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宋代是我國繪畫藝術發展的興盛時期,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高峰。宋代繪畫藝術呈現出了平民化、世俗化以及寫實化的特征,而這些特征的出現與宋代市井文化展現出了緊密的關聯性。對宋代市井文化與繪畫藝術發展的關聯性進行探索與分析,無論是對于了解宋代市井文化的變遷還是對于了解宋代繪畫藝術的創新而言都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市井”這一詞匯最早出現于《國語·齊語》,用來指代從事商業活動的場所,即“城中之市”。市井文化則是產生于市井當中的文化,這一文化類別既包含市井大眾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行為習俗等內容,也包含市井大眾所具有的審美情趣、倫理觀念以及價值取向。顯然,市井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具有明顯差異,這種自然文化呈現出了無序化、商業化以及通俗化的傾向,并且能夠對市井大眾所具有的形態與生活進行反映與影響。
市井文化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更迭與變遷,在宋代時期,“集中市制”被取消,商業區域范圍得到了明顯的拓展,這對于推動社會經濟以及社會貿易發展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隨之改變的商業觀念以及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對市井大眾的生活方式產生著影響。在此背景下,市井文化所具有的內容不斷擴充、所具有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而市井文化與藝術的融合,則產生了許多能夠反映市井文化的藝術作品,與此同時,市井文化也對藝術作品創作傾向以及藝術特點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社會文化與藝術發展之間具有緊密的關系,從市井文化與繪畫藝術發展的關聯性來看,一方面,繪畫藝術能夠對市井文化進行反映,這對于豐富繪畫藝術的主題、內容乃至風格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市井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也會影響繪畫藝術的創作傾向以及思想內涵,這同樣能夠推動繪畫藝術獲得一定的發展。具體而言,宋代市井文化與宋代繪畫藝術發展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間市井成為了宋代畫家的重要來源地,這是市井文化與宋代繪畫藝術實現深度結合的重要原因。宋代體現出了“郁郁乎文哉”的特點,無論是專業的繪畫工匠、文人士大夫還是普通的社會大眾,都對各類藝術形式表達出了熱愛和推崇。這種現象的產生,與宋代時期教育技術的發展具有緊密的關系,如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的發展,都推動著教育成本的降低,同時也推動著社會大眾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不僅一些出身于民間的畫家具有加入宮廷畫院的機會,而且市井畫家也成為了宋代繪畫創作中不容忽視的主體?;诖耍未际挟a生了張掛“書畫”的習俗,酒肆茶社以及各類商鋪也開始張掛“書畫”來彰顯品位、吸引受眾,這讓繪畫藝術“圖愉悅、重功用”的傾向逐漸明顯,而為了迎合普通社會大眾的審美傾向,市井文化逐漸成為了繪畫藝術的重要主題,并呈現出了廣泛性、通俗性等特征。
其次,宋代繪畫逐漸融入文化消費鏈條。在市井畫家成為宋代繪畫作品的重要創作主體背景下,市井文化成為了宋代繪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體,而這種與普通社會大眾審美傾向實現良好對接的繪畫作品,也必然會受到普通社會大眾的喜愛。與此同時,宋代商業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藝術作品也呈現出了商業化的趨勢,而隨著普通社會大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繪畫作品也進入了文化消費鏈條,并一反前朝高雅姿態,變為了市井中自由買賣的商品。
