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電視臺,湖南 長沙 410007)
電視晚會至今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冬夏,而今隨著經濟的發展,觀眾對電視晚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導演在其中起著重要的協調和把控作用,既要確保晚會的創新性和豐富性,又要使晚會編排合理、銜接得當。所以,筆者就此導演的重要性和把控點展開討論和研究,使晚會內容和效果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
(1)節目編排審核。眾所周知,晚會圍繞主題展開,而節目也要有主題特色,優質的節目能吸引觀眾注意力,在笑點和淚點上與觀眾契合,形成共鳴。所以導演要發揮其節目編排和審核的作用,保留優質節目,使晚會積極向上、豐富有趣。此外,在特殊的日子還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例如小品,一般都是在娛樂的基礎上反映社會現實,起到教育的作用,導演要控制小品時長,發揮其教育意義。再如開場歌舞,一般春節等大型晚會的開場歌舞要大氣、恢宏,決定了接下來節目的基調,為后續節目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導演在選擇開場歌舞時要慎重考慮,第一時間吸引觀眾的眼球。
(2)人員協調配置。大型晚會的參與者較多,例如:演員、主持人、燈光師、攝像師、音響師以及幕后工作者,人員與人員之間只有保持默契的配合關系才能呈現出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導演是確保人員之間協調性和配合性的重要因素。而鍛煉參與者之間的默契主要靠重復彩排來完成,參與者要有愛崗敬業和吃苦耐勞精神,能承受強度大、重復性強和精神高度緊張的彩排工作。各環節之間的時間也要搭配得恰到好處,什么時候進音樂,什么時候打燈光,這都要看節目需要呈現的效果,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節目的視聽效果,達不到激發情感的目的。
(3)流程監督管理。晚會導演和電影導演有所不同,電影拍攝效果不佳可以反復來過,鏡頭也可以通過后期合成拼接,甚至疏漏部分可以補拍,而很多晚會都是以直播的形式呈現的,這就對節目流程的銜接和節目呈現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演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即是確保節目流程的銜接性,加強彩排過程的監督管理,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方案,盡可能地降低事故風險,確保晚會的順利進行。
(1)主題內容。一般來講,電視晚會都會圍繞主題內容展開,節目的設置也具有濃厚的主題氛圍,而導演的首要工作即是明確核心思想,突出主旨內容。而節目的配置既要貼近生活,與觀眾息息相關,又要與主題契合,與時俱進。具體把控方法分為以下幾點:其一,導演應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晚會內容要具有弘揚文化或滲透教育的意義,題材要積極向上,滿足新時期的發展形勢;其二,節目內容要與主題契合,導演要將節目與舞臺效果、道具布景以及燈光音效之間緊密結合,通過借助這些外界因素來營造節目氛圍,確保節目質感;其三,主持詞要緊扣主題,趣味性強,能有效激發觀眾的好奇心,讓其對接下來的節目抱有期待。另外還要起到承上啟下作用,提升晚會的銜接性和整體性。
(2)節目質量。晚會的精髓在于節目質量,所以導演要將其作為把控的重點內容,應選用專業化的評審團,將節目按歌舞、小品、相聲、雜技、魔術等種類分化,確保晚會在內容上的豐富性,再篩選出題材新穎、結構合理、效果顯著的節目作為候選,擬定初級節目名單。接下來導演要組織預選節目排練,增強演員與演員之間、演員與舞臺道具之間以及演員與工作人員之間的磨合度,內容上可以適當調整,達到最佳的呈現效果。除此之外,導演還應考慮到晚會直播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制定緊急預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3)流暢度。確保晚會流暢度是對導演提出的基本要求,由于節目眾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后續節目的有序進行,打亂原有的計劃。所以,導演要從節目本身和外界因素兩方面入手,節目本身問題主要是突發情況和銜接不當,這就需要在一次次的彩排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外界因素的種類較多,如燈光、音效、舞臺、道具等,各環節負責人要加強檢查管理力度,確保整體的協調性。
(4)主持人。主持人在晚會中起到控場和銜接作用,要具備專業素質和隨機應變能力,導演在選擇主持人時要綜合考慮外在形象、內在素質和應變能力,提高晚會的銜接性,還要按照晚會的風格挑選合適的主持人,比如中秋晚會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親和力,與中秋佳節闔家團圓的主題思想吻合;娛樂性質強烈的文藝晚會就要求主持人互動能力強,能活躍氣氛;國慶晚會要求主持風格莊重、大氣。
總而言之,導演的專業素質和經驗能力對晚會效果能起到間接性的決定作用,尤其在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的今天,觀眾對電視晚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的評價反饋功能也增強了晚會的互動性,導演要不斷完善自我、創新工作形式、豐富晚會內容,獲得觀眾的青睞和好評,為提升電視晚會的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