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廣告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探究廣告創作與表現手法始終是廣告傳播關注的焦點。因此,本文主要通過案例分析法來探究情感訴求廣告的表現形式,提出情感訴求廣告的發展方向。
傳播學理論中提到,廣告傳播的說服方式有兩種:情感訴求方式和理性訴求方式。關于情感訴求廣告的內涵,計維斌、蔡小于在《廣告心理》一書中對情感訴求廣告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情感訴求廣告指廣告策劃者通過極富人情味的訴求方式,去激發消費者的情緒、情感,滿足消費者自我形象的需要,進而使之萌發購買動機,實現購買行為。”因此,情感訴求從消費者的心理著手,抓住消費者的情感需要,訴求產品能滿足其需要,從而影響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印象,產生巨大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當廣告主題確定之后,我們都會尋找傳播元素去表達廣告主題,一個感染力強的廣告往往和情感訴求密不可分,廣告如果建立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上,會對消費者產生強烈的影響。
廣告中必不可少的傳播元素有很多,比如顏色、插圖、標題、文稿、廣告歌曲等,都和情感體驗產生聯系,比如綠色讓人聯想到春天萬物復蘇,白色讓人感覺很純潔,黑色會令人不安。廣告插圖可以喚起人們美好的聯想和積極的體驗,比如房地產廣告的插圖,經常讓受眾聯想到住進樓盤的美好生活。那么,標題和文字也就是廣告文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廣告文案富有感染力可以有效說服受眾,感情詞用多了,有利于打動人。比如,溝通從心開始,愛她就帶她吃哈根達斯。廣告中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元素就是廣告音樂,優美的旋律和富有情趣的歌曲具有較強的感染效果,廣告歌曲可以凸顯主題也可以加強傳播效果。廣告也創造幽默情境,在引起人們購買興趣的同時,能有效緩解受眾的壓抑情緒,在一種諧趣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廣告傳遞的信息,并同步完成對商品的認識、記憶、選擇和決策的思維過程。通常幽默元素在國外廣告中運用較多,比如塔巴斯科辣醬的廣告,運用胖子和蚊子的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辣醬到底有多辣。綜上所述,廣告中情感訴求的表現方式豐富多彩,無論哪種元素都可以將情感與受眾溝通交流,來表達品牌的理念或產品的特性。
情感訴求是尋求認同、塑造品牌的最高境界,麥當勞做得很好。麥當勞,我們熟知的快餐品牌,從“時刻充滿歡笑”到“我就喜歡”,麥當勞把對消費者的情感訴求升級到談戀愛的地步,這句排他性的廣告語把品牌變成了極具個性、完全非理性的人,實屬高明的營銷方式。
麥當勞早餐產品線了皮蛋雞肉粥、酸菜脆筍雞肉粥和咸蛋黃雞絲粥三款產品,這款印著“雞粥物語”的粥碗,很快在社交網絡上走紅,成為消費者達意傳情的最佳選擇。中國消費者而言,往往最先滿足的是味蕾,傾注其中的感情似乎很難讓他們感同身受,然而麥當勞做到了。當你將美味的粥喝完,你會在碗底看到一句款款深情的句子:你吹一口氣,我心里便泛起波瀾;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聽說你很累?剛好我很暖;看你隔著騰騰熱氣,我好像發燒了……當然麥當勞的這一營銷舉措絕不是隨意的,它深諳中國文化的奧秘。中國人的早餐必不可少的就是粥,喝粥會給人舒服的感受,賦予自己能量,當粥的美味和溫暖彌漫在全身時,在碗底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句句詩詞,讓消費者會眼眶濕潤。情感營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打動人心。品牌要實現目標必須找到品牌或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某個刺激點,這個點麥當勞找到了。
情感消費時代,消費者更看重的是感情上的滿足,心理上的認同。因此,誰更能打動消費者,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
現實生活中的廣告多數是感性訴求與理性訴求相結合的方式,但凡成功的廣告都存在這兩種訴求方式,只是比例多少的問題,感情訴求讓消費者產生情感反應,理性訴求讓消費者產生深層的理性認知,針對高卷入的產品,還是要加入更多的理性訴求,讓消費者從心底接受產品。
近年來,微電影廣告井噴式發展,成為情感訴求廣告需要拓展的領域。產品在微電影中的植入方式多樣,臺詞設計,產品造型,招牌展示等,但是不少微電影情節設置過于牽強,生拉硬拽電影情節,給品牌帶來較差的傳播效果。比如999感冒靈廣告片《有人偷偷愛著你》中,“尋找動脈”和報刊亭兩個劇情不容易看懂,應該是廣告腳本設計上的失誤,給受眾帶來模糊的感覺,如果腳本與產品結合緊密,傳播效果更佳。
企業在進行品牌營銷的過程中,要從廣告受眾的基本情感需求出發,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執行本土化發展戰略。首先,語言表達符合當地文化。其次,情感訴求方式做到人鄉隨俗。比如可口可樂一直沿用中國元素進行廣告創作,深得中國消費者喜歡,也奠定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地位。企業只有執行本土化發展戰略,才能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
[1]賀康莊.現代廣告理論與實務[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相靜,楊自強.情感因素在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1(13).
[3]陳浩然.廣告創意訴求方式與情感訴求[J].科技與企業,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