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法報》社,天津 300393)
現代社會中,新媒體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出現的媒體形式,包括微博、微信等載體,相比傳統媒體來說,它們有著互動性、多媒體、數字化、海量化、小眾化個性化、超越時空限制等特點,新媒體的產生對傳統媒體來說無疑是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
然而,一個新事物的產生,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新媒體對于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媒體的沖擊之巨大不言而喻,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將新媒體與報紙相結合,能夠傳統媒體遭遇困境時,助其實現華麗逆轉,這種方式,對于法制類報紙亦然有效。
法制類報紙是以法治內容為重要報道內容的報紙。可以說,當今社會,各地政法部門是社會關注度很高的部門,政法部門本身對宣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法制類報紙與新媒體相結合,恰恰突出新聞性、時效性、權威性、信息量等特點,幫助受眾深刻理解我國民主與法治的內涵,深刻領會政法工作的特點和實質,起到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作用。
如今,很多法制類報紙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新形勢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利用好新媒體將法制類報紙新聞報道,將其巧妙納入宣傳民主法制的進程,成為法制類報紙的所有采編人員尚待摸索的任務。筆者作為一名政法報記者,憑借《天津政法報》的工作經驗,就此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直以來,法制類報紙擔任著黨和政府的法治耳目喉舌的重任,需要及時對政府重大法制政策與信息進行宣傳。而其權威性特征是法制類報紙的最大競爭力,法制類報紙必須珍惜這一優勢,憑借采編體系的專業性,強化這一優勢,第一時間獲得政法部門資訊并發布權威信息。
新媒體具有快捷實效的特點,將其與報紙相結合,能夠讓權威性信息第一時間得到發布。而除此之外,法制類報紙新媒體包含的內容不應僅限于此,媒體工作者還應拓寬思維,圍繞著政法工作者的工作特點,緊跟形勢進行編輯策劃。
和我們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相似,每一位政法工作者都扮演著多重“社會角色”,除了秉公執法,兢兢業業工作之外,因為他們也有家庭、有親人、有朋友,這是他們生活的感情依托,體現政法工作者真實的面貌。而在新媒體中,記者就可以突出這一點,寫作內容不僅有對方針政策的解讀,有對案件的報道,還要把一個全新的、體現時代特點鮮明的、充滿正能量和社會責任感的政法部門形象和政法工作者形象樹立起來,如《天津政法報》APP“天津衛”中,有人物專訪,有優秀集體報道,每逢節日,都有與之相配合的主題報道,如“護士節”時報道天津市安定醫院護士工作艱辛,五一勞動節中對年輕的消防官兵飛揚青春地書寫,人民警察日記錄民警一天工作的艱辛等等。從這些報道中,從工作到家庭,從集體到個人,全方位地介紹了政法體系中工作人員的風貌,以此贏得受眾對法制類報紙的喜愛和依賴。
法制類報紙若要積極與新媒體進行完美融合,必須努力開辟微信平臺、官方微博等,提高新聞產出效率。還要在推進報紙整體轉型的過程中,緊緊圍繞創新這一核心,不斷提高新聞編輯、策劃水平,以新技術引領新媒體融合發展,作為驅動報紙轉型升級的動力。
在新媒體報道時代,面對海量的信息,法制類報紙的采編工作不僅要注重有力度和針對性,還需要加強法制新聞宣傳的策劃,這就要求記者和編輯進行信息整合。2017年10月,《天津政法報》APP“天津衛”上線之后,做過很多這樣的策劃嘗試。例如“六·一兒童節”期間,政法報策劃了一系列與節日相關的話題,如《愛在蔓延,兒童節情暖福利院》講述了派出所民警在兒童節慰問轄區內福利院的感人故事;《真開心,媽媽陪我過六·一》圖文并茂地描述了16名監獄在押的服刑人員子女走進大墻,和媽媽共同度過一個特殊而溫馨的六·一兒童節的故事。
