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北京 100005)
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數字化、網絡化、集團化的浪潮讓各類學術期刊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學術期刊如何在現在這種發展浪潮中保持并提升自己的學術影響力與傳播影響力,是當前眾多學術期刊都面臨著的問題。除了找準期刊定位、選取優秀稿件之外,編輯加工也對提升論文的影響力有重要幫助。編輯加工覆蓋了學術期刊從最初的策劃到最終出版的整個過程,是學術期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就將以《北京中醫藥》為例,探討編輯加工如何提升醫學科研論文的影響力。
論文引用率是當前一種較為直觀的評判學術科研論文影響力的標準,盡管這種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質疑,但對已發表論文的引用與被引用狀況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學術論文的水平與層次,整個學術期刊的引用頻次與影響分子也會影響到它的層次評定。提升論文影響力除了爭取優質稿源之外,論文的后期編修加工也對提升論文被引用頻次有著很大作用,有很多作者的論文都不乏研究的新穎性與前沿性,但受撰寫技巧限制,論文的內容無法完整地表現出來,論文失色不少。此時,通過編輯的編修加工工作,論文可以得到更完美地展現,對提升論文的學術影響力與傳播力度有著很大作用。然而,當前眾多期刊都著力于爭取優質稿源,對編輯加工這方面沒有進行重視。
除去通過論文的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判定期刊與論文影響力之外,學術期刊的品牌形象也是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學術期刊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定位,明確期刊的受眾范圍,構建自己特有的、優良的品牌形象,方能在如今這集團化、網絡化的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為達到品牌形象構建效果,除去在選稿時多加斟酌之外,編輯加工也有著很大作用。編輯加工對論文遣詞造句的加工,對論文及參考文獻格式的統一,都對整個期刊的固定形象的營造有特定作用。以《北京中醫藥》雜志為例,這一雜志致力于中醫藥方向與中西醫結合方向的學術交流,服務于臨床,開創了諸多特色欄目,突出了中醫特色與北京特色。《北京中醫藥》在選稿時,就對文章方向進行篩選,選取符合期刊定位的論文后,再由編輯部與作者共同加工,將論文格式與語言風格規范化,使之符合《北京中醫藥》這一雜志的風格,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北京中醫藥》被眾多數據庫以核心期刊收錄,在中醫學界有著較大影響力。
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提升需要內外兼修。“內”即指提升期刊論文的內容質量,提升論文被引頻次;“外”即指對外傳播學術期刊的良好形象,二者缺一不可,編輯在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論學術期刊的載體與形式如何變化,期刊內容質量始終是期刊生命力所在。期刊內容質量的提升不僅包括對論文的選擇與加工,還包括整個期刊的總體、選題與特色欄目的策劃,發掘、優化、催生精品名文的誕生,培育學術新人,開展學術爭鳴等等。
期刊的策劃包括總體策劃、選題策劃與特色欄目策劃等。總體策劃包括刊物定性、定位及其裝幀設計風格的確定,選題策劃則是指依據期刊定位與發稿方向,由責編或欄目主持人來對整年期刊論文的選題計劃進行規劃,力求創新、質量與實用性。特色欄目則是整個期刊的最大看點之一,特色欄目的開辟需要依托地域特色、前沿性問題等等。以《北京中醫藥》為例,它是面向醫學界的學術型期刊,主要發稿方向為中醫的臨床治療以及中西醫的結合,具有北京特色、中醫特色,現有老中醫經驗、學術探討、臨床報道、中藥與方劑、針灸經絡、實驗研究、短篇報道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很好地體現了期刊的特色。
