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白銀 730900)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觀眾接收電視節目的途徑越來越多,同時,各大衛視的良性競爭也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聽享受。與此相比,縣級電視臺的受眾不斷減少,開始陷入困境。如何根據自身定位謀變求發展,辦出風格、辦出特色,從而“搶奪”觀眾的遙控器?是縣級電視臺目前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
靖遠廣播電視臺成立于1998年,系靖遠縣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局二級事業單位,也是甘肅省范圍內成立較早的縣級廣播電視臺,現有人員86人。經過近兩年的改革和重組,靖遠廣播電視臺下設新聞中心、總編室、廣告部、廣播部和播出部5個部門。其中新聞中心的人員最為集中,全中心共有采編人員40余人,集自辦節目的采編播控于一體,電視臺開設《靖遠新聞》《新聞視角》《黃河兩岸》《民生在線》《十里八村》《瞧又來了》《每周樂吧》《精彩回放》等自辦欄目,全天播出時間16小時。
靖遠廣播電視臺進行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人員享受財政全額撥款。長期以來,靖遠廣播電視臺制度不嚴、業務雜亂、缺乏嚴格的考評制度,采編人員進取心不強,節目形式單一、質量不高的狀況已經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加之縣級電視臺傳播范圍的限制(縣級廣播電視臺傳播范圍僅限于有線電視型號覆蓋范圍),觀眾對于靖遠廣播電視臺了解甚少,廣播電視臺的生存面臨嚴峻的挑戰。樹立本職站位,提高辦臺質量、豐富節目形式、贏得社會認可成了擺在廣播電視臺全體從業人員面前的唯一選擇。
唯破才能立。幾年來,靖遠縣廣播電視臺大興改革,有力推動了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使廣播電視臺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廣播電臺新聞立臺的理念得以確立,新聞采編人員的積極性得到不斷激發。
2014年,靖遠縣成立了有線網絡公司,實行人員、收入、管理完全分離,這樣依靠有線用戶收費的一部分收入被取消,一些自收自支人員從廣播電視臺調離,收入減少、人員裁剪,廣播電視臺成了功能更為單一的新聞傳播機構。
2015年,靖遠廣播電視臺搬遷,辦公條件極大改善,在原來的基礎上配備了虛擬演播室和數字播音間,配置了12套高清編輯設備和20臺高清攝像機以及搖臂、航拍飛行器等先進的采編設備,靖遠廣播電視臺成了全市乃至全省較早實現高清采編和制作播出的縣級廣播電視臺。
緊跟局臺搬遷的有利時機,電視臺實現了大規模整合重組,根據職能需要,將原有的新聞部、制作部、欄目部、專題部撤銷,組建了靖遠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人員大部分歸新聞中心管理,僅保留廣告部,同時抽調引進相關專業的新聞采編人員16人,新聞中心人員年齡結構、專業水平、管理制度得到極大優化,認真干事的濃厚氛圍不斷加強。另外,靖遠電視臺一改以往新聞采訪、后期制作、播音主持的嚴格分工,要求全體采編人員熟練掌握采編播系統,邀請省內廣播電視制作領域同行對全體采編人員進行了為期45天的業務培訓,所有采編人員都熟練掌握編輯系統,達到誰采制的新聞誰制作,確保節目最優化、傳播效果最大化。
圍繞新聞立臺這一管理理念,靖遠廣播電視臺在走訪調研、學習考察發達地區電視臺辦臺的基礎上,對自辦節目進行全面改版,實現了本土化、貼近化宣傳需求。首先對《靖遠新聞》做了改版,《靖遠新聞》作為電視臺主打節目,嚴格控制時政新聞時長,增加了民生新聞報道的力度,確保每天都有民生新聞報道,加大字幕、模板、動畫等電視元素的植入,提高了新聞的可視性和趣味性;對于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面廣的新聞,增加本臺短評、記者觀察等評論報道,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增強了新聞宣傳效果。其次推出了《新聞視角》《民生在線》《十里八村》三個民生欄目。《新聞視角》以不同新聞視角和豐富的報道手法展示新聞事件,加大曝光類新聞的報道力度,強化媒體的監督職能,一些群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經過記者的跟蹤報道得到有效解決;《民生在線》每期就群眾普遍關心、黨委政府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做深入挖掘報道,有效提高了靖遠廣播電視臺的知名度。