與此同時,也體現出監獄管理局人性化管理,不斷豐富親情幫教活動的新理念;《六·一,我去爸爸媽媽警營過》展現出十個青年交警家庭的孩子走進警營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讓平日里很少陪孩子的交警父母,也能和孩子共度一個親情滿滿的兒童節……幾篇稿件的策劃反映政法系統六·一節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具體,引人入勝。
除此之外,《天津政法報》“天津衛APP”對于案例也加強了了主題化的策劃報道,例如《套路貸,“貸”你傾家蕩產——全國首審“套路貸”涉黑案公開宣判》這一稿件地策劃中,不僅寫出了“套路貸”案件的基本情況及危害性,還將公訴人復雜的辦案歷程以及作案團伙的發家史詳細地描繪出來,特別是“無盡惡循環,借款5萬元賠套百萬房”“團伙揭秘,手段殘暴作案瘋狂”等情節的復雜性如小說一般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就這樣,精心策劃之下使得報道內容集中、主題突出,又有具有新聞性,這便是法制類報紙與新媒體相結合形式下信息整合的妙處所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法制新聞報道中干巴巴地講述案件或是羅列法條早已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將文學手法運用到法制新聞報道中,給予法制新聞或案件報道猶如電視紀錄片一般的“畫面感”是很重要的。
此外,在寫作中采用散文筆法、新聞評論的雜文化、通訊采用報告文學寫作技法等,也會讓法制新聞體現得更生動且印象深刻。
“3月28日凌晨2時20分,一輛豐田轎車駛入津南某小區,停在一棟居民樓前,一名男子下車后快步走進樓內。這棟樓只有15層的一扇窗戶透出光亮,在夜幕中顯得格外顯眼。‘應該快下來了,大家做好準備,別讓他跑了。一會兒只要他一下來,馬上動手。’此時,幾名民警在樓外埋伏……”這是《天津政法報》APP“天津衛”中一篇名為《紅橋警方斬斷跨省販毒鏈,繳獲毒品1.4公斤》一文的開頭,記者的描述讓人仿佛走進一個警匪大片中的電影情節,使讀者不禁急切地想往下看,看看到底警察和販毒人員的較量最終結果如何?
這樣的寫法擺脫了傳統的案件敘述模式,帶給讀者一種新奇的閱讀體驗,不知不覺間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法制意識。而在政法系統優秀人物寫作中,《反扒民警邱維:繁華鬧市中的“隱形衛士”》的人物通訊中,筆者借鑒的是報告文學的寫作手法,用細節描寫反映人物個性,如“略顯瘦削的身材,配上一件半新不舊的夾克,一條深色褲子,腳下一雙布鞋,這便是記者對邱維的第一印象……融入人群是每個反扒民警的基本功,因此,一年到頭,唯有接受表彰之時穿一穿久違的警服,邱維穿警服的日子屈指可數……”記者的敘述是十分散文化的,但在敘述中,又穿插著反扒民警的工作實錄,各色案件的偵破過程以及主人公對于反扒工作的堅持和執著精神,讓讀者對于這一神秘的反扒民警群體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體會,也給讀者留下更為廣闊的閱讀思考空間。
此外,在內容高雅,風格清新,個性鮮明的基礎上,新媒體的包裝還可以利用靈活排版的形式,文字中間穿插圖片、圖表、數字統計、背景材料等,使得版式靈活新穎,相比報紙版面來說,這種新媒體版面更貼近網民的碎片化閱讀習慣,讓讀者輕松閱讀。
總之,社會發展推動各類媒體之間競爭的加劇,如今所有的傳統報紙媒體都意識到,紙質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已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用戶在哪里,未來轉移的宣傳平臺就在哪里——這便是未來媒體發展的道路。對于法制類報紙而言,與新媒體實現完美融合,協同創新,用法制新聞來促進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發展,是政法類報紙的一條發展必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