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 長沙 410001)
本土化概念是基于從國外引進電視節目而提出的,由于各國國情不同,如果單純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板形式,無法保證節目獲得高收視率。因此,需要從我國國情出發,進行節目內容和表達方式的改造,以便確保電視節目取得成功。為了保證電視節目改造合理性,則需要根據已有經驗,在對真人秀節目本土化利與弊有所掌握的基礎上,進行電視節目形式的創新和調整。
針對國外引進的節目進行改造,不是完全對國外節目細節做出調整來達到與中國國情完全符合的效果,而是應按照相關原則進行修改。以真人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為例來分析,這一節目是從《荷蘭好聲音》改造而來的,并且美國同樣針對這一節目進行調整,打造出《美國好聲音》。現進行《中國好聲音》與《美國好聲音》間的對比,其中《美國好聲音》節目中的4位導師分別來自不同音樂領域,代表著不同音樂流派,而《中國好聲音》選擇的導師,他們的音樂風格相差不大,主要以流行唱法為主。美國版比賽現場更多充滿戰斗氣息,情感表達較激烈。出現這種差異主要原因在于各國價值觀不同,在實際進行節目改造時,要根據本國國情進行細節處的本土化設計,同時要適當保留原節目內容,進而在滿足觀眾心理需求的同時,避免由于經驗不足而造成紕漏。
在對國外節目進行改造的過程中,部分節目做到了對觀眾心理的充分掌握,并實現了節目的成功設計。例如,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該節目原版為5位韓國明星帶著子女去旅行,為了豐富節目內容,在旅行途中節目組會為孩子和爸爸們安排相關任務,從而促使觀眾感受親情的溫暖。電視臺引進這一節目后,保留了節目整體框架,并且節目中各個環節的設定保持不變,主要是對節目細節進行調整,使其凸顯本土化特征,這是這檔節目取得高收視率的主要原因。如從節目開始來看,相對于韓國版而言,中國版增加了卡通動漫開頭,這種節目風格可吸引較多女性觀眾,加深觀眾對節目的印象。另外,為了符合觀眾對節目快節奏的喜愛習慣,節目組加快了節目整體節奏,通常節目播出時各組家庭便開始等待任務,同樣體現出本土化設計與韓國版有所差別。除了上述內容外,中國版節目中參與的兒童年齡相對要小,更加符合國內觀眾的心理訴求。而在場景選擇上,包括寧夏沙湖和蒙古大草原等,提升了節目格調,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能領略各地自然景色,使得節目受到觀眾熱烈歡迎,這是真人秀節目本土化改造優勢的體現。
(1)本土化節目需要創新。一項成功改造的節目能引發收視熱潮,對國外節目進行本土化設計已經成為電視臺引進新節目形式的主要手段,但本土化并不總是能起到提高收視率的作用,在節目本土化過程中還會面臨一定挑戰。當前不同形式的媒體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從而豐富了信息傳播渠道并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大部分觀眾會在互聯網環境下觀看電視節目,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觀眾對節目的選擇。國外一些真人秀節目,包括《極速前進》等,其制作手法逐步成熟并形成獨特品牌,這些品牌觀念會對觀眾產生影響,使得觀眾加大對品牌的關注。現階段,國內電視節目形式的創新還處于初步階段,收視率較高的原創節目較少,因此較多電視臺借助品牌效應,通過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板,來引起觀眾觀看興趣。但是觀眾對節目的關注點主要來源于對國外節目的好奇和對節目的情感傾向,如果無法做到對節目本土化的合理設計,將打擊觀眾收看積極性。
(2)節目保留原版特點,增加本土特色。觀眾對國外引進的節目,大多是對國外節目形式比較好奇,這時吸引觀眾的為原節目內容和審美價值。這種情況下,應避免對節目整體進行改造,而應注重舞臺、表達形式的本土化設計,避免由于節目失去原版特點而無法得到觀眾認可。以《中國達人秀》這個節目為例,其主要是由《英國達人秀》改造得來的,在節目播放過程中,出現大量受到中國觀眾歡迎的平民偶像,如蘇珊大媽等。第一季的《中國達人秀》在節目形式和語言特點等方面,能滿足觀眾獵奇心理,取得較高收視率。但之后播出的節目取得收視率卻呈現下滑趨勢,主要是因為這一節目在進行本土化設計過程中,沒有保留原版特點,如將參賽選手由平民定位成身患殘疾的人,這就使得節目增加了煽情意味,與原版節目形式差別較大,導致觀眾對節目期待性有所降低。上述闡述說明,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設計并不完全有利于我國影視市場發展的,要想解決本土化不合適問題,則要遵循節目本土化改造原則,在保留原版節目優勢的同時,從細節著手來突出節目的本土化特征。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國內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需要做好節目內容、表達方式和價值取向的改編和調整,其中最重要的在于表達方式本土化。在進行節目改造時,要求節目整體敘事風格、節目嘉賓語言表達特點等符合受眾審美需求,以便突出真人秀節目本土化特點。對于國內真人秀節目來講,其本土化特征的實現能一定程度增加節目收視率,但還需要注意到節目本土化弊端,從而保證節目合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