編輯除了審校、規范論文之外,還應對論文的創新性、原創性進行判定,關心論文對所研究對象的促進程度,發掘、優化精品名文,這些論文應當具有創新性,而不是對現有結論的簡單、無意義的重復。編輯還應注重與作者之間的聯系,對于學術新人給予一定的關心與幫助,對于投稿的學術批評文章,言之有物,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要給予鼓勵,一定的學術批評對學術的發展與推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術期刊的影響力還包括它在地方、期刊界、學術界、媒介網絡上的影響力。要在這些平臺上傳播期刊的良好形象,編輯就應積極參與學術會議與學術爭鳴活動,開闊視野、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在提升專業能力之余,編輯還應注重人文關懷。一本優秀的期刊,必定擁有深厚的人文情懷,它是對生命、學者、道德的尊重,是對社會的關懷。在網絡化迅速發展的現在,編輯還應當需要重視期刊的數字化與電子媒介的傳播,對文章進行專業化選編與數字化重組,利用網絡與電子媒介進行期刊內容的傳播。《北京中醫藥》與中國知網、維普、萬方數據庫的合作,獲得了很大成功,論文的下載量大幅提升,實現了內容與技術,編者、作者與讀者的融合,知識的傳播速度加快,期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論述編輯的“內外兼修”之余,編輯最本職的工作也不容忽視,編輯對整篇論文的審校與修改是論文發表前的重要步驟,論文的表達方式會影響其被引用的狀況。當前,醫學論文在題名的擬定,關鍵詞、摘要的寫作,參考文獻的格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故而,本文就將具體闡述一些編輯加工的技巧。
題名是整篇論文最為顯眼的部分,他應當體現出整篇論文的核心觀點。但在審稿過程中,常常會發現題目過于寬泛、過大、過長或過短,使用并不被廣泛承認的縮寫,表述有歧義,文不對題,過于拔高文章層次等問題。因此,在具體的編輯加工過程中,編輯在使題目符合規范的同時,也要注意讓題目恰當的反映研究的范圍與深度。例如,將題中表述不清的“一種、新的、探索”以具體的技術或發現來替換,盡力將創新點起個名字以便引用與查閱,避免歧義,題目應當簡潔明了。摘要、關鍵詞也應簡潔明了,摘要應完整、簡潔的概括論文的內容與創新點,不宜過長。關鍵詞應當緊扣文章主題,讓讀者在閱讀完摘要與關鍵詞后就能大致了解文章內容與創新點。
醫學論文的正文通常包括案例、結果與討論三個部分。首先要保證的是資料、方法與結果的真實性與精確性,切忌謊報案例及結果來達到論證的目的。在陳述案例與方法時,要注意對案例的完整表述,不可忽視細節,同時,要注意醫學術語使用的準確性。受醫學術語的龐雜性影響,經常出現誤用醫學術語狀況,這會對文章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造成極大影響。部分學者在將案例進行對照實驗研究時,沒有計算二者的P值是不是小于0.05,就直接進行計算、分析與討論,最后結果卻不可用。因而,在進行統計分析時,一定要注意模型使用與計算流程的科學性與精確性,盡量避免漏算、誤算而影響論文科學性的狀況。最后,醫學論文一定要尊重倫理道德,不能暴露病人隱私,也不可出現為追求學術成果故意改變藥物成分與劑量的狀況。
在檢查稿件時,參考文獻是出錯最多的部分,在按照作者列出的文獻與注釋前去檢查時,會發現頁碼錯誤或是根本就找不到相關內容的狀況,不僅會誤導讀者,同時也是對原作者學術成果的不尊重。引用的參考文獻首先要經過挑選,確保科學的、有說服力的文獻;其次,要仔細核對參考文獻,尤其是英文參考文獻部分,切忌不要顛倒作者的姓與名,核對單詞的拼寫;再次,引用的文獻要忠實于原文,不可隨意篡改原意;最后,要按照期刊的著錄格式進行標注,各刊各人的參考文獻格式可能都不盡相同,作者在投稿時就應仔細閱讀相應格式要求,編輯再進行核對與審核。
編輯加工對于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提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編輯首先要保證足夠的專業能力,細致、耐心、專業,同時保有一定的人文關懷與道德素質,方能適應新時代對編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