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2017年7月27日,由劉偉強導演拍攝的《建軍大業》正式上映,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武裝起義、創建人民軍隊的故事。作為“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該片繼續沿用“星海戰術”,邀請了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等54位知名明星出演,據稱是“各種老戲骨、老演員和小鮮肉齊聚一堂,陣容覆蓋了大半個娛樂圈”。然而,互聯網上對于在紅色題材影片中采取“星海戰術”的評價褒貶不一,部分網民直接質疑影片“泛商業化”和“泛娛樂化”等問題。那么,“星海戰術”是否如網絡輿論所指責的是“洪水猛獸”,其在紅色題材影片《建軍大業》中具有怎樣的作用意義?
去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第90周年,《建軍大業》作為獻禮大片,上映時間又恰好選在8月1日前不久,本身就具備強烈的政治性質和宣傳意味,目的在于宣傳歷史、教育民眾。2016年12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現在高校學生大多是‘95后’,再過兩年,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也將走進高校校園。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對當代高校學生,黨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可見,黨性教育宣傳和軍隊形象傳播的主要目標對象理應是青年群體,紅色題材影片的目標受眾同樣也是如此。“小鮮肉”明星的參演突顯了革命領袖的年輕化,表明青年群體在戰爭年代的巨大貢獻,有力地激勵當代青年群體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當前“娛樂至死”的商業化時代,“小鮮肉”明星的出演恰恰迎合了年輕受眾的“追星”需求。依據心理學“暈輪效應”,明星的出演能夠吸引最廣泛的關注度,確保高票房收入,在市場化競爭條件下避免了喻國明教授所講的“市場上的弱勢化”所導致的“政治上的邊緣化”,為影片宣傳教育功能的發揮創造有利條件。據統計,《建軍大業》上映前,天涯論壇和微博平臺上關于影片的討論,超過90%的話題與明星密切相關。強大的明星陣容確保了影片在上映7小時內便取得將近4000萬的票房,上映4天累計1.96億。預售啟動當天,諸多明星粉絲團更是包場支持《建軍大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期以來不少紅色題材影片正是因為缺乏宣傳造勢致使知名度不高,傳播力和影響力遭到嚴重削弱。
美國傳播學家詹姆斯·凱瑞在著作《作為文化的傳播》中區分了傳播的“儀式觀”和“傳遞觀”,強調前者側重于關系的建構而非具體信息的傳達。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膨脹成為常態,一部時長大約2小時的影片無法完整講述建軍過程的全部信息,而僅僅只能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受眾主動尋找更為詳細的資料,更全面地了解建軍歷史,這也是《建軍大業》的宣傳理念和價值所在。誠然,影片本身就是立足于史料基礎上的二次創作,任何明星演繹歷史人物均不可避免會與史實及社會認知之間存在細微的偏差,但關鍵在于能否使受眾對該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產生基本的認知和深入了解的興趣。對此,《建軍大業》的“星海戰術”無疑是成功的。正如網絡大V“@姜小七seven”在微博上評論說:“若不是因為張藝興飾演了盧德銘師長,我可能至今都不會知道我軍歷史上還曾經有過這樣一位杰出的將領”,點贊量超過2萬次。
《建軍大業》上映后,不少網友批評影片全靠“星海戰術”吸引受眾,而過多的娛樂明星則削弱了核心思想內容的表達,甚至于受眾經常因為娛樂明星的出場出現“跳戲”現象,即:受眾對娛樂明星本身的形象已經定性,當其在演繹歷史人物時,受眾仍會受到原先角色框架的影響。但這本質上是受眾的“刻板成見”,不能歸咎于明星本身。一方面,紅色題材影片的表現形式與娛樂性元素在當今時代并非不可兼容。此次《建軍大業》大膽選用曾經拍過《古惑仔》和《無間道》的劉建偉當導演本身便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目的在于打破受眾對于紅色題材影片的“刻板成見”,因此不應再用陳舊的思維和標準去評判娛樂明星的出演。另一方面,娛樂明星也并非絕對演繹不了歷史人物,例如在《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中,諸多娛樂明星如曾志偉的出演便可圈可點,為影片增色不少。劉建偉導演多次在接受采訪時稱贊年輕演員拍攝時的拼勁,如果受眾僅僅因為他們以往的角色形象便否認其如今的付出,則明顯是不公平的。
綜上所述,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早已讓渡于“產品為王”,明星營銷本身就是影片宣傳推廣的一個重要環節,與核心思想內容的表達并不矛盾。參照美國科幻動作影片《復仇者聯盟》,其為了吸睛效果同樣采取了“星海戰術”,最后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因此,作為紅色題材影片的代表,《建軍大業》并不需要回避受眾關于“星海戰術”的質疑。然而,考慮到前期葉挺后人葉大鷹對歐豪的攻擊及隨后部分網民評論的不良影響,官方依舊關閉了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結果反而適得其反。網民“mensheviknz”2017年7月25日在天涯論壇上的發帖《〈建軍大業〉未上映,豆瓣已關閉評分,為什么這么害怕網友評價電影?》,在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內,其點擊量就超過了7000次,評論量也接近400次。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建黨偉業》還未上映時同樣關閉了豆瓣評分功能,同樣掀起了“話語控制”等負面輿論,這理應成為紅色題材影片的經驗教訓。
2013年8月19日,習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
依據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理論,新的傳播載體的出現總會產生新的傳播方式。在當前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決定了我們的宣傳理念和宣傳方式不能繼續停滯在傳統媒體時代,而應該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積極謀求創新,在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此次《建軍大業》邀請劉建偉擔任導演以及采取“星海戰術”等做法,便是一次成功的嘗試。而接下來,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克服傳統的思維模式,繼續謀求創新,在保證政治性的前提下積極融入市場化競爭當中,以點擊率、收視率、轉發率等指標為牽引大膽嘗試新的方式方法,增強紅色題材影片及其他主流宣傳產品的吸引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但另一方面,針對互聯網上的負面輿論,我們同樣不能聽之任之、消極應付,而應進行實時研判、及時引導,使網絡輿論服務于軍隊積極、正面的形象建設。在此次《建軍大業》的宣傳中,應聯動多家媒體平臺宣傳報道參演明星的幕后花絮,挖掘故事情節,盡可能淡化明星們的娛樂屬性,突出其拍攝時的拼勁,與軍人的血性本色緊密結合起來。例如,環球網2017年7月28日轉載《中國電影報》的文章《〈建軍大業〉監制:歐豪在現場拍吐了也沒用替身》,便使娛樂明星贏得了網友的點贊,文章還被中華網、網易、荔枝網大量轉發。此外,任何形式的輿論引導均屬于宣傳的一部分,理應為主題服務,建構起人民軍隊及革命領袖的積極、正面的形象。如官方微博“@建軍大業”的做法便具有借鑒意義,其早在影片上映之前便主動通過圖文形式詳細闡述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為后期贏取宣傳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