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華
(營山縣廣播電視臺,四川 南充 637700)
隨著傳播環境的網絡化變遷和傳媒市場競爭的空前激烈,電視與網絡媒體激烈競爭將節目的創新推到了電視發展的首要位置。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新聞節目要保持慣有的收視主導地位,保持強大的傳播功能,只有具備創新能力,突破思維定式,才能推陳出新,獲得改變,才能在激烈的收視大戰中博得一席之地,獲得健康的良性發展。
1.虛假新聞制造及新聞有償
2001年,某雜志社就假新聞制作了“十大假新聞”欄目,原計劃為一次性專題,但欄目迅速成為投訴假新聞的地方,投訴資料不斷,而編輯部只能每年整理一次,大有不可控制的趨勢。虛假新聞與真實事實不符,會誤導大眾的情緒,嚴重起來可能危害社會。2006年某雜志記者由于買的西瓜不太好,未經調查便寫假新聞來嘩眾取寵,導致包括廣東、河南在內的地區西瓜很難賣出去。最后,國家質檢總局進行辟謠,在此之后才幫助瓜農挽回一些損失。
新聞有償作為不正常形態也已經被記者們視為常態,甚至行業的領導同樣也不認為新聞有償與職業規范相悖。這種通過直接的方式收取個人好處的后果是,記者很難熱衷于講求新聞本身的真實性。
2.“走穴”現象及其普遍
當下,新聞媒介如同許多演員一樣也存在一些相近的“走穴”行為。作為基層新聞記者,他們責任感缺失,并沒有在真正需要報道與關注的國計民生、社會難點、事實真相等方面出現和做出回應,相反的,他們更喜歡去那些不費力氣又可以拿很多好處的場合。譬如,他們參加各種新聞發布可以很方便地獲取個人利益和好處。一般情況往往是被采訪單位提前做好準備,約相關的記者去飯店進行宴請,在此過程中給其一些“辛苦費”。那么,記者往往不仔細進行報道,對于發現的問題更不會進行報道,純粹依賴于被采訪單位提前準備到位的匯報資料,寫被報道者需要的新聞,這樣便可以坦然接受“紅包”。
3.一些基層編外記者存在行為失范現象
現階段中,新聞機構在性質上還是屬于事業單位,在以廣播電視臺形式和方式進行運轉的過程中,一些非納入正式編制的編外記者便出現了。實際上,在進入21世紀后,多數電視臺便極其少量地增加正式編制記者,而非編制內的記者數量卻遠遠超過了正式編制人員。
基層編外記者一方面為新聞媒體提供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在另一方面也給其帶來一系列問題。媒體出于單位經濟利益考慮以及彌補自身隊伍建設的不足,聘用大量的編外記者。編外記者作為沒有編制的一方,其個人流動性非常大。編外記者需要一直沖在前線,與此同時其個人福利待遇又落后于編制內記者,心理出現不平衡,他們常常尋找機會獲得其他利益,作為個人補償。他們常常會以采訪的名義,借助于職務之便,拉關系,做生意,從中獲得個人私利。
1.增強基層新聞記者個人的責任感,加強個人行業自律
新聞傳播究其本質為傳受互動,沒有受眾便無所謂傳播。出于傳受渠道的構建和完善考慮,傳媒人接受法規約束及紀律約束是非常必要的,與此同時,我們傳媒工作者要自覺形成和接受行業必要自律意識。自律的增加便意味著他律的減少,相反依舊成立。通過行業自律獲得行業自由,在此基礎上傳媒可以獲得更多彈性和活動空間。記者自身職業道德水平的構建和提升,一方面要對其進行相關的專業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幫助其樹立法律限制和規范的約束的意識,不可隨意踐踏。
2.針對基層新聞記者不規范行為,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
原本上,行業自律是基層新聞記者提升職業道德、防范道德滑坡一種不錯的途徑。但是,我國傳媒行業在其組織方面天生存在不足,這便要求該行業除去自律外,也很需要他律。現在來說,真正對傳媒職業道德行為產生約束的東西很難得到執行,行政規章以及政策規定等等作為他律的一種方式依舊存在不足,非常急切地需要完善。舉例來說,《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道德準則》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以下要求:報道以事實為基礎,不得隨意編造,不夸大、不歪曲事實。
3.加強專業教育,提升基層新聞記者隊伍素質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的世紀,新聞傳播也成為第四大產業,在各領域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會持續放大。經濟一體化深入要求新聞傳播必須具有更加廣闊的全球化視野,基層新聞記者也必須具備更高素質?,F在來說,我們基層新聞記者隊伍盡管向高學歷與低齡化發展,但還是很難契合時代特征與要求,新聞教育非常有必要全面推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甚至是廣義上來說的社會新聞教育。我們一方面必須注重專業新聞人才自身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必須提升社會受眾現有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在基層新聞記者隊伍培育的同時,進一步對社會新聞傳播環境進行優化。
新聞采編是傳播活動整個環節中最關鍵的一環,新聞采編人絕不單單作為節目內容表達的載體,與此同時,他們也是節目具體內容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產品生產視角去看待問題,經過相互的構思以及創意,最終成為一個立體、完整的產品。在這之中,新聞采編人個人重要性的一面在于,作為個體的人具有靈活的思維能力以及智力開拓能力,可以和新聞受眾進行一些相關的情感溝通、感情交流。新聞采編人普遍存在社會責任缺失的情況,具體表現在,他們在新聞采編過程中一味地把收視率作為個人努力的目標和對象,為吸引大眾的關注和眼球不顧形象,使用非正常風格以及雷人、刻薄的言語,完全將傳播工作改編為其個人的一個秀,完全不顧自己所背負的媒體責任、社會責任,格調整體不高。獲得了一點個人名氣和知名度便驕傲、自喜,從而思想更加懈怠,放棄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素養積累。進一步還可能出現對社會冷暖漠視的情況,對民生現狀和人民關切的社會問題麻木不仁,對于社會問題,他們往往愿意做一個啞巴。我們的基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需要強化社會導向和社會價值,真正地了解社會現實和社會現實需求導向,面向社會急迫的社會民生問題進行收集和報道,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作為媒體人的責任感和壓力。
基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往往富有自主性,存在不少新聞采編從業者假公濟私,將新聞采編工作變成個人享樂的過程,這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基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預算管理。廣播電視臺在編制新聞采編財務預算前,應認真分析廣播電視臺資源,明確長期發展目標,以此為基礎科學地編制預算,增強財務預算的可行性。有些主管人員關注于如何使自己的費用不超過預算,但忘記了自己首要的職責是實現廣播電視臺目標,必須將預算目標與廣播電視臺目標融為一體。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要進行一次廣泛的動員,讓大家對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目標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還應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使廣播電視臺編制的財務預算具有客觀公正性和實效性。另外在制定預算指標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彈性,以減少過大的剛性給預算管理工作帶來的風險,使廣播電視臺的預算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應成立一個具有權威性的考核組,研究并建立一組適于本廣播電視臺實際的、易操作的考核指標,并制定一個可操作的考核獎懲辦法??己霜剳偷闹笇枷胧牵河兄诠膭罡鞑块T在積極、主動、優質完成所承擔任務的過程中精打細算、增收節支,防止弄虛作假、浪費資源??己说脑瓌t是:以預算為基礎,從嚴從細、量化到人。
本文基于基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現狀,力求發現提升基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水平途徑和方法。我們認為基層廣播電視需要提升基層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強化社會導向和社會價值,強化基層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