如畫家趙春擅長廟會酒樓豪飲并頗受普通社會大眾的喜愛,而畫家李東常所賣的《嘗醋圖》《村田樂》等也受到了普通社會大眾的歡迎。南宋時期則出現了以廟會風俗民情為主的“堂畫”,而這些堂畫也主要是在村鎮市集中售賣或者供普通社會大眾欣賞。由此可見,社會大眾所具有的審美需求不斷擴大,宋代繪畫在商品化之后也開始重視迎合社會大眾的需求,二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并促使宋代繪畫呈現出了世俗性的特征。
從我國人物畫發展史來看,宋代無疑是人物畫藝術發展的全盛時期,并且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無論是在題材還是在技法方面都得到了較多的創新。在市井文化影響下,宋代繪畫藝術領域出現了許多反映市井文化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呈現出與前朝繪畫藝術不同的藝術風格與藝術魅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宋代繪畫藝術的題材方面,呈現出了平民化的傾向。以人物畫為例,宋代之前的人物畫主要用來表現帝王將相與名臣達仕,而宋代時期,人物畫則逐漸開始對平民生活進行描繪,并呈現出了從城鎮向農村、從宏大景象向細節呈現轉變的趨勢,這體現出了市井文化對宋代繪畫藝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繪畫作品,表達出了畫家對勞動人民的歌頌與同情,也展現出了畫家抨擊勢必、突破封建等級觀念的意圖,如無論是《清明上河圖》還是《紡車圖》《蠶織圖》等,都對市井文化進行了深度地挖掘與反映,并展現出了一定的民主理想。
由此可見,在宋代繪畫藝術發展中,市井文化的變遷以及畫家對市井文化的關注,促使宋代繪畫藝術呈現出了從宗教向世俗、從宮廷向民間的發展趨勢,這也讓宋代繪畫藝術題材呈現出了平民化的傾向。
其次,在宋代繪畫藝術的風格與內容方面,呈現出了自然淳樸與親切感人的特征。相對于宋代之前的繪畫藝術而言,宋代時期的繪畫藝術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和更強的表現力。從宋代時期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來看,宋代時期的畫家在對市井文化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自身所具有的寫實能力,如唐朝時期的《搗練圖》雖然展現出了勞動場景,但是作品中的人物卻衣著華麗,而宋代時期的《紡車圖》則同樣是對勞動場景的廟會,但在人物面容、體態等方面則更加自然淳樸,更加接近真實的社會底層勞動人民。
從宋代時期繪畫藝術的表現力來看,宋代畫家不僅重視塑造真實的市井形象,而且也重視通過展現背景的自然美來強化作品的表現力,如《貨郎圖》《清明上河圖》等,在創作技法方面與段落式的繪畫方式、圖說式的繪畫方式展現出了明顯的差異,這讓宋代時期繪畫藝術實現了審美性與敘事性的高度統一,同時也讓宋代時期繪畫藝術呈現出了親切感人的內容與引人深思的意境。
最后,宋代繪畫藝術還呈現出了形象生動鮮明以及生活氣息濃厚的特點。仍舊以人物畫為例,相對于唐朝時期的人物畫而言,宋朝時期的繪畫作品所具有的理想主義色彩得到了淡化,并在做到形神兼備的基礎上對人物所具有的外在特征和內心世界進行了同時反映,其中,《貨郎圖》中所描繪的貨郎、《紡車圖》中所描繪的農婦等,都呈現出了這樣的特征。
另外,在用色與用筆方面,宋代時期的繪畫作品并沒有呈現出艷麗格調,而是使用了與市井文化更加貼近的灰淡色調,與此同時,略顯凝滯艱澀的線條也更好地表現出了市井社會中勞動人民所具有的生活狀態與心情。當然并非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會呈現出這樣的特點,如在對兒童進行表現的過程中,畫家往往會使用多元化的筆觸來展現兒童不同的形象。在此基礎上,宋代繪畫藝術呈現出形象生動鮮明以及生活氣息濃厚的特點,而這些特定的產生,則與畫家對市井文化的觀察、體驗以及審視具有緊密的關系。
市井文化是社會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市井文化的變遷,則會對藝術發展產生明顯的影響。在宋代時期,市井文化不僅成為了繪畫藝術中重要的主題和內容,而且也推動著繪畫藝術融入到了文化消費鏈條當中,這促使宋代繪畫主題呈現出了平民化的傾向,并讓宋代繪畫藝術呈現出了自然淳樸的風格、情切感人的內容以及生動鮮明的形象和濃厚的生活氣息。