際記錄下來,也是對社會現實事物的真實反映。而紀實攝影也具有一定的藝術特點,能夠真實地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法國著名攝影大師羅伯特·杜瓦諾、布列松都提出了決定新瞬間理論,通過認真觀察他們的作品我們能夠發現,一個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其記錄的事物耐人尋味,可在藝術的角度觀察事物,例如溝通、用光、瞬間拍攝等方面,我們可感受到差異。
綜上,在詳細探討了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的關系后,我們能夠看出,不管是新聞性的攝影還是紀實性的攝影,所拍攝影的優秀作品除去自身所記錄的真實特性外,還具有藝術特征,攝影的紀實性和藝術性一般都是相互統一存在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不斷改變了人們的生存觀念,對藝術的鑒賞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對紀實攝影的作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新時期的新聞攝影記者,應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完成新聞報道攝影任務的同時,更好地深入生活,關注民生,集中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拍攝符合新時期、新時代的紀實攝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