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數字藝術,作為一種依賴數字科技手段創作的藝術形式,隨著近年來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新興媒介的迅猛發展,其表現手段和表現方式也逐步豐富。從廣義上看,數字藝術是使用數字技術來實現的藝術創作。數字技術的發展程度制約著數字藝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數字藝術的發展需求也推動著數字技術的發展。
藝術是藝術創作者向藝術欣賞者傳遞審美意象的一種方式。藝術,是向人們打開(呈現)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這就是意象。數字技術的發展使藝術家在傳遞美感意象方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藝術家在創作上的需求也推動著數字技術本身的發展。數字藝術作為藝術表達形式的一種,具有藝術本體所具有的藝術特性,同時,數字技術的發展影響著數字藝術的發展,藝術家對于數字藝術創作的需求也推動著數字技術的發展。
信息革命,指由于信息生產、處理手段的高速發展,而導致的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變革,以互聯網全球普及為重要標志。信息革命萌發于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以后達到高潮,在二十一世紀還在繼續深化推進。信息革命從本質上說是人類傳播技術上的進步,而人類傳播技術的發展,也同樣推動著數字技術和數字藝術的發展。
信息革命加速了世界各地的信息傳播的速度以及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包括人們的思想傳播、宗教傳播、商業信息傳播等等,當然也包括藝術的傳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技術越來越成熟,通過數字技術創作完成的數字藝術通常以數字媒體文件的形式生成,例如:諸多種圖片格式(.jpg、.png等)、諸多種視頻格式(.avi、.mp4等)、諸多種音頻格式(.mp3、.flac等)等等。這種以媒體文件形式創作完成的數字藝術在信息革命時代下更有利于互聯網的傳播。同時,互聯網會使這種數字藝術的傳播范圍更廣泛、傳播速度更快并且跨地域性和時間性。
信息革命不僅改變了數字藝術的傳播范圍和速度,同時也改變了數字藝術的傳播形式,與此同時還改變了數字藝術的創作思路和特點,甚至催生出了新的數字藝術類型。
在信息革命之前,影像的傳播媒介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電影傳播,一種是電視傳播。而在信息革命下的互聯網時代,影像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傳播。基于這個特點,影像的創作者會利用有利于網絡傳播的數字化技術進行拍攝創作,且在創作過程中考慮作品是否有利于網絡傳播。如:網絡傳播的受眾、網絡傳播的內容、網絡傳播的特點等。
這種創作思考和創作習慣久而久之便催生出了一種新的數字藝術類型,即數字網絡視頻,數字網絡視頻包括網絡綜藝節目、網絡劇等等,是一種在信息革命背景下形成的數字影視藝術。
媒介變遷,作為信息革命的重要結果之一,主要指媒介形態發生的轉變,即傳統媒體轉化為新媒體的過程。在媒介變遷的影響下,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與傳播渠道得到了充分拓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界限也因此日漸模糊。
隨著信息革命的推進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信息的傳播方式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轉變:信息的傳播方式由單向傳播發展為雙向或多向傳播,信息的傳播形態由傳統的點對面式傳播發展為網狀式傳播。攝影,作為數字藝術的一種,在諸多年前,人們欣賞攝影作品的方式也許只能通過書籍、雜志、電視節目、影展等渠道來進行欣賞,而攝影藝術家也只能通過這幾個渠道來發布自己的作品,在信息革命后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通過諸多渠道來欣賞:博客或微博、微信公眾號或朋友圈、各大主流媒體網站論壇等等,攝影藝術家也可以通過這些渠道來發布自己的作品,甚至每一位攝影愛好者都有機會變成攝影藝術家。
數字藝術也在推進著媒介變遷轉型,隨著信息革命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發生了改變:由每天買報看電視來獲取信息轉變為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獲取信息。例如:關注央視新聞的微信公眾號等。一些藝術家了解人們的這種習慣,他們希望利用人們的這種習慣使其創作的作品更容易受到關注,因此這些藝術家希望擁有一個平臺來展示他們的作品。但是,普通的平臺并不能滿足這些藝術家們,因為有一些藝術創作成本相對較低、創作周期相對較短并且技術性強,例如:攝影、美術、微電影等。這些數字藝術需要一個可以迅速發表作品的平臺來展現,因此,在信息革命早期所誕生的博客形式不得不進行“媒介變遷”的轉型,轉化為當下的微博形式。這種形式可以降低數字藝術創作者的發表成本,而且可以得到最廣泛的受眾欣賞。從這個角度來說,數字藝術也在推進著媒介的變遷轉型。
文化轉型,指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替代舊的文化形態,表現為文化的變革、進步過程。實質是指特定時代特定民族或社會群體中主導性文化模式的新舊轉換過程,一般情況下指大的歷史尺度上所發生的主導性文化的根本轉變。
數字藝術,作為文化形態的一種,其發展與文化的轉型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數字藝術的發展也影響著文化轉型的趨向。
隨著信息革命后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文化互通越來越頻繁。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享受文化的饕餮盛宴。我國的文化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深受周邊發達國家文化的影響,以日本、韓國影響最為廣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文化開始發生文化轉型。我國本民族文化開始逐漸朝著多元化發展,其日韓文化成分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占的比重越來越高。這種文化轉型的現象也在時刻影響著數字藝術的發展。例如,“小清新”風格。最初在日韓兩國流行,隨后我國在文化轉型的過程中受到日韓文化的影響,隨后在數字藝術領域出現了一大批“小清新”風格的數字藝術作品。再比如說數字攝影藝術領域,出現了很多基于文化轉型所誕生的專業術語,如:日系色等等。可見文化轉型這一過程對數字藝術領域有著很深的影響。
同時,數字藝術對文化轉型的方向和趨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為文化轉型提供理論養分和動力。“小清新”一詞來源于數字藝術領域,后來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出現了“小清新”文化,影響了文化轉型。可以看出,數字藝術為文化轉型提供了內核動力。
以上,討論了數字藝術與信息革命、媒介變遷、文化轉型的一些關系。實質上,在信息革命的互聯網時代下,這種信息革命的變革促進了數字藝術的發展,信息革命使得媒介發生了變遷,媒介的這種變遷又促進了文化轉型。
在信息革命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引導和發展數字藝術便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處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每一個個體,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都應當保持本民族自身文化的優勢,牢牢扎根于本民族優秀文化中,吸收多民族文化精華,從而服務于數字藝術創作,同時,要批判地接受外來文化。對于發展數字藝術,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發展數字科技,數字科技的發展可以給數字藝術創作者提供更多的數字藝術創作方法,更多的創作思路。發展數字科技應根據藝術創作的需要緊跟時代脈搏來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和驅動力,只有創新才能帶動數字藝術的發展。例如:3D技術的創新給數字電影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更好的視覺表現方法,正是3D技術的創新,給數字電影表達帶來了全新的方式,給數字電影藝術在視覺效果方面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在數字藝術的創作過程中需要思考互聯網傳播的規律:互聯網傳播的廣泛性、互聯網受眾群體的差異性、互聯網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隨意性等等。在數字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只有充分考慮互聯網發展的這些規律,其創作的作品才會具有廣泛的受眾,符合時代特征,并且具有長足發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