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大學音樂與傳媒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4)
電視專題片是電視媒體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節目類型,它是通過電視媒體對某一選題進行專門的、深入詳盡、多層面、多角度的報道。或者我們身邊新近發生或發現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或者社會熱點等給予集中的、深入的報道。專題片不同于新聞片,它不追求時效性,而是注重歷史、文化層面和社會的價值的再現,雖然它有新聞片的一些痕跡,但與新聞片有著本體上的區別。它主要特點是尊重與揭示事實和真實自然的人以及人性本質,因此具有頑強的藝術生命力。電視專題片和其他影視作品一樣,根據不同風格可以分為表現型、政論型和紀實型。表現型電視專題片的特點是表現現實生活,但在現實生活基礎上滲透入創作者的思想,使全篇更具有藝術性。政論型電視專題片的特點是,發表一些創作者對社會上的一些事件的看法,引發觀眾的共鳴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專題片傳遞的觀念。紀實型電視專題片的特點是風格比較自然,能更好地反映社會生活等方面,彰顯紀實風格。
電視專題在選題上的策劃很重要,它是一部片子的靈魂,而選題的關鍵之處在于挖掘和表現它的內涵價值,選材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讓觀眾感覺到它深刻的思想內涵,與觀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在情感上產生共振,達到心靈層面互動。其次,還應該從制片的理念上進行深層次策劃,使用紀實性的手法進行表現,使觀眾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再現。這是一種平視化的、親民的意識表現形式。所以,在制片時,要從受眾心理的角度給專題片定位,彰顯其平民意識。
專題片策劃很重要,它不僅僅是一兩個創意,而是許多創意的組合。專題片的策劃過程就是用理論支撐實踐的過程,這就要求制作者具有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累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還要對電視專題片的特點和優勢了如指掌。同時還要求專題片的創作者具備比較高的思想文化理念、藝術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一部優秀的、有內涵的、高質量的專題片。另外,還要經常到現場采訪,掘取大量素材,聲畫同步是電視專題片獨有的魅力。所以應盡量采用真實的現場資源以突出電視專題片的真實感。電視專題片的文稿是電視專題片的骨架,要想創作出一部出色的電視專題片,首先就要認真研究電視專題片的骨架——文案。獲取好的電視素材之后,創作者就要使用強大的文案功力,對素材進行深度剖析,以表現主題為根本出發點,緊扣主題,才能打動觀眾,吸引觀眾的情緒,從而打造出理想的電視專題片“骨架”。
電視專題片的畫面,是組成電視專題片的血肉。在電視專題片創作當中,畫面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創作者要高度重視,應時刻根據片子的主題思想來思考、策劃、組織、拍攝畫面。始終要讓畫面說話,給觀眾以眼見為實、感同身受的感覺。要通過合理的拍攝技巧以及后期制作蒙太奇的藝術手法運用,把一個個獨立的畫面銜接成為連貫的承上啟下的有血有肉的畫面組合體,才能更充分地表現主題事物,吸引觀眾的眼球,加深觀眾對事物的直觀認識和深刻理解,從而有效地調動觀眾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
專題片中的聲音包括配音解說、同期聲、現場音以及背景音樂、音響等。電視專題片的配音解說是以畫面和解說詞為創作基礎的,不同的專題內容和風格,就要運用不同的有聲語言進行解說。這就要求播音員必須結合畫面和解說詞,深入思考,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把主題內容內在的真實感情充分表達出來,從而起到傳情達意作用。另外,在電視專題片中恰當地運用同期聲和現場音,可以讓觀眾對主題思想更具親近感、現場感和真實感。如果在電視專題片中再恰當地配以背景音樂、音響,則能更好地描繪環境、烘托氣氛、升華情感,從而充分地影響和感染觀眾,讓觀眾融入電視專題片的主題思想之中。
電視專題片的文稿、畫面、聲音都是電視專題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之間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和諧統一,便構成了電視專題片的骨架、血肉、靈魂。三者有機結合、靈活運用,特別是恰當的細節描寫配合特寫畫面以及背景音樂作幫襯,再加上后期制作時蒙太奇手法的巧妙運用,更能讓電視專題片聲畫互動、鮮活動情,充滿藝術魅力。一部好的電視專題片,不僅要好看,更要有思想,好的思想是一部優秀電視專題片的核心。電視專題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創作涉及方方面面,這需要我們從業人員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因此,在電視專題片的創作中,創作者就要以“大浪淘沙”的魄力,在大量的題材面前,用“火眼金睛”之威力,來精心選取素材,確立片子所要表達或要反映的主題。
只要創作者始終保持強烈的創作欲望,堅持不斷學習積累,并堅持經常深入普通大眾,貼近百姓生活,就一定能夠成功創作出有思想、高質量的電視專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