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廣播電視行業急速發展,全面播音主持專業的高校開辦規模也不斷增加。當今我國設立了播音主持專業的高校多達500多所,畢業生每年有幾萬人。在新形勢下,傳媒行業正在面臨著十分難得的發展契機,但是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卻無法滿足市場的發展需求。一方面,很多電視臺、傳媒公司找不到滿意的主持人;另一方面很多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經歷了多年學習,往往在崗位招聘中鎩羽而歸,造成就業困境。可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供求十分矛盾,錯位、斷裂問題十分嚴重,人才輸入和社會需求嚴重過節。這就需要轉變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多元化渠道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播音主持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不同于普通的藝術教學,該專業主要是以語言為核心,綜合借鑒表演、曲藝等研究成果,多年來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體系與方法。而在教學過程中,言傳身教的人才培養方法缺乏邏輯性和系統性,無法對學生產生啟發。還有些高校忙于擴招,導致軟硬件無法跟上學生需求,知識教學也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缺乏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不重視學生在社會上的實踐環節。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媒體行業中所涉及的崗位非常多,這就需要對崗位人才進行細致劃分,不同崗位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能力有著不同要求。但當今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養模式十分相似,一般都是廣播電視播音學、新聞傳播學、語言文學與美學、心理學等各項內容,并且很多課程都過于理論化,無法培養出復合型人才。由于每個高校無法發揮個人優勢,無法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這就導致就業難,高不成低不就。
當今很多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忽視了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層面上的培養,課堂實訓也流于形式,教師在實際實訓設計當中缺乏指導工作,學生因為課時限制,在參加實訓過程中所獲得的機會并不充分,課后實踐由于缺乏設備和崗位工作環境,難以掌握節目錄制的全過程,得不到實戰練習的機會,逐漸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校需要打破傳統的滿堂灌人才培養方法,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主攻方向,重點培養學生的強項和特色。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方法是以一項主攻方向為基準,并延伸到三到四個副選方向。在教學初期要以嚴謹的理論教學為主,保障學生的基礎知識扎實、到位。之后在課程上對專業知識進行細化調整,結合廣播電視節目類型劃分為多種主持課程,包括綜藝、新聞、教育體育、購物、育兒、財經、樓市、汽車、電競講解等適應市場需求的各種類型節目。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和特點,選擇一個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課程,剩余的課程都作為副選課程。而副選課程中更需要加入一些企業職業培訓師、窗口服務人員培訓、市場營銷、企業企宣等一系列與語言溝通、形象氣質有關的課程內容,讓學習播音主持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來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一旦畢業之后到了看似非專業的領域去工作,其自身優勢就能體現出來。例如標準的語言表達、良好的溝通能力、靈活的思維模式、較好的形象氣質等這些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自信,從而晉升的空間更大。教師在給予學生合理的發展建議同時,也要挖掘學生的特長,明確研究方向,學生在選定課程后,可以重新編組分班,不同類型的學生由專業性更強的教師教育,保障教學的專業性與目標性。此外,在課時分配層面上,需要逐漸向社會實習環節傾斜,加強學生校外實踐,學生在一個學期學習總結完畢后,通過實際來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個人能力。主選和副選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保證了學習共性、學習個性,同時也突出了一專多能的理念。
為了能夠提高專業化人才培養質量,需要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優化課程體系、拓寬知識渠道,以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核心和基礎。科學設置專業體系,讓學生在掌握某種節目類型基礎技巧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在某類節目中的主持特長。包括語音精準、語言流暢、思維敏捷等。在此期間,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在實踐當中的表現、愛好,幫助學生做好精準定位,明確學生在未來學習當中的主攻方向。在大三開始,即可開展專業細化培訓工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個人主攻科目,選擇更擅長的節目類型。
由于播音主持專業需要較強的實踐性,這就需要讓教育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媒體市場所需要的人才。通過強化和傳媒行業間的合作與溝通,避免出現封閉教學模式,結合企業的力量,保證人才培養的適應性。開展校企合作不是為了完成一檔節目,而是以節目作為載體,在節目中創造復合型人才,將傳統課堂模式融入到開放環境當中,將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等待就業編程主動擇業。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策劃主持節目,通過企業平臺展示個人能力,讓學生有更多鍛煉、發展的機會,形成良性循環。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制作節目中的要求,熟悉工作環境,從而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朝向綜合化發展,這就需要確保高校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多元性,探究新的人才培養方法,先從校內做出改變,后加強與市場間的聯系,這樣即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1]呂煒.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新聞知識,2012(5):68-69.
[2]楊寧.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創新發展[J].天中學刊,2014,29(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