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懷寧縣委宣傳部,安徽 懷寧 246100)
黨報黨刊是我國培養黨員的必備之物,無論如何它也不能像其他紙質書籍一樣,默默地消散于時代的洪流之中。我們現在亟須做的就是拯救黨報黨刊的存在方式,用一種與新媒體結合的黨報黨刊取代之前老舊的紙質黨報黨刊,這樣不但能將黨報黨刊完整地保存,還能讓其適合這個時代,讓其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黨員。
眾所周知黨報黨章是一種具有權威性的報刊,因為黨報黨刊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優秀的共產黨人,這就導致其內容不允許出現任何的錯誤,整篇文字必須經得起推敲,致使其內容缺少一些活潑性。當然近幾年我國黨報黨刊在編寫時已經盡可能地將內容變得活潑了,但是在這個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黨報黨刊的內容不免還是有些過于單調。而且在編寫內容的選取時,編寫者的角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其文本內容的創新性不夠。尤其編寫者想要表達政治思想或是要進行政治性教育時,言語之間不免又會變得很“高冷”,這里的高冷是指編寫用詞太過專業性,使得群眾的閱讀性較差,這就會導致許多人閱讀起來很費勁,甚至有可能根本就讀不懂這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還是以紙質書籍為主的時代里,黨報黨刊的編寫很缺乏與群眾的互動性。當時出現這種問題并不是編寫者的問題,而是在當時的科技背景下,除了寫信之外基本也上找不出來什么更為快捷的交流方式了,而且就算是用過寫信的方式對黨報黨刊的編寫部門提意見,那也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到編寫者的手里,這就導致編寫者與群眾讀者的信息交流出現滯后性。如果將黨報黨刊與新媒體技術有機地進行結合,滯后性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黨報黨刊之前是由各大出版廠商進行印刷,然后再由賣報人進行傳播,這種傳播方式放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里還算是比較科學的傳播方式,可是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里,就不免有些落后了,先不說這個基本上已經快要失業的賣報人行業,就說這種傳播方式的傳播范圍就很具有極限性,一個人的體力是有限的,他所到達的地方肯定也是有些限的。這就導致有許多想要學習先進政治思想的進步群眾,很難看到一份具有權威性的黨報黨刊。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里,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新奇的符合這個時代的創新產品,而且在有些地方還寫著“不創新就會被淘汰”的標語。黨報黨刊作為我國人民日常最主要的政治讀物,同樣也是需要進行創新的,黨報黨刊的創新與其他事物的創新不同,它并不需要做什么大的改變,它只需要編寫者將自己的眼界放寬,不要只將編寫的重點放在最近發生的一些國家大事或者是一些政治法令的改變之上。編寫者應該將自己的視線放到人民群眾之中,對人民群眾的生活進行更多的關注,從普通百姓中獲取素材從而編寫的期刊,才是最適合群眾閱讀的黨報黨刊。
黨報黨刊是一種面向我國全體人民的政治性讀物,而我國的人民群眾大多數都是一些具有高素質但是不具有政治方面專業知識的普通人。這就要求黨報黨刊的編寫者要時刻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對期刊的內容隨時進行一些合理化地調整與修復,防止出現因內容或用詞專業而導致閱讀群眾喪失閱讀興趣的事件發生。而且聽取群眾意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隨著群眾的興趣,隨時對期刊的內容進行調整,增加閱讀者對黨報黨刊的閱讀興趣。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重要信息的傳播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微信公眾號與各大新聞軟件,它們都是借助互聯網這個高科技平臺,在網上進行信息傳播的。黨報黨刊的傳播方式也可以借鑒這兩種方式,比如在微信中申請一個專屬于黨報黨刊的公眾號,通過公眾號的信息推送功能,對期刊文章進行實時推送,公眾號推送出來的黨刊文章不但傳播范圍更廣,而且還減少了閱讀者的閱讀負擔,畢竟拿著一張大報紙與一個超薄的智能手機相比,還是智能手機更加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閱讀往期文章。
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黨報黨刊的變革已經變得刻不容緩了,早一日進行改變就能早一日增加閱讀群眾的數量,加大對群眾思想教育的力度。我國黨報黨刊現如今面對的問題就是文章內容的創新性不夠,期刊與群眾的互動性不夠,期刊的傳播方式單一傳播范圍較小。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擴大文章的編寫角度,爭取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與群眾的互動學會廣納善言,適當地改變期刊的傳播途徑,將黨報黨刊的傳播變得富有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