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新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2)
隨著我國新媒體行業的崛起與迅猛發展,傳統的新聞傳播教育方式面臨極大挑戰,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要求日益提高。新媒體環境下,山西省新聞傳播教育應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沖擊與挑戰,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
山西省新聞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即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復蘇階段。隨著1976年中國高等教育的撥亂反正,我省為滿足新聞事業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開始設置新聞傳播類專業或建立傳媒類專業院校,培養專業的新聞人才。
目前,山西省共有十四所高校設立了新聞傳播類專業。在專業設置方面,涵蓋了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等諸多相關專業。在各層次教學方面,我省高校中無新聞傳播學類博士點,僅有山西大學開設新聞傳播學類碩士點,其余均為本科教育。在學科建設方面,我省高校沒有學科為雙一流學科。在部校共建方面,山西大學、山西傳媒學院成為山西首批省部校共建卓越新聞人才培養基地,山西大同大學、長治學院也分別與大同市委宣傳部、長治市委宣傳部建立合作共建關系,在省內形成高等新聞傳播教育與新聞業界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在新媒體教育方面,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新媒體和數字媒體的在整個社會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山西高校開始開設新媒體相關專業。
師資問題是山西省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師生比過高,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育部規定新聞傳播教育的正常師生比應為1∶18,我省大多高校卻高達1∶30。且高校缺乏專修于新聞傳播類的教師,我省高校于近年才開始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年輕教師需要空間和時間提高教育經驗和實踐經驗,而原有的大多數教師畢業于中文系或其他學科。
資金在新聞傳播教育發展中所產生的作用日趨重要。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媒介的技術裝備價格日趨高昂,進入傳媒行業的要求相應提高,若要縮短學校理論教學到媒體業務實踐的距離,就必須具備完備的實驗教學條件。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對專業實驗設施都有極高的要求,演播室、實驗室等均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而我省沒有高校擁有完備的實驗教學設施,這導致學生對媒體行業發展趨勢的認識和分析存在一定偏差,知識、能力結構方面也存有嚴重的不平衡。因缺乏所必需的資金,一些科研項目也無法順利開展,最終導致一些重要的議題被延誤甚至放棄。另外,受到資金不足限制,我省高校對新聞傳播領域名師的吸引力較低,進一步導致師資力量薄弱的同時對優秀生源的吸引度也隨之降低。
隨著新聞傳播學專業的持續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現階段各工作崗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愈來愈高,在重視學歷與文憑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現階段我省新聞傳播類學生卻普遍存在實踐經歷較少、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在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方面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我省大部分高校根據專業培養理念和學校培養目標進行課程設置,在如今媒體急劇變化的時代選擇了實踐性的培養模式,即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培養目標,理論課程服務于實踐,聚焦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落實,側重學生日后工作的操作上手,著力打造過硬的實踐型高校、實踐型專業的品牌。而在除學校組織的實踐形式之外,學生難以做到自主學習與實踐,學校提供的實踐平臺主要為校級媒體平臺,平臺規模相對較小,存在很大的學校特色,不能很好地充當實習平臺的渠道,大部分學校既沒有做到拓寬對外實踐渠道也沒有加強校內媒體建設,同時也沒有在教學中養成學生的實踐習慣。
師資力量是學科建設的核心。新聞傳播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有從事實踐的專業經驗,才能更好地培養人才。在師資的選擇方面,高校大都看重教師的學歷和科研能力,比較忽略新聞業務的具體操作水平。新媒體時代,新聞教師的專業從業經驗更為重要,新聞傳播教育亟須打破常規,放下在學歷、職稱上的限制,調整師資隊伍,引進專業性新聞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培養,對一線教師進行新聞知識、新聞技能的培養和學習,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山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山西省的新聞傳播教育也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歷程。新聞傳播教育想要穩定發展,就必須尊重歷史傳統和文化精神,在此基礎上,做出科學的定位。三晉文化課程是我省新聞傳播教育的特色課程,在新聞傳播教育中可以加大三晉文化課程的比重,弘揚和傳承我省的優秀傳統,形成和發展我省新聞傳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
當前我省大多數高校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但是從現如今社會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新聞傳播類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新聞理論知識,更要在此基礎上掌握“采、寫、編、評”等專業技能,尤其是功能萬千的新媒體技術。新聞從業者只有掌握大數據信息,深入分析、挖掘海量的數據,才能發現藏在數據背后的真實內容,從而更好地服務大眾,傳播新聞。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的要求,高校的新聞傳播教育應更加注重培養有大數據觀念、能夠處理大數據信息的DT型人才。
要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自我革新。但同時也應該有堅守不變的傳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新聞傳播人才的堅守。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是新聞傳播人才的追求。作為學科建設的主體,各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應不忘初心,抓住機遇,在堅守中積極創新,更好地與媒體、社會接軌。
新聞傳播教學不僅需要教授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密切聯系實踐活動,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為了更好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高??梢圆扇∪灰惑w的教學模式。三位一體是指課堂、媒體、社會,也就是將專業知識、媒體實習與社會實踐三者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輔以實踐鍛煉,理論聯系實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同時,高??梢耘c媒體簽訂協議,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寒暑假期間盡量多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新媒體環境對新聞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處理大數據信息的能力。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高校不斷改革、創新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模式。因此,山西省高校的新聞傳播教育要緊隨新媒體環境發展的步伐,加快推進新時代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山西省乃至全國輸送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