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報社,河南 鄭州 450008)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科技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傳統出版業已經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編輯在傳統出版業轉型期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編輯對作品的加工與整合而生產出的新的文化作品,應經得起時代的檢驗而成為經典和優秀的作品。這就對編輯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多的和新的要求,再加上出版單位已經變成了企業,成為了市場競爭的主角,為了在市場中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出版單位和出版市場對編輯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編輯人員的素質呢?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發展,為我國的出版產業帶來了生機與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出版單位變成事業性質,但是以企業進行經營后,越來越多的個人和公司都想進入到出版行業,以獲取更多更大的利潤。另外,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外國資本進入印刷行業,必然會對我國的傳統出版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在自媒體、電子出版物、外國大型出版公司的猛烈進攻下,傳統出版單位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而且危機四伏。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廣告業主做廣告有了更多的投放廣告的渠道,在眼球經濟的刺激下,受眾成為了不同媒體搶奪的對象,這就需要編輯人員要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時刻保持著對市場的敬畏之心,為贏得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編輯人員除了應具有市場競爭意識外,還應具備團隊合作意識,以更好地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信息社會的到來,使得社會的分工更加精細化,以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存在的弊端是不同工作人員之間的互相幫助缺少了。無論是報社、雜志社還是出版社,無論是出版報紙、雜志還是圖書,都不是一個編輯能完成的工作。比如,出版社要出版一本圖書,就需要有策劃編輯、文字編輯、美術編輯、校對,還需要有市場銷售人員的合作。因此,培養編輯人員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至關重要。
出版單位改革后變成了企業,出版單位自負盈虧,出版單位負責出版人員的工資發放。因此,出版單位為了生存下去,為了能夠有足夠的錢給員工發工資,為了本單位能夠更好地進行發展,出版單位必須學會經營,必須面向市場,以期能夠在市場中獲得利潤。作為出版單位一員的編輯,也必須具備市場意識,精通市場營銷。編輯所出版的作品必須受到受眾的喜歡,才能使讀者愿意掏錢購買,出版單位也才能獲得利潤。編輯在策劃選題時,首先必須要考慮選題是否具有市場價值,出版后讀者會不會喜歡,會不會掏錢購買。要做到這些就要求編輯必須精通市場營銷,必須具有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
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知識的增長越來越快,作為媒介編輯,應該時刻走在信息社會發展的前沿。編輯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還有熟悉多個領域的發展動態,不僅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更要掌握社會科學知識。
創新是國家興旺的不竭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動力。出版單位也是企業,也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下去,因此作為出版單位產品生產者的編輯,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具備創新能力。出版行業相較于傳統行業來說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行業,這個行業的產品可以改變人的思想,因此具有特殊性,因而在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在摸索中不斷前行。從這個角度來說,編輯只有敢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才可能編輯出引領時代潮流的作品,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受眾,從而使出版單位獲得更多的利益。
通過研究歐美國家的出版史可知,一些大型的出版公司能夠出版出經典的、流行的作品,而且能夠長久的興旺發達,究其原因可知根本原因在于創新。因此,作為編輯,開展編輯工作不是對作者的稿件簡單地進行文字加工,而應包含著編輯個體的創新性工作。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在不同的時期,編輯在對作品進行創新時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從作品來說形式與內容的創新一直是提高稿件質量和作品暢銷的前提。無論編輯在形式上怎樣進行創新,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內容,都是為了讓產品更好地進行暢銷。這就要求編輯在進行創新時,要把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使形式更好地表現出內容,進而提高出版物的質量。因此,編輯要及時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前沿文化與科技,從而擴大知識面,為創新融入更多的知識,進而推動文化不斷向前發展。
面對新的出版形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想使出版單位在市場競爭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取得更大的效益,就必須要求編輯在具備傳統編輯素養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學習,更新編輯觀念,不斷地提高工作技能、政治素養、業務水平等,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對編輯個體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