《十里八村》由欄目采編人員每期深入一個行政村,通過主持人一線走訪,展現村里發生的致富故事,通過小村設的變遷展現出近年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另外推出了《黃河兩岸》《瞧,又來了》等文化和娛樂類欄目。《黃河兩岸》緊扣靖遠縣文化資源大縣的實際,深挖靖遠人文歷史,全面展現靖遠濃厚的文化積淀,節目通過細膩的表現手法,突出細節呈現、突出電視語言,通過文化見證人的講述和文化歷史事實的演繹,提高了觀眾對靖遠文化歷史的了解。《瞧,又來了》是通過編導自編自導的小情景劇,吸引社會演藝愛好者參與的一檔娛樂欄目,欄目寓趣味性、哲理性,短小精悍,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對于基層廣播電視臺來說,走本土化發展是必由之路,為了增強互動功能,提高靖遠廣播電視臺宣傳效果,2015年,靖遠廣播電視臺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借助廣播電視資源,以“時政資訊”和“政務服務”為主打,采編不同渠道多元化新聞,推出別具風格的“特色新聞”主菜單,把抗戰英雄、書畫名家、產業達人、致富能人等新聞人物拉到人們的視野中,每天不間斷推進報道身邊的事,吸引群眾關注微信公眾平臺。目前,靖遠電視臺微信平臺關注度已經突破6萬人次,成了靖遠范圍內最大、關注人數最多的微信平臺。
從長期以來僅有的《靖遠新聞》一檔自辦節目茍延殘喘,到如今6個欄目的順利開播,收視率節節攀升,自辦節目由當初的10分鐘左右到每天近60分鐘,靖遠廣播電視臺節目不論在質量還是時長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這一切得益于靖遠廣電人對于電視發展形勢和前景的準確判斷。從2015年至今,靖遠縣廣播電視臺堅持改革創新、樹立新聞立臺、實現多面發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靖遠廣播電視臺連續三年外宣工作蟬聯白銀市第一,媒體的改革釋放出了巨大能量,激發了采編人員的工作熱情,使新聞傳播回歸本源,為基層廣播電視臺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
探索無止境、改革不停步,靖遠廣播電視臺能夠重新贏得發展,得益于改革的推進和時局的倒逼,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經驗和啟示。
靖遠縣廣播電視臺的《靖遠新聞》人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新聞創作模式,新聞的采訪、寫作、編輯、播出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率極為低下。這樣的新聞內容缺乏時效性和新鮮感,自然無法獲得足夠的關注。在新媒體微信平臺、微博等新媒體的倒逼之下,靖遠電視人下定決心進行改革,以全新的理念、良性的體制、靈活的機制推動新聞制作模式創新突破。
縣級電視臺是縣級黨和政府的喉舌,是離群眾最近、離社區最近、離農村最近的媒體,權威發布、縣計民生固然是好內容的根本,但新聞宣傳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歷史人文、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特產美食等等,電視用戶不再是簡單的受眾,而是分享者、體驗者,甚至是內容的直接生產者,在如此背景下,靖遠廣播電視臺適時推出了一批反映本土民情、體現人文風俗的精品欄目,極大豐富了靖遠電視銀屏,提高了靖遠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和影響力。
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微信平臺、微博等來瀏覽信息、觀看節目,縣級電視臺也要適應這一變化,擺脫傳統上的時間觀念和空間觀念,借助新媒體平臺,拓展播出渠道。靖遠縣廣播電視臺順應媒介融合發展的新常態,及時開通官方微信平臺,利用社交平臺宣傳自己的節目,在節目播出前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預告,在節目播出后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不僅可以提高節目的收視率,還提升了縣級電視臺欄目的品牌知名度,并通過觀眾的留言評論收集受眾的反饋意見,達到互動的目的。
總之,在這種背景下,地方電視臺為了尋求出路要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是要立足地方,扎根本土,挖掘自身優勢,講述本地的故事、展現濃郁的地方特色,辦好主打節目,創出特色、辦出水平,不斷提升媒體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實現媒體經營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