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及了當時最熱門詞語之——“創客”,并將其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引領新一輪的眾創潮流,激發全民創新的活力,掀起了一場創造力的革命運動。當前,創客空間一般分為三類,商業性創客空間、高校教育創客空間和公益性創客空間,其中,高校教育創客空間愈發受到關注。隨著我國創新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高?!耙陨鸀楸?、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理念的逐步推進,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必將成為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的亮點,也會成為創意產生、孵化以及交易的重要場所。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數字化的加快,人們的閱讀載體越來越豐富,閱讀方式也逐漸多樣化,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來源不再受限于書本,圖書館作為歷來的知識陣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建立創客空間,不但體現了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信息知識的核心使命,又能在知識經濟時代,為人們的知識、創意提供孵化環境,有利于實現社會價值、實現自我超越,從而避免被邊緣化的尷尬。但是隨著“雙創”教育的升溫,各類型創客空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高校圖書館的創客教育在競爭中受條件限制,產生一些發展上的阻力與困難。
黨的十七大以來,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高校越來越重視,紛紛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建造各種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并開設相關課程,例如同濟大學的“創業谷”,上海交通大學的“零號灣”工程、臺灣交通大學的“Making Space”,臺灣龍華科技大學的“樂活創意中心”等,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985還是高職院校,創造力運動如火如荼。因此,作為圖書館,再投入資金創建創客空間,就略顯雞肋,學校也會從資金、空間浪費等方面考慮,給予否定。
創客空間的組成要素,除了空間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技術支持人員,要能夠為創客活動提供準確、有效的知識支持與輔導。創客空間的輔導支持人員,不僅需要具有專業技藝,也需要較高水平的引導、溝通能力。然而,大部分院校圖書館員的專業背景為圖書情報專業,而其他專業背景的館員學歷水平也相對較低,與學校依托專業打造的創客空間相比,在人力資源水平上無法支撐此類技術服務。
揚州高職院校以非遺教育為特色的創客教育,通過實踐,在精神和傳承方面形成了“挹古、揚今”的創新模式,對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實踐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諸多項目,都由工匠們世代傳承,在歲月的打磨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匠精神。獨具匠心的師者,巧奪天工的手藝,讓“靜心、專心,師法自然、合時而作”的匠心理念代代傳承下來。
靜心,就是工匠對于本人所從事的手藝活動的“靜下一顆心”,時代在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世人對于外界的變化總會有些反饋,揚州非遺的工匠總能把握這個靜心的尺度,一方面將時代的風物人情納入到本行的作品中,另一方面做到“適可而止”,不亂本性。
在專注滿腔情方面,對于當下的高職教育更具深刻現實意義。今天的揚州非遺項目,在現實中多數為一種生產方式,比如揚州的雕刻印刷,對于文化傳播、文明傳承意義重大。但對于從事雕刻印刷生產的工匠而言,這就是他們的生存技能,必需以滿腔熱情投入到作品中,以獲得市場認可,從而為提高生活質量,相反自娛其樂式的玩票,是不足以支持其自身發展的,這種專注于技能品質、提升個人生存質量的精神恰是當代職業教育中所必要的。
在師法自然方面,聞名天下的“和田玉,揚州工”,便是極好的例子。揚州玉雕工藝對于原料的應用,考慮天然玉石的紋理、樣式、外形特征等因素,巧妙回避或利用原材料的瑕疵,比如裂縫、石僵、色差、玉質等。而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每個學生,個體不同,可謂都是一塊未曾雕琢的玉石,如何打磨,存其個性,去其惡性,遵循自然成長的痕跡,不但利于個體的成長,也利于行業創新,專業發展。
在合時而作方面,對所有的非遺項目都是非常重要的。非遺項目要活在民間,活在當下,才能傳承、傳播。隨著科技、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突飛猛進,非遺文化若想長存,不被淘汰出歷史的舞臺,便要合時而作,推陳出新,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增加一些現代內容,活化自身的存在。
在當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服務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其技能既有專業的核心技能,也包括通識技能,特別是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以及與本專業、本崗位結合,形成內化的個體專業精神風貌。
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其興盛時期都為人民百姓做出過貢獻,并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有著深遠影響,在當時,都是“有用的、適時的、適用的”。每位非遺工匠,都有獨特的技術技能。充分應用現代化的信息資源與技術,發揮非遺傳承人的技藝特征,促進具有工匠精神的學徒式技能人才培養的實施,對高職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高職院校中大力開展“非遺進校園”的活動,通過建設大師工作室、實踐空間、VR實景創造空間等形式,成立了雕版印刷技能大師工作室、玉雕技能大師工作室、揚州八怪藝術實踐基地等創客教育項目,在學院中開辟專門場所,將大師工作室實景化,將非遺的工作流程現場化,通過這種現場教習的方式,讓學生真切感覺到非遺文化的初始風貌,既增強了學生對非遺文化、匠心精神的直觀感受,又有利于加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精湛學生一技之長,從而推動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推動非遺的匠心傳承發展。
其中,揚州八怪藝術實踐基地,裝修古典雅致,藝術氣息濃厚,選擇揚州八怪最具代表意義的金石、書畫兩個方向開設工作室,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實踐基地邀請揚州本地著名學者、書畫藝術家,揚州八怪紀念館原館長劉方明先生來校,通過舉辦講座、現場演繹等形式,講述金農、鄭板橋等代表人物的創作生涯,深入剖析揚州八怪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讓學生對揚州八怪這一流派有了初步了解。同時依托實踐基地,以開設藝術選修課的形式,除了有校內專業老師教授課程,更邀請行業大師來?,F場教授書法、繪畫、篆刻、剪紙等技能。此外,實踐基地還提供便利條件,吸引了書法、繪畫、篆刻等學生社團入駐,以點帶面,逐步演變為學生愛好者動手實踐、傳承非遺的創客空間。
2018年,該校裝飾藝術學院的首批畢業生,收到了一份精心準備的畢業禮物——昆侖凍玉的印章,上面是篆書姓名,學生們依次將自己的名字蓋在畢業長卷,作為畢業紀念。這些印章,就是出自愛好金石藝術的學弟學妹之手。
揚州豐富的非遺項目為高職院校在弘揚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質方面提升了切實的借鑒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創客教育的形式進校園、入課堂的傳承模式,二者相得益彰。圖書館在高校學生人文素質提高方面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以非遺教育為特色的創客教育,契合高校圖書館這一使命。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空間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勢,積極引入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創客教育,對于打破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發展瓶頸,豐富圖書館教育手段與功能,有著重要的啟發與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