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魁波
(溫州新聞網,浙江 溫州 325000)
當前,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逐漸改變著人們對信息的接收方式、信息處理習慣以及信息反饋途徑等,也使得新聞媒體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將以往較為獨立的廣播、報刊、電視等多媒體在網絡的推動下,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網絡新聞評論方式還比較落后,僅僅表現在對刊發載體的改變,并不具備真正的“融媒體”傳播特點。
所謂的新聞評論,指的是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新近發生的且具有一定意義的新聞事件、事態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引發議論或直接發表意見的一種文體。現已成為互聯網平臺一個新興的發展模式,屬于新聞評論的范疇。就目前來看,我們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網絡新聞評論其本質上是屬于一種思想觀念較為狹隘的網絡新聞評論,具體指的是通過網絡媒體所進行發表的且與傳統新聞評論相似的意見性文章,可以將其具體劃分為傳統新聞評論和原創新文評論兩大類。
原創網絡新聞評論文章,是指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或邀請一些專業人員記者來撰寫相關的媒體評論文章。隨著我國網絡媒體發展的日益成熟,人們更加關原創內容,這種具有一定思想的網絡評論已然成為網絡新聞評論的主流。
傳統的網絡新聞評論,主要指的是利用網絡媒介對一些傳統的新聞評論進行轉載。我國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現狀,大部分新聞網站都隸屬于一些傳媒集團旗下,對主平臺資源進行搬運,不對其內容以及展現形式進行改變。
“融媒體”,作為一種新型媒體,主要是將媒介作為傳播載體,將一些傳統的媒體表現形式如電視、報紙、廣播等將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在人力宣傳、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最后實現資源、內容以及宣傳等方面的融合。之前傳統的媒體以一種分開并行的方式進行宣傳,而“融媒體”的傳播理念更多強調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宣傳方式,使其功能價值得到全面提升,將單一的媒體競爭變為多媒體共同競爭。
在網絡平臺中得以發展的網絡新聞評論,其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實現圖片、文字、動畫、音視頻等多媒體呈現,使網絡新聞評論的展現方式多種多樣,具有廣闊的空間以及可能性。
多樣化的渠道互通作為“融媒體”傳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面對微博、微信、客戶端等不同端口所呈現出的不同特點,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不再局限于web網頁,進而實現的是一種分時段、分群體、分平臺的“精準分發”特征。
網絡新聞評論還具有全天候的滾動播報特征,“融媒體”多樣化的傳播多渠道打破了網絡新聞評論原有固定的時間空間評論模式,實現了對熱點新聞隨時隨地發表意見、隨時更新個人網絡日志、隨寫隨發的社交網絡平臺等,實現了無時不評的碎片化網絡形式。
“融媒體”使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更具開放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評論本文的開放,網絡新聞評論不再像傳統新聞評論那樣具有一定的規范格式,“融媒體”下的評論方式更具多樣化的特征,有時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張圖片都可以進行表達;二是評論內容的開放,“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主要表達的思想是,每個網民看待事物的觀點總是不同的,在海量的網絡信息環境下,網民的評論具有多樣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三是評論主體的開放,使得網民們在網絡平臺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評論的主題更傾向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可以這樣說,“融媒體”的到來,讓網絡新聞評論在傳播渠道或者表現形式上都呈現新特征,更提供了新機遇。
有機遇自然也會有挑戰。“融媒體”在傳播方式上具有時效性、廣泛性、多樣化性等特點,傳統單一的新聞評論形式顯然與當下的傳播方式無法相適應,就目前的網絡新聞評論而言,傳統新聞評論只占據一小部分,大多數為原創網絡新聞評論,但其依然采用傳統新聞評論格式,對于一些自媒體上發布的評論又存在理論性不強、質量不高、引導力不強等現象。總之,“融媒體”下的網絡新聞評論傳播還要通過諸多的考驗。
網絡平臺的語言表達方式都是具有鮮明網絡特色的語言,常常在一夜之間爆紅,使得網民們爭相使用,具有很強的傳播力。相反,傳統的新聞評論常常表現為“正統、客套、呆滯、面無表情沒有活力的講話”,話語里多存在官話、套話、空話等。我國主流的網絡新聞媒體多具有這樣的風格,但人們普遍不太愿意接受,導致其傳播力較差。
我國網絡新聞評論選題多取自傳統媒體“編前會”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體現在“我說什么你聽什么”。但“融媒體”背景下的網絡新聞評論選題,多表現出“我想聽什么你說什么”,受眾占據一定的主體地位,因而,網絡新聞媒體面臨的重大難題在于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挑出受普遍關注的話題內容進行評論引導,牢牢抓住受眾的眼球,使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得到提升。
網絡新聞評論在“融媒體”下的一個最突出的改變在于,網絡新聞評論話語權由原來在少數媒體受眾手中,轉變到廣大網民的手中。其中跟帖式新聞評論和交流論壇是他們主要的評論來源,我們將它統稱為“網民評論”。它們之間共同的特點在于具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因而我們無法對評論的內容進行核實,也就無法保證其觀點的準確性和權威性。經常會出現一些網民盲目跟風以及肆意吐槽的現象,不符合網絡新聞評論公正、客觀、權威的要求。
“融媒體”下的網絡新聞評論在內容展現以及傳播方式上都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就需要不斷提升“融媒體”下的新聞評論傳播策略,使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網絡新聞評論的語言風格應輕松明快,具有一定的網絡特色,這樣有助于增強人們的閱讀興趣。現如今,越來越多網絡媒體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在文字風格上下起了功夫,以更加吸人眼球的方式進行網絡新聞評論,如“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 “垃圾電影,這鍋誰來背?”等網絡化的表達方式,深受網友的喜愛。
傳統新聞評論常給人一種“嚴肅刻板”的印象,而網絡新聞評論則可利用網絡平臺技術實現可視化的突破。隨著各項技術手段的成熟,為網絡新聞評論傳播的“可視化”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微信公眾號的“睡前聊一會”欄目中,文章具有可聽可讀的方式,深受人們喜愛,使網絡新聞評論的傳播朝著全面生動的方向發展。
我國網絡新聞評論經歷從對傳統新聞評論的轉載,發展到具有獨立的網絡原創新聞評論,最后成為構建出一個完善的網絡新聞評論體系。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新聞評論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對網絡媒體新聞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融媒體”使網絡信息傳播更具海量化和碎片化,網絡環境也更加復雜。雖然我國“融媒體”傳播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應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去看待“融媒體”傳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使網絡新聞評